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史记》 » 刘敬叔孙通列传 > 刘敬叔孙通列传 白话文翻译

刘敬叔孙通列传 白话文翻译

刘敬,是齐国人。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他被派去戍守陇西,路过雒阳时,汉高帝正在那里。娄敬双手放开车前横木,穿上自己的羊皮袄,去见到齐国人虞将军说:“我想面见皇上,说一些对国家有利的事。”虞将军想给他一些华美的衣服,娄敬说:“我如果原本穿的就是丝绸衣服,那就穿着丝绸衣服进见;如果原本穿的就是粗布衣服,那就穿着粗布衣服进见:绝不敢换衣服。”于是虞将军进入宫中向皇上禀报。皇上召娄敬入见,并赏给他食物。

过了一会儿,皇上向娄敬询问他进宫的目的,娄敬说:“陛下在雒阳建都,难道是想创建一个像周朝那样兴旺的国家吗?”皇上说:“是这样。”娄敬说:“陛下夺取天下的情况与周朝大不相同。周朝的祖先从后稷被唐尧封于邰地开始算起,积德行善有十几代。公刘为躲避夏桀而迁居到豳地。太王古公亶父由于受到狄人的侵扰而离开了豳地,用鞭子赶着牲畜迁到岐地,百姓争相追随他。等到周文王当上了西伯,成为西方诸侯的领袖,解决了虞国和芮国的争端,这才承受天命,吕望、伯夷等贤能之士从海滨赶来归附他。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时候,不约而同赶到孟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家,大家都说应该讨伐纣王了,于是武王率领各路诸侯灭了殷商。周成王即位后,有周公等人辅佐他,于是建成了周都洛邑,因为他们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诸侯从四面八方赶来交纳贡物,路程长短是均等的。君主有德行就容易施行王政,没有德行就容易身死国灭。之所以要在这里定都,是为了让周天子务必要靠施行德政来换取民心,而不是依靠地形险阻,使后世君王骄纵奢侈从而残害民众。当周朝繁荣昌盛的时候,天下太平,四方的外族都向往周朝的风范,仰慕周朝的道义,感受周朝的德政,因而团结起来共同辅佐周天子。不用屯驻一兵一卒,也不用派一兵一卒去打仗,四面八方外族大国的百姓无不臣服归顺,向周天子进献贡品。到了周朝衰落的时候,出现两个都城,天下再没有人来朝拜,周朝也无法控制臣民。这并非周朝德政不足,而是势力衰弱造成的。如今陛下从沛县丰邑起兵反秦,招集三千名士兵,率领他们勇往直前,席卷了蜀郡、汉中地区,平定了三秦,与项羽的军队在荥阳交战,争夺成皋的关口,打了大仗七十场,小仗四十场,使天下百姓血肉横飞,父子相继死去,暴尸荒野,死尸多得数也数不清。哭泣的声音不绝于耳,伤残之人尚未康复,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想与西周成康时代的盛世相比,我私下认为是比不上的。况且秦地被群山环绕,临近黄河,还有四方的天险作为固守的屏障,假如有了突发的危急情况,百万大军可以很快地结集起来。凭借秦国原来的基础,利用这极其肥沃富饶的土地,这就是所谓的天然府库。陛下进入函谷关,并在那里创建都城。即便山东地区发生战乱,秦国原有的土地依然可以完全占有。与别人搏斗,不扼住对方的咽喉,只是捶打他的背部,就不能完全取胜。如今陛下如果能够进入函谷关创建都城,占据秦国原来的疆土,这就等于是扼住天下的咽喉,并捶击它的嵴背。”

高帝询问群臣,群臣都是山东地区的人,他们争着说周王朝统治天下数百年,而秦朝只经历两代就灭亡了,不如在周朝的京城定都。皇上犹豫不决。等到留侯张良明确表示进入函谷关创建都城有利时,高祖当天便动身向西前往关中建都。

于是皇上说:“原本建议在秦地创建都城的人是娄敬,‘娄’就是‘刘’。”于是他赐娄敬姓刘,任命他为郎中,号称奉春君。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反叛,高帝亲自领兵前去讨伐他。军队到达晋阳时,听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想要合力攻打汉军,皇上大怒,于是派人出使匈奴。匈奴人藏起强壮的士兵和肥硕的牛马,只留下一些年老体弱的士兵和瘦小羸弱的牲畜给汉使看。先后有十几位汉使到来,回去复命时都说可以攻打匈奴。皇上派刘敬再次出使匈奴,他返回后报告说:“在两国相互攻击的时候,应该尽量夸耀显示自己的长处。这次我出使匈奴,却只看到一些瘦小羸弱的牲畜以及年老体弱的士兵,他们这么做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却埋伏奇兵以争取胜利。我认为不可以攻打匈奴。”当时,汉军已经越过了句注山,二十多万大军都已经出发了。皇上发怒,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的奴才!你凭借口舌得到官职,现在竟然胡言乱语降低我军士气。”于是下令给刘敬戴上刑具,将他囚禁在广武。于是汉军继续向前进发,到达平城时,匈奴果然派出奇兵,在白登山包围了高帝的军队,过了七天才得以脱险。高帝到达广武后,赦免了刘敬,对他说:“当初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所以被困在平城。我已经把先前说可以攻打匈奴的那十几个使者都斩首了。”于是封给刘敬二千户食邑,赐爵为关内侯,封号为建信侯。

