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濞列传 白话文翻译
吴王刘濞,是刘邦的哥哥刘仲的儿子。高帝平定天下第七年的时候,册封刘仲为代王。后来匈奴攻打代国,刘仲不能稳固防守,抛弃封国逃跑了,走小路逃到雒阳,向天子自首。天子因为是骨肉兄弟的缘故,不忍心依法惩处,就将他降为合阳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秋天,淮南王英布叛乱,向东吞并荆国,劫持了该国的军队,向西渡过了淮河,进攻楚国,高帝亲自率领军队去讨伐他。刘仲的儿子沛侯刘濞当时年仅二十岁,强健有力,以骑兵将领的身份随军在蕲县西边的会甀攻破了英布的军队,英布逃跑了。荆王刘贾被英布杀死了,没有后代。皇上担心吴、会稽等地的人轻佻强悍,没有年富力强的诸侯王来镇抚他们,皇子们都年龄小,于是封刘濞在沛县做吴王,封地为三郡五十三县。刘濞跪拜着接受印信后,高帝召见刘濞给他相面,对他说:“你的容貌有反叛之相。”心里独自后悔,但是已经册封了,就顺势拍着他的背,告诫他说:“汉朝创建五十年以后东南地区有叛乱的人,难道是你吗?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千万不要谋反!”刘濞叩头说:“不敢。”
在孝惠帝、高后时期,天下刚刚安定,郡国诸侯都把安抚他们的民众当作要务。吴国有豫章郡的铜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的亡命之徒偷着铸钱,煮海水制盐,因为这个缘故不用征收赋税,而吴国的财政开支也很富足。
孝文帝在位时,吴国太子进京朝见,得以陪伴皇太子喝酒、博弈。吴国太子的老师都是楚国人,轻佻强悍,他平时又骄横惯了,博弈的时候,两人争夺棋路,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砸向吴国太子,将他打死。于是朝廷把他的尸体运回吴国埋葬。到了吴国,吴王生气地说:“天下同姓都是一家人,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为什么一定要送回来埋葬呢!”又把尸体运回长安埋葬。吴王从此逐渐废弃诸侯的礼仪,借口生病不进京朝见。朝廷知道他因为儿子的缘故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查问后确知他真的没有生病,吴国使者来到长安,就囚禁起来责问治罪。吴王害怕了,策划谋反的步伐加快了。后来派人替他履行秋季朝见的礼仪,皇上又责问吴国的使者,使者回答说:“吴王确实没有生病,朝廷囚禁惩治了几批使者,因此他就托称有病。况且有‘看到深渊中的鱼,不吉利’这样的说法。现在吴王刚开始装病,等到被发觉,被催逼得太紧,就更想闭门不出,担心皇上杀他,这个计策实在是出于无奈。希望皇上不要追究他,并给他重新开始的机会。”于是天子就赦了免吴国的使者,让他们回去了,还赏赐给吴王几案和手杖,允许他因为年老而不来朝见。吴王得以被宽释罪过,阴谋也逐渐放弃了。然而他所在的封国因为出产铜和盐的缘故,百姓不用缴纳赋税。士兵去服役,就上交代役钱。每年都去慰问德才兼备的人,赏赐市井百姓。其他郡国的官吏想来捉拿逃犯,吴王就收容他们不交出来。像这样过了四十多年,吴王因此能够驱使他的民众了。
晁错担任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信任,多次鼓动太子说吴王的罪过到了可以削除封地的程度。他多次上书劝说孝文帝削藩,文帝宽厚,不忍心处罚,因此吴王一天比一天骄横。到孝景帝即位后,晁错担任御史大夫,劝说皇上道:“从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很少,儿子们年幼,就大规模分封同姓宗族,所以封庶子悼惠王为齐王,统治七十多个县,封异母弟元王为楚王,统治四十多个县,封哥哥的儿子刘濞为吴王,统治五十多个县:分封三个宗室旁支,就分掉了半个天下。现在吴王之前因太子被打死而有怨恨,谎称生病不来朝见,按照古代法令应当诛杀,文帝不忍心这样做,就赐给他几案和手杖。恩德深厚到了极点,他应当改过自新。可是他更加骄横放纵,凭借铜矿山铸钱,煮海水制盐,引诱天下逃亡之人,阴谋要叛乱。现在是削藩他会造反,不削藩他也会造反。削除他的封地,他反叛得就快,祸害就小;不削除他的封地,他反叛得就晚,祸害就大。”景帝三年(前154年)冬天,楚王来朝见天子,晁错趁机告发楚王刘戊去年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在服丧的屋子里偷着淫乱,请求诛杀他。皇上下诏赦免了死罪,削去东海郡以示惩罚。顺势又削除了吴国的豫章郡、会稽郡。前两年赵王因为有罪,削减了赵国的河间郡。胶西王刘卬因为卖爵舞弊,削掉了他的六个县。
