平准书 白话文翻译
汉朝创建之初,继承的是秦末战乱造成的衰弊的局面,壮年男子参军打仗,老弱也被征去运输粮饷,要解决的事情很多而又财政匮乏,就是皇帝都不能具备四匹同颜色的马驾车,将军、宰相有的还要乘坐牛拉的车,老百姓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当时由于秦朝所铸的钱币太重了,不方便流通使用,所以下令百姓新铸榆荚钱,又规定一方寸黄金的重量为一斤,废除或简省秦朝的一些苛刻的法令和禁条。但是那些不守法令、唯利是图的人,却囤积居奇造成物价粮价飞涨,一石米卖到了一万钱,一匹马的价值是一百金。
平定天下以后,高祖就下达了命令,不允许商人穿丝织的衣服、乘坐马车,并加重征收他们的租税,使他们遭受经济上的困顿和人格上的羞辱。孝惠帝、高后执政时期,因为天下刚刚安定,于是放松了抑制商人的法令,而仍然不允许商人的子孙在官府担任吏员,更谈不上做官。国家衡量官吏的俸禄和官府的其他用度,据此向百姓征收赋税。山林、河川、园囿、陂地、商业征收来的租税的收入,加上从皇帝到大大小小有封号的贵族这些人的收取赋税的私邑所带来的收入,都各自作为他们私家的供养费用,不从国家经费中支出。从山东漕运粮食,以供给京都中的官员,每年不过数十万石。
到孝文帝时,私人铸造的榆荚钱越来越多了,但是因分量很轻,所以改铸四铢钱,上面标着“半两”的字样。但又同时下令百姓仍然可以随意自由造钱。因此,吴国不过只是一个诸侯国,因为封国内有铜山可以采矿铸钱,所以富得可以和皇帝相比,结果最终凭仗富有造反了。邓通,不过是一个大夫,也凭借铸铜钱使其财产超过了诸侯王。所以因为吴国邓通所铸的钱遍及全国,所以导致禁止私人铸钱的法令产生。 匈奴屡次侵犯掠夺北部边境地区,汉朝在边境驻扎了很多戍边的士兵,而边境囤积的粮食不足。于是,朝廷招募百姓,凡能给边境驻军捐献或运输粮食到边境的的人都授予爵位,最高的能达到大庶长爵位。孝景皇帝在位期间,上郡以西的地区发生了旱灾,朝廷又重新修订了出卖爵位的法令,降低爵位的价格用以吸引人们购买;犯罪的囚犯和在监外劳作的人,可以通过向官府交纳粮食来免除惩处。又增设苑囿用于养马,以便准备战争需用,同时,皇帝的宫室、各种宫观建筑、车马等也日益增多了。
到了当今皇上即位几年以后,在汉朝创建以来的七十多年之间,国家没有战事发生,除非遇到水灾和旱灾,天下百姓家家丰衣足食,国都和边镇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少府仓库里还有多余的大量货财。京城里积聚的钱币千千万万,以致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无法计数。太仓中的粮食年年堆积,粮库已经装满,有的粮食只得露天堆积在外,以致腐烂不能食用。大街小巷的普通百姓家中都养有马匹,田野间牛马成群,以致用母马驾车的人被排斥,不允许参加聚会。看守里门的人都吃细粮和肉食。做官的人安守其位,在其任职期间儿孙都长大成人,有的官吏因为久居其职,就用官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或称号了。因此,人们都非常自爱,惧怕触犯法律,崇尚礼仪,而鄙弃和排斥那些耻辱的勾当。在这个时期,法网宽疏而百姓富裕,因此那些人倚仗钱财骄奢放纵,驭使他人,有的甚至大肆兼并土地成为豪强恶党,倚仗势力横行乡里。皇帝宗亲以及享有封地的诸侯和公卿大夫,争相攀比骄奢,房室、车马、衣服的享受规格超过了自身的等级,没有限度。事物在兴盛之后就会转向衰败,这是必然的变化规律呀。
