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弟子列传 白话文翻译
孔子说“跟着我学习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才能出众的人。其中在道德行为方面出众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行政事务的有:冉有、季路。在言辞口才方面突出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文献典籍的有:子游、子夏。而颛孙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经常贫穷,端木赐不接受天命而去经商,但是他预测的行情竟然经常是准确的。
孔子所尊敬和推崇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王;在齐国,是晏平仲;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他经常称赞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的出生时间比他们都晚,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四子侍坐,选自《孔子圣迹图》
先圣小像,选自《孔子圣迹图》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颜回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渊向孔子询问仁德的含义,孔子说:“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言行,使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归复礼仪制度,那么天下的人都会称道你是有仁德的人了。”
孔子说:“颜回是多么有贤德的人啊!只吃一小竹筐饭,只喝一瓢汤,住在简陋的小巷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在听我授业时,像个愚蠢的人;下课后观察他私下的言行举止,他也能够刻意发挥了,颜回其实不愚蠢。”“任用你的时候,就身体力行;不任用你的时候,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啊!”
颜回在二十九岁那年,头发已经全部变白了,死的时候还很年轻。孔子哭得非常悲伤,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对我越来越亲近了。”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寿命很短,如今已经没有像他这样的人了。”
闵损,字子骞。闵损比孔子小十五岁。
孔子说:“闵子骞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啊!他侍奉父母,顺从兄弟,别人在他父母兄弟面前都不能说离间的话。”他不到卿大夫那里做家臣,拒绝季氏的委任。他曾经说:“如果再有人来征召我的话,我一定逃到汶水北面的齐国去。”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伯牛得了麻风病,孔子前往探望他,在窗户外面握住他的手,说:“这是命运啊!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是命运啊!”
冉雍,字仲弓。
仲弓向孔子询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去办事要表现得好像会见贵宾一样谦恭有礼,役使百姓要如同去承办隆重的祭祀一样虔诚谨慎。这样,在诸侯的封国里任职,就没有人怨恨你,在卿大夫的家邑里任职,就没有人怨恨你。”
孔子认为仲弓在道德行为方面有成就,说:“冉雍,可以让他做卿大夫一样的官,独当一面,统领一方。”
仲弓的父亲,是个地位卑贱的人。孔子打比方说:“耕牛所生的小牛长着纯红色的毛,两角长得周正,即使不想把它用作祭品,难道山川的神灵会舍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曾担任过季孙氏的家宰。
季康子询问孔子说:“冉求称得上仁德吗?”孔子回答说:“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之家,可以让冉求去管理那里的兵赋。至于他称不称得上仁德,我就不清楚了。”季康子又问:“子路称得上仁德吗?”孔子回答说:“与冉求一样。”
冉求问孔子说:“事情一经听说就应该马上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子路问:“事情一经听说就应该马上行动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一听说之后就马上行动呢?”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说:“我冒昧地问一下,为什么相同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要勉励他。仲由做事好胜争强,所以我要抑制他。”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仲由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生性粗朴,好逞勇斗力,心地刚强直率,头上插戴公鸡的羽毛,身上佩带公猪形的饰物,曾经欺虐过孔子。孔子就施行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戴儒生的衣帽,带着拜师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子路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自己先为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的详细解答。孔子说:“不疲倦地持之以恒。”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道义。君子只崇尚勇敢而不崇尚道义,就作乱;小人只崇尚勇敢而不崇尚道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听到一件事,还没来不及去做,又唯恐听到另一件事。
孔子说:“只听到片面之词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的精神超过了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的袍子和穿着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就好比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有仁德吗?”孔子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仲由来管理那里的军政事物,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清楚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经遇见长沮、桀溺、扛着竹筐的老人家。
子路做季孙氏的家宰时,季孙问孔子道:“可以说子路是德才兼备之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后备充数之臣了。”
子路要出任蒲邑大卡,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这个地方有很多勇武之人,又很难治理。然而我告诉你:恭谨和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和清正,可以使百姓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个受宠的姬叫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她谋害就逃到了国外。等到卫灵公死了,而夫人南子想要立公子郢为王。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卫国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继承王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居住在国外,不能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的长官。蒉聩却和孔悝一起作乱,想办法带人进入孔悝家里,就跟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卫出公逃到了鲁国,蒉聩于是回国即位为王,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在外面办事,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了回来。正好遇上子羔从卫国的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而城门已经关闭,您应该返回,不要白白地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我吃着他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他的危难。”子羔最后还是离开了。正赶上有个使者要进城,城门被打开了,子路就跟着进了城。子路来到蒉聩的住处,正好蒉聩和孔悝登上了孔宅内的高台。子路说:“大王哪里用得上孔悝?请让我把他杀死。”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很害怕,就让石乞和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就是死,也不能让帽子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带就死了。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作乱的事,说:“哎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仲由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没有听到过。”这时候子贡正替鲁国到齐国出使。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