朝廷中的大臣正在讨论削减吴国的郡县。吴王刘濞担心削藩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就想借此机会公开自己的阴谋,将要起事。他考虑诸侯中没有值得与他谋划的人,听说胶西王很勇勐,好逞强,喜欢兵事,齐地诸侯都畏惧他,于是就派中大夫应高去引诱胶西王。没有文字书信,只是口头通报说:“吴王自认为不贤能,有祸事早晚就会降临的忧患,不敢独自站在局外,派我来表明他的好意。”胶西王说:“有什么赐教吗?”应高说:“现在皇上任用奸臣,被奸佞之臣所蒙蔽,只看重小利,听信诽谤中伤之言,擅自改变祖先的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索取的越来越多,诛杀惩罚善良的人,问题一天比一天严重。俗话说‘舔一舔糟糠就想吃米’。吴国和胶西国,都是有名的诸侯,一旦被盯上,恐怕就得不到安宁自由的生活了。吴王身体患有隐疾,不能在春秋两季进京朝拜天子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曾经担心被怀疑,无法澄清自己,现在缩着肩膀小心走路,仍然害怕不被原谅。我私下里听说大王因为出卖爵位的事情受到责备,我听说诸侯被削减封地,罪过不至于到这种程度,这恐怕不只是削减封地就算了。”胶西王说:“是的,有这事。您打算怎么办呢?”应高说:“共同的憎恶使人相互帮助,共同的爱好使人相互照应,共同的感情使人相互成全,共同的欲望使人争相追求,共同的利益使人争相赴死。现在吴王自认为和大王有共同的忧患,希望顺应时势遵循事理,牺牲自己来为天下除掉隐患和祸害,料想也可以吧?”胶西王惊骇地说:“我怎么敢这样做?现在皇上虽然很紧急地进行削藩,但是我本来就犯下死罪了,怎么能不拥戴他?”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的封地,蒙蔽忠良,堵塞贤臣的言路,朝中群臣都有怨恨,诸侯都有背叛的想法,他做的事情已经可恶到了极点了。彗星出现了,蝗虫成灾了,这是万载难逢的好时机,而且忧愁劳苦正是圣人兴起的原因。所以吴王打算对内以讨伐晁错为借口,在外追随大王车后,纵横驰骋于天下,所向之处军队望风而降,所到之处城邑攻无不克,天下没有敢不归服的。大王如果能有幸向我许下一个诺言,那么吴王就率领楚王进攻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抗拒朝廷的军队。整顿军队的营寨,等待大王到来。大王能够幸临那里,那么天下可以统一,两个君主分割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吗?”胶西王说:“很好。”应高回去报告吴王,吴王还担心他不参与起事,于是亲自做使者,前往胶西国,当面与他结盟。
胶西国的群臣中有人听说胶西王谋反,就进谏说:“尊奉一个皇帝,是最大的乐事。现在大王和吴王向西进兵,如果事情成功,两个君主又要争权夺利,祸患就开始形成了。诸侯的土地还不到朝廷各郡的十分之二,而且反叛会让太后忧虑,这不是好的策略。”胶西王不听。于是派使者邀约齐王、菑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都许下了出兵的诺言,然而又说:“当年城阳景王讲道义,讨伐吕氏家族有功,不参加这次起兵,事情成功以后和他分享战果就行了。”
诸侯刚刚受到削减封地的处罚,感到震惊和恐慌,大多数人怨恨晁错。等到削减吴国会稽郡、豫章郡的诏书下达时,吴王就率先起兵,胶西王在正月丙午日杀死朝廷任命的当地二千石以下的官吏,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楚王、赵王也这样做了,于是领兵向西进发。齐王后来反悔了,服毒自杀,违背约定。济北王的城墙毁坏还没修好,他的郎中令劫持看守着他,不能发兵。胶西王为首领,与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共同围攻临菑。赵王刘遂也反叛了,暗中派使者到匈奴联络起兵事宜。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