高帝从平城返回后,韩王信已经逃到了匈奴那里。当时,冒顿是匈奴的单于,兵力强大,射手多达三十万,多次侵犯汉朝的北部边境。皇上对此事十分担忧,就向刘敬询问对策。刘敬说:“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士兵疲于征战,不宜用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害自己的父亲,自立为单于,并且娶庶母为妻,凭借武力逞威风,因此不能用仁义来说服他。只能用长远之计使单于的子孙后代成为汉朝的臣子罢了,然而恐怕陛下做不到这一点。”皇上说:“如果真的可行,我为什么不能做!你说说究竟该怎么办?”刘敬答道:“如果陛下能把皇后亲生的长公主嫁给冒顿,并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们知道汉朝嫁嫡女、送厚礼,那些蛮夷之人必定会爱慕公主,并立她为阏氏,公主所生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将来接任单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贪图汉朝丰厚的礼物。陛下如果能够每年按时将汉朝多余的,而匈奴所缺乏的东西多送给他们几次,并顺便派遣善辩之士用汉朝礼节去劝告、说服冒顿。这样一来,冒顿活着的时候,本来就是汉家的女婿;他死后,陛下的外孙就成了单于。哪里听说过外孙敢与外公分庭抗礼的事呢?这样汉朝军队就可以不必作战而逐渐使匈奴人臣服。假如陛下舍不得派长公主前往,而是让皇室女子或后宫女子冒充公主的话,匈奴人也会知道,如果到时候不会尊宠她,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高帝说:“好。”随即准备派长公主前往匈奴。吕后得知此事日夜哭泣,说:“我只生下太子和这么一个女儿,为什么一定要把她抛弃给匈奴呢!”就这样,皇上最终没能派遣长公主,于是选了一名宫女,让她冒充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派刘敬前去缔结和亲盟约。

刘敬从匈奴归来,就对皇上说“匈奴河套以南地区的白羊王、楼烦王所统辖的部族,距离长安最近的只有七百里,轻骑兵只要奔袭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关中地区刚刚经历战乱,还很破败,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可以向这里移民以便逐渐充实人力。当初诸侯刚刚起兵的时候,齐国如果没有田氏家族,楚国如果没有昭、屈、景三家王族,是不可能兴起的。如今陛下虽然已经定都关中,但实际上依然缺少人力。我们的都城北边靠近匈奴,东边又有六国诸侯的宗族,那些宗族势力强大,假如有一天发生变故,陛下也不能高枕无忧。我希望陛下把齐国的田氏宗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姓,燕、赵、韩、魏等国诸侯的后人,以及地方上的豪强大族全部迁入关中。在太平无事的时候,可以借助他们防备匈奴入侵;如果诸侯发生变乱,也足以统率他们向东讨伐叛逆。这就是强化主干而削弱枝节的策略”。皇上说:“好!”于是派刘敬前往把他所提及的十多万人迁入关中居住。

叔孙通,是薛县人。在秦朝时,他凭借文学才能被征召为待诏博士。过了几年,陈胜在山东地区起兵反秦,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秦二世召集博士、儒生问道:“楚地的戍边士兵攻占蕲县进入陈地,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博士、儒生三十多人上前回答说:“身为臣子,不能私下拥兵聚众,否则就是反叛,应该判处死罪,不可赦免。希望陛下即刻发兵消灭他们。”秦二世听了以后顿时大怒,变了脸色。这时叔孙通走上前去,说道:“各位儒生的话都错了。如今天下统一,朝廷已经拆毁郡县的城堡,销熔了各地的兵器,向世人表示以后不再用兵。更何况现在上有英明的君主,下有完善的法令,使人人都奉公守法、恪尽职守,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附,哪有胆敢反叛的人!那些违抗命令的戍卒只不过是一些偷鸡摸狗的盗贼罢了,又何足挂齿、郡守、郡尉如今正在将他们捉拿归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秦二世听了以后高兴地说:“很好。”然后又遍问儒生,众儒生有的说那些人是反叛,有的说是普通的盗贼。这时秦二世下令,让御史把那些说是反叛的儒生交给狱吏治罪,因为这不是他们应该说的;而对于那些说是盗贼的儒生则不予追究。秦二世随即赐给叔孙通布帛二十匹、衣服一套,并且正式任命他为博士。叔孙通从宫殿出来以后,返回馆舍,这时儒生们对他说:“先生为什么说话如此阿谀奉承呢?”叔孙通说:“诸位有所不知,我险些没从虎口里逃出来!”于是他逃离都城,前往薛郡,此时薛郡已经投降了楚军。等到项梁抵达薛郡,叔孙通就投靠了他。项梁在定陶败亡,叔孙通便转而跟随楚怀王。楚怀王被尊为义帝,移居长沙,叔孙通便留下来为项王做事。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支诸侯的军队进入彭城,叔孙通便投降了汉王。后来汉王兵败向西撤退,叔孙通也跟着撤退,就这样一直跟随汉军。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