从此以后,严助、朱买臣等人招徕东瓯族内迁,向南越和闽越发动了战事,使江、淮一带受到骚扰,百姓烦劳,耗费巨大,一下子变得萧条起来。唐蒙、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地区,凿山开路一千多里,扩大了巴蜀地区的疆域,巴蜀地区的百姓因此疲惫不堪。彭吴灭掉了秽貊、朝鲜,设置了沧海郡,使得燕齐一带普遍骚动起来。到王恢在马邑设下计谋,袭击匈奴,匈奴断绝和亲,不断侵扰北部边境,兵祸连连,局势不得缓解,天下的百姓都因此被加重了劳役,叫苦不迭,但是战事却在一天一天地扩大。出征的士卒要自带衣服和粮食,留守在后方的人则要负责继续运送,中原内外骚动,都在为战争忙碌,百姓贫穷疲弊只能玩弄手段逃避法令,国家的钱财货物被大量地消耗以致不能满足供应。这样,于是推行了向官府交纳物资的人可以充补官额、出具钱财就可以免去刑罚的法令,选拔用人的制度逐渐被破坏了,廉洁和耻辱的观念被混淆,有武力却强暴的人被举荐任用,法令严格而完备。倡导谋利的朝臣从此产生。
这以后,汉朝将领每年率领数万名骑兵出关攻击匈奴,直到车骑将军卫青时,才收复了被匈奴强占的河南地区,建筑了朔方郡城。在这个时候,汉朝正在开辟打通西南夷的道路,动用了数万人,从千里以外肩扛担挑地运送粮食,这种运粮方法的结果多是出发时的十多钟粮食到了运到时只剩下一石了,无奈只好散发钱币在邛僰一带收购粮食。几年之后,通往西南夷的道路还是没有开通,那里的蛮夷部族却趁机屡次进攻,当地官府发兵诛杀他们。即使拿出全部巴蜀地区的租赋收入也不够用来支付这些费用,于是不得不招集豪民来南夷屯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交给当地官府,而从内地的京都内府领取粮款。向东开凿通向沧海郡的道路,人工徒奴的劳务费用和南夷的相仿。又发动十多万人修筑城池,保卫朔方郡,水陆运输的路程都十分遥远,从太行山以东到关中地区的百姓都承受了这个负担,花费了数十至数百亿的巨资,国库日益空虚。于是,又向百姓招募:能献出奴婢的可以免除徭役,已经是郎官又献出了奴婢的可以提高品级,以及交纳羊群的可以做郎官的规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以后四年,汉朝派大将军卫青率领六位将军和十几万士兵,攻击匈奴右贤王,歼灭及俘虏敌人一万五千多人。第二年,大将军卫青率领六位将军再次出击匈奴,歼灭及俘虏敌人一万九千多人,朝廷赏给捕获俘虏和斩杀敌首的士兵黄金共计二十多万斤,投降的几万名匈奴人也都得到优厚的赏赐,这些人的衣食全依靠朝廷供应;汉朝损失的十几万的士兵、战马,以及武器装备和供应粮食的耗费还没有计算在内。于是,大司农报告,倾尽国库中已有的钱财以及赋税收入,都不足以供应士兵的需要。主管官员建议说:“天子说‘我听说五帝的教化各不相同但是都能治理好天下,大禹、商汤的治国主张和方法不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他们走的道路不同,但是创建的功德却是一样的。北方边境至今没有安定,我很伤痛这件事。以前,大将军攻打匈奴,消灭俘获敌人一万九千人,军队屯驻边境,却没有粮食吃。你们商议一下,命令百姓可以出粮买爵位和交纳赎金免除囚禁及减轻处罚’。我们商议的结果是请允许设置一种赏官,称作‘武功爵’。分十一级,第一级的起点是十七万,共值三十多万金。凡是买武功爵到第五级‘官首’以上的人可以试用作候补官吏,官职有空缺时优先授用;第七级武功爵‘千夫’相当于过去二十级爵位制度的‘五大夫’;可以免徭役,补吏不必经过试用,犯了罪可以减二等;贫民百姓购买爵位最高可买到第八级‘乐卿’:用这种方式来显扬从军立功的人。”而实际上许多军功爵大多都是越级授予爵位了,大的封侯或授职卿大夫,小的当了郎官或其他官吏。这样一来,任用官吏的途径多而且杂了,官职冗乱,形同虚设了。
自从公孙弘宣扬《春秋》的义理,作为约束臣民行为的准则,被任命为丞相,张汤担任廷尉使用严刑酷法,于是产生了“见知不举报”的法律,而以“违抗天子命令”、“沮败诽谤朝廷”等罪名大兴牢狱,广为株连。第二年,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阴谋造反败露了,执法官员们寻找各种名目审理与此案有关的人,将其党羽一网打尽,牵连被杀的达到了数万人,从此官吏执法更加惨酷急迫,法令也更加明细严明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