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陈余列传 白话文翻译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时,曾经是魏国公子毋忌门下的一个宾客。张耳曾经逃亡到外黄县。外黄县一个富户人家的女儿生得很漂亮,却嫁给了一个平庸的丈夫,因此她逃离了自己的丈夫,前去投奔父亲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一直很了解张耳,就对她说:“如果你想嫁一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那个女子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张耳。张耳这个时候刚好抽身离开四处交游,妻子的娘家资助给张耳很多钱财,所以张耳能够招揽很多千里之外的来客。于是,张耳在魏国当了官,成为外黄县的县令,他的威望从此更高了。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喜欢钻研儒家学说,曾经多次去赵国的苦陉游历。有一个名叫公乘氏的富人将女儿许配给他,因为他知道陈余不是一个平庸的人。陈余年轻,他奉事张耳就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两个人结成生死之交。
秦国消灭大梁的时候,张耳正和家人居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曾与张耳有过多次交往,在张耳家客居了好几个月。秦国消灭魏国几年后,听说张耳、陈余这两个人是魏国的有名之士,就悬赏拘捕张耳赏赐千金,拘捕陈余赏赐五百金。张耳、陈余就改名换姓一起逃亡到陈县,在陈县充当里门看守来煳口。两人相对而立。里中的官吏曾经因为陈余犯下过错而鞭打过他,陈余想要起身反抗,张耳就用脚踩他,让他承受鞭笞。那个官吏离开以后,张耳就将陈余拉到桑树下责备他说:“我当初都对你说过什么?现在你只是承受了这么一点屈辱,就想要杀死这个官吏吗?”陈余认为张耳说的话是正确的。秦朝颁布诏令悬赏拘捕他俩,他俩反而利用守卒的名义来指挥里中的居民。
陈涉在蕲县起义,攻打到陈县的时候,已经有几万兵马了。张耳、陈余请求拜见陈涉。陈涉以及他左右的人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余贤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见面后就极为高兴。
陈县的乡亲父老、豪杰英雄都劝陈涉说:“将军您身披坚硬的铠甲,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带领士兵前去讨伐残暴的秦国,重新创建楚国的江山,让被消灭的国家得以生存,断绝的继嗣得以延续,按功德论赏,理当被立为王。何况要统帅天下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自立为楚王。”陈涉向张耳和陈余两人询问这件事情,两人回答说:“秦朝暴虐无道,消灭他人的国家,破坏他人的江山社稷,断绝他人的后代子嗣,让百姓筋疲力尽,将百姓的财产全都消耗殆尽。将军您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万死一生,为天下苍生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攻打到陈县就自立为王,这是向天下人显示您的自私啊。希望将军先不要称王,赶紧带领军队向西进军,派人寻找六国诸侯的后代子嗣,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使秦国的敌对势力增多。秦国的敌对势力增多,它的军事力量就会分散,我们的同盟军越多,兵力就越强大。这样一来,秦国就没有兵力和我们在野外交战,秦国的城池也没有人坚守,就可以讨伐残暴的秦国,占领咸阳来对诸侯发号施令。诸侯在国家灭亡之后又能够重新创建,他们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诚心归服,这样一来,您的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假如您只在陈县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而不相从了。”陈涉没有听从两人的劝告,在陈县自立为王。
于是陈余再次劝说陈王道:“大王从梁、楚两地发兵向西进军,当务之急是攻入函谷关,没有时间收复黄河以北地区。我曾经到赵国游历,清楚那里的人才和地势,请派出奇兵向北攻下赵地。”于是,陈王任命过去的老朋友陈国人武臣担任将军,邵骚担任护军,任命张耳、陈余担任左、右校尉,派兵三千人,向北攻打赵地。
