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史记》 » 孔子世家 > 孔子世家 白话文翻译

孔子世家 白话文翻译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和一位姓颜的女子野合生下了孔子,他们来到尼丘山祈祷之后就生下了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时,孔子出生。孔子刚出生时,头顶中间较低,四周较高,所以就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

孔子出生之后,叔梁纥就死了,埋葬在防山。防山位于鲁国的东部,因而孔子并不知道父亲的坟墓在何处,他的母亲也不愿说。孔子小时候嬉戏游玩时,常陈列一些俎豆之类的礼器,举行仪式。孔子的母亲去世后,就停柩在五父之衢,并未埋葬,这是出于慎重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他父亲的墓地所在,然后孔子前去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了防山。

孔子的腰里还系着白布孝带时,季孙氏设宴款待名士,孔子前去参加。阳虎驱赶他说:“季孙氏设宴款待名士,并没有请你来。”孔子由此就退了出来。

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孟厘子病入膏肓将要死去,他告诫他的继承人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人,他的先人在宋国灭亡。他的先祖弗父何当初应该继位为宋国国君,却将君位让给了他的弟弟厉公。到正考父时,辅佐戴公、武公和宣公,虽然三次受命却越来越恭谨,因此所铸的鼎的铭文上就说:‘第一次受命时曲着身体接受,第二次受命时弯着腰接受,第三次受命时俯下身体接受。走路时谨慎地沿着墙走,也没有人敢来欺侮我。煮稠粥用这个鼎,煮稀粥也用这个鼎,我就是靠它来煳口的。’他的恭谨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我听人说圣人的后人,虽不一定能当政掌权,但一定会有贤达的人。现在孔丘年纪尚小却爱好礼仪,那个贤达的人就是他吧?我如果死了,你一定要用师礼侍奉孔丘。”等到厘子去世,懿子与鲁国人南宫敬叔来到孔子那里学习礼仪。这一年,季武子去世,平子继立。

孔子家境贫穷而且地位卑下。等到他成年后,曾担任季氏家中的小吏,出纳粮食及财物全都算得公平准确。他还曾担任管理畜牧的小吏,使牲畜繁殖得很好。因此他就做了司空。不久后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和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说他是“长人”,觉得他与众不同。鲁国依然对他很好,所以他回到了鲁国。

鲁国的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允许我和孔子一起出使周国。”鲁君给了他们一辆车,两匹马,以及一名随从的童子,前往周国学习礼仪,又拜望了老子。辞别离开的时候,老子出来送他们说:“我听人说富贵的人在送行时赠给人金钱,仁德的人在送行时赠给人吉言。我不富贵,窃取了一个仁德之人的名号,就送给你几句话,我要说的是:‘聪明能够深察的人离死亡不远,因为他们喜欢议论别人是非。学识广博、能言善辩、能力无边的人总会危害自身,因为他们喜好揭发别人的过错。身为子女的不能有私心,做别人臣子的不能只想到自己。’”孔子从周国回到了鲁国,他的弟子逐渐多了起来。

当时,晋平公淫乱放荡,晋国六卿专权,向东攻打诸侯。楚灵王兵力强盛,欺凌中原各诸侯。齐国势力强大,而且与鲁国邻近。鲁国又小又弱,依附楚国则晋国就会发怒;依附晋国则楚国就会前来征讨;事奉齐国做得不周到,齐国的军队就会入侵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的时候,孔子三十岁。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的国家很小,而且位置偏僻,他凭借什么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国家很小,但它的志向却很大;地理位置虽然较为偏僻,但国家的所作所为却很得当。秦君亲自任用以五张黑羊皮赎出来的百里奚,封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秦君与他谈论了三天,让他执掌国政。以这样的方法整治国家,即使称王天下也是能够做到的,他当个霸主不算什么大事。”景公听了十分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和郈昭伯由于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昭公就率领军队进攻平子,平子和孟氏、叔孙氏三家共同攻打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了,昭公逃奔齐国,齐国就把昭公安置到了干侯。此后不久,鲁国发生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打算借此接近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韶》这个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其中竟然三个月都吃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这件事。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施政的方法,孔子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景公说:“讲得真好!要是真的是国君没有国君的样子,大臣没有大臣的样子,父亲没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没有儿子的样子,虽然有粮食,我又怎么能吃到呢!”改天景公再次询问孔子施政的方法,孔子说:“施政就在于节省财物。”景公十分高兴,想要把尼谿的田地封赏给孔子。晏婴进言说:“那些儒者都能言善辩,不能当作法规来实行;他们傲慢自大,不能让这样的人当臣下;他们崇尚丧事的礼仪,尽情地表达哀伤,破费家产来厚葬死去的人,不能让这种做法成为习俗;他们到处游说,乞求借贷,不能以此来整治国家。自从那些圣贤相继去世,周王室已经衰微,礼乐制度残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孔子盛装修饰自己的仪容,制定繁琐的应对进退间上下快慢的礼节,刻意追求举手投足的仪态,令几世几代都学不完他的学问,花一生时间也学不完这些礼仪。您打算用这一套规矩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民众的好方法。”此后景公仍然恭敬地接见孔子,却不再询问他关于礼制的事情。另一日,景公挽留孔子说:“以季氏上卿的规格对待你,我无法做到。”就按照低于季孙氏但高于孟孙氏的规格对待孔子。齐国大夫嫉恨孔子,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景公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任用你了。”于是孔子离开齐国,回到鲁国。

孔子四十二岁的那年,鲁昭公在干侯去世,鲁定公即位。定公即位五年后,夏季,季平子去世,桓子继承季平子成为上卿。季桓子在挖井时获得一个瓦罐,瓦罐里有个像羊一样的东西,他就问孔子,说自己“得到一只狗”。孔子说:“根据我的所见所闻,这是羊。我曾听说,山中的怪物是夔和罔阆,水里的怪物是龙和罔象,土里的怪物是坟羊。”

吴国讨伐越国,毁掉了越国的都城会稽,获得了一节足足能装满一车的大骨头。吴国派使者来问孔子:“什么东西的骨头最大?”孔子说:“大禹在会稽山召集群神,防风氏来晚了,禹就杀了他示众,他的骨节足足能装满一车,这是骨头里面最大的。”吴国的使者问:“谁是神呢?”孔子说:“山川的神灵主宰天下,负责守护、祭祀山川的诸侯也称为神,主管祭祀土地与谷物的是公侯,全都服从于王。”使者问:“防风氏负责祭祀什么呢?”孔子说:“防风氏就是汪罔氏。汪罔氏的君主负责祭祀封山、禺山,姓厘。在虞、夏、商时期称为汪罔,在周朝时称为长翟,如今被称作大人。”使者问:“人的身高能达到多少?”孔子说:“僬侥氏身高三尺,矮到了极点。最高的人也不过十倍于此,这应该是身高数字的极限了。”于是吴国的使臣说:“高明啊,圣人!”

季桓子有个宠臣名叫仲梁怀,和阳虎有嫌隙。阳虎想要驱逐仲梁怀,季氏的家臣公山不狃阻止了他。当年秋天,仲梁怀愈发骄纵,阳虎捉住了仲梁怀。桓子非常生气,阳虎就趁机囚禁了桓子,阳虎和桓子订立盟约后才放了桓子。阳虎因此越发轻视季氏。季氏本身也超越了礼法的权限,凌驾于公室之上,以下属臣子的身份执掌国政,所以鲁国自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礼法背离了正道。因此孔子就不再做官,隐退下来修订《诗》《书》《礼》《乐》,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不管多远都有人来,没有不虚心接受孔子所授学业的。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