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蔡泽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范睢说:“大王所拥有的国家,四面的边界都是牢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谷口,南面环绕着的泾河、渭水,右面有陇、蜀两座大山,左面有函谷关、商坂,有奋勇击敌的士卒一百万人,战车一千辆,对秦国有利就出兵攻打敌人,对秦国不利就撤兵防守,这是用来创建王业的好地方。老百姓对私斗的行为感到胆怯,却在与敌国交战时表现得非常勇敢,这是据以创建王业的好百姓。大王同时拥有这两方面的优势。依靠秦国战士的英勇,战车和战马的众多,来跟诸侯交战,这就好像是驱赶勐犬韩卢去捕捉瘸了腿的兔子,创建霸业的功业是可以成为现实的,可是群臣之中没有一个称职的。到如今秦国封锁函谷关已经十五年了,之所以不敢伺机向崤山以东的各个国家用兵,是由于穰侯为秦国出谋划策的时候不肯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很多失误。”秦王长跪着说:“我想听听我的失误。”
可是范睢发现附近有很多人正在偷听他们谈话,心中惶恐不安,不敢说秦国内部的事,就先说起了国外的事情,借此来观察秦王对他的态度。他于是上前对秦王说道:“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的纲邑和寿邑这两个地方,不是好的计策。派出的军队少就无法对齐国造成打击,派出的军队太多就会对秦国产生危害。我猜测大王心里的打算是,想要让秦国派出少量军队,而韩、魏两国的士兵则全部派出,这也是不合理的。现在可以看出韩、魏两国对秦国并不是真正亲善,而您却要越过他们的国境去进攻齐国,可行吗?这样做在谋略上实在是不够周密。况且昔日齐愍王向南进攻楚国,打败楚国军队,杀了楚国的大将,又拓展了一千里的国土,可是齐国最后连一尺一寸的土地也没有得到,难道是因为齐国没有得到土地的想法吗?是因为当时的形势让它无法占有那些土地。诸侯们看到齐国已经处于疲劳和困顿的状态,国君和大臣也不和,于是都起兵讨伐齐国,一下就打败了它。齐国的谋士受到侮辱,士兵困顿,他们全都指责齐王说道:‘攻打楚国是谁出的主意?’齐王说道:‘是文子出的主意。’大臣们于是发动了叛乱,文子逃出了齐国。因此齐国被打得大败的原因,是它在进攻楚国的同时让韩、魏两国有利可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兵器借给伤害别人的人,把粮食送给偷东西的人。大王不如与远方的国家友好交往,转而进攻近处的邻国,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大王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就称为大王的一尺土地。现在放开邻近的国家不去攻打,却要攻打远处的国家,不也是一种荒谬的行为吗?况且,以前中山国的土地方圆有五百里,赵国独自吞并了它,功业完成、威名树立之后,好处随之而来,天下诸侯没有一个能侵害到它。如今韩、魏两国正好地处中原,可以说是通往天下四方的枢纽,大王想要称霸天下,一定与位于中原地区的国家亲近,使它们成为秦国称霸天下的枢纽,这样就可以用来威胁楚国、赵国。楚国如果强大起来,秦国就多和赵国亲近;赵国变得强大,秦国就多和楚国亲近。楚国、赵国全都与秦国友好,那么齐国必然会害怕。齐国一旦觉得害怕,就一定会用谦恭的话语、丰厚的礼物来事奉秦国。齐国亲附秦国,那么韩国和魏国就可以借机收服。”秦昭王说:“我早就想和魏国亲近了,可是魏国变化无常,我没有办法去亲近它。我想问您应该如何去亲近魏国?”范睢回答说:“大王可以用谦恭的语言、丰厚的礼物来事奉它;如果这样还不行,就割让一部分土地送给它;如果还是不行,那就派军队攻打它。”秦王说:“我恭敬地听取您的意见。”于是任命范睢当了客卿,负责谋划军事方面的事情。秦昭王最终听从了范睢的谋略,派五大夫绾攻打魏国,占领了怀城。过了两年,又占领了邢丘。