武臣等人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来到黄河以北的各县,向当地的英雄豪杰游说道:“秦朝施行暴政酷刑,残害天下已经有数十年了。北方有修筑万里长城的浩大工程,南方有戍守五岭的繁重兵役,内外不安,百姓疲惫不堪,朝廷横征暴敛,来供给军队费用,国家财穷力尽,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秦朝律法严酷、刑罚严峻,使天下父子不能相安。陈王振臂高呼,首先倡导天下,在楚地称王,方圆二千里的地方,没有谁不积极响应,家家满怀斗志,人人发奋准备战斗,各自报仇雪恨,各县的百姓杀死县里的县令、县丞,各郡的百姓杀死郡里的郡守、郡尉。现在已经创建了大楚政权,在陈县称王,陈王任命吴广、周文为将军,率领百万大军向西进军,攻打秦朝。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抓住建业封侯的机会,就不是人中豪杰。请诸位英雄互相商议一下吧!全天下的人心里都有同一个感受,都为秦朝的暴政所苦已经很久了。依靠全天下人的力量来一起攻打残暴无道的君王,为死去的父兄报仇雪恨,成就割地封侯的功业,这是有识之士千载难逢的时机。”豪杰们都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一边行军,一边招兵买马,征集了好几万人,将武臣称为武信君。攻下赵地的十座城池,其他的城池都坚守对抗,不肯投降。
于是带领军队向东北进军攻打范阳。范阳人蒯通劝说范阳县令道:“我私下听说您将要死了,所以前来哀悼一下。尽管如此,但我祝贺您因为遇到我蒯通而有了活下去的机会。”范阳县令说:“你为什么要来慰问我呢?”蒯通回答说:“秦朝的律法残酷,您担任范阳县令已经有十年了,您杀死过别人的父亲,让别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你砍断过别人的脚,在别人的额头上刺过字,这样的事情数也数不完。但是,慈父孝子们之所以没有人敢将刀子插入您的腹部,只是因为他们惧怕秦朝的严酷法律罢了。如今天下大乱,秦朝的律法没有办法施行,那么那些慈父孝子们必然会将刀子插进您的胸膛,以此来成全他们的名声,这就是我来向您表示哀悼的原因了。现在各诸侯都已经背叛残暴的秦国了,武信君的大军马上就要到来,而您却仍然要坚守这范阳城,所有的年轻人都争相想要杀死您,迎接武信君的到来。假如您立刻派遣我去与武信君见面,能够将灾难转为福气,就在今天了。”
于是范阳令派遣蒯通前去拜见武信君,说:“您一定要先打胜仗,然后再占领土地,先攻破守城的敌军,然后再攻占城邑,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您真能听从我的计谋,不需要进攻就能获得城邑,不需要交战就能占有土地,您只需要一道公文传下,就立即能平定千里,可以吗?”武信君说:“你的计谋指的是什么呢?”蒯通说:“现在范阳的县令原本是想要整顿士兵来坚守城池,但是他胆怯而贪生怕死,心存贪念,将荣华富贵看得很重,所以想要率先来降服,但又担心您认为他是秦朝所任命的官吏,自己会与前面被攻下的十个城池的官员一样被诛杀。而现在范阳城里的很多年轻人也想要将他们的县令杀死,亲自守城来抵抗您的军队。您何不将侯爵印信交付与我,委任范阳县令,范阳县令就会将整座县城都拱手献给您,而那些年轻人也不敢杀死他们的县令。这时候再命令范阳县令乘坐装饰豪华的车子,賓士于燕、赵边境一带。燕、赵两地的人看到他这样气派,都会说这就是范阳县令,他率先投降,马上就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这样一来,燕、赵两地区的城邑就能够不战而降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您传下一道公文,立即就能够平定千里。”武信君听从了蒯通的计谋,派蒯通赐予范阳县令侯印。赵地得知这个消息,不经过交战就投降的有三十多座城邑。
武信君等人来到邯郸,张耳、陈余听说周章带领军队攻进函谷关,攻打到戏水的时候败退回来;又听说替陈王攻城略地的各路将领,多数都遭到谗言毁谤而获罪被杀,怨恨陈王没有采纳他们的计谋,不让他们当将军而只是让他们当校尉,就劝武信君说:“陈王从蕲县起事反秦,到了陈县就自立为王,如此看来,不一定要确立六国诸侯的后裔为王。现在将军带领三千多名士兵攻占了赵地的几十座城池,独自带兵驻守在黄河以北,假如不称王的话,就没有办法镇守住这个地方。再说那陈王听信小人谗言,如果有人回去报告,将军恐怕不能免于灾祸。不如拥立陈王的兄弟为王,否则,就拥立赵王的后代为王。将军不要失去这样的大好时机,时间刻不容缓。”武信君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于是自立为赵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