客卿范睢又一次劝说秦昭王道:“秦国和韩国的地形就像交织的刺绣一样互相交错。秦国由于韩国的存在,就如同树里面生了蛀虫,人的心脏、肚子得了疾病一样。天下如果不发生变化也就算了,天下要是有什么变化,给秦国带来祸患的诸侯国还有谁能比韩国更大呢?大王不如把韩国收拢住。”秦昭王说:“我原本就想要收拢韩国,可是韩国却不听从,对它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范睢答道:“韩国怎么会不听从大王呢?只要大王发兵进攻荥阳,那么从巩邑通往成皋的道路就被阻断了;再向北断绝通往太行山的道路,那么驻守在上党的韩军就无法南下救援。大王一旦发兵攻打荥阳,那么韩国就会被分割成三部分。韩国眼看着自己必然灭亡了,哪里会不听从您的号令呢?若是韩国服从您,就可以顺势考虑称霸诸侯的事业了。”秦昭王说:“太好了。”于是就想着派使者到韩国去。
范睢一天比一天得到秦王的亲信,反复进言,被任用了好几年,就找机会对秦王说道:“我居住在山东的时候,听说齐国有位孟尝君田文,却没有听说过齐国有位齐王;又听说秦国只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却没听说过秦国有位秦王。独掌国家大权的称为王,能兴利除弊的称为王,能够控制生杀权威的称为王。现在太后专横行事而不考虑后果,穰侯出使外国从来都不向大王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人在判罚案件时随心所欲,高陵君提拔和罢黜官员的时候从来都不向大王请示。这四种特权全都出现,但国家却没有出现危险的,从来都不曾有过。秦国处在这四种特权的统治下,就是我所说的秦国不曾听说有国王。既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朝廷的大权又怎么能不落在旁人手里,政策命令又怎么能从大王那里发布呢?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在内要巩固自己的权威,在外要加重自己的权力。穰侯出使国外时经常操持大王的重权,对各个诸侯发布命令,他又派人手拿符节与各个诸侯签订盟约,征讨与秦国为敌的国家,没有一个诸侯敢不听从他的号令。打了胜仗,攻占了城池,所得到的利益全都送到了穰侯的封邑陶地,国家一旦遭到困厄他便可在诸侯国中用事;如果打了败仗就会让百姓怨恨国君,而把祸患归于国家。《诗》中说:‘树上的果实结得太多就要把枝条压折,树木的枝条压折了,就会伤到树木的主干;封地和都邑太大了就会危害到国都,臣子受到尊崇就会让国君受到轻视。’崔杼、淖齿掌握齐国大权的时候,崔杼用箭射伤了齐庄公的大腿并杀了他,淖齿抽掉了齐愍王的筋,然后把他吊在朝堂中的横梁上,过了一宿就死了。李兑在赵国专权,把赵武灵王囚禁于沙丘的宫殿中,过了一百天,把赵武灵王饿死了。如今我听到传言说秦国是太后和穰侯掌握朝廷大权,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帮助他们治理国家,最终秦王将不再存在,他们与淖齿、李兑是同一类人。况且夏朝、商朝、周朝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就是它们的君主把权力全都交给了自己宠爱的大臣,君王本人却放纵自己,喝酒作乐,骑着马来回奔跑打猎,不去处理朝廷大事。而他们所宠爱的人,嫉妒贤能的人才,在下属面前作威作福,蒙蔽君主,来谋取私利,不为君主考虑,而君主又没有察觉、醒悟,因此失去了他所掌控的国家。现在从开始有品级的小官到各位大臣,往下到大王身边的侍卫仆从,没有一个不是相国穰侯所亲信的人。看到大王一个人站在秦国的朝堂之上,我暗地里为大王感到害怕,等到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人恐怕不是大王的儿子、孙子了。”秦昭王听完范睢说的话以后非常害怕,说道:“先生说得太好了。”于是秦昭王废除了太后参与朝政的权力,又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赶到了函谷关以外的地方。秦王于是任命范睢为相国,从穰侯那里收回相国的官印,让穰侯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由朝廷提供车辆和牛帮助穰侯搬家。装满财物的牛车有一千多辆。赶到函谷关关口时,把守关口的官吏检查他的宝物,其中珍贵奇异的宝物比秦王宫中的还要多。
秦昭王把应城作为范睢的封地,封号为应侯。这个时候,是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年)。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