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濞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七国发兵的时候,吴王集结了国内的全部士兵,下令全国说:“我六十二岁了,亲自担任将领。小儿子年仅十四岁,也身先士卒。所有年纪上与我一样,下与我儿子一样的人,都要出征。”征发了二十多万人。向南出使闽越、东越,东越也派兵跟着反叛。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甲子日,吴王率先在广陵起兵。向西渡过淮水,顺势与楚国军队会合。派使者给诸侯送信说:“吴王刘濞恭敬地问候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已故长沙王的儿子:请指教我!因为朝廷里有奸臣,对天下没有功德,却侵夺诸侯的封地,派官吏弹劾拘捕审讯惩处诸侯,以侮辱诸侯为能事,不用诸侯君主的礼仪对待刘氏宗亲,离弃先帝的功臣,提拔任用奸佞之人,惑乱天下,想要危害国家。陛下体弱多病,神志失常,不能明察实情。我打算发兵消灭奸臣,恭敬地聆听各位的指教。我国虽然狭小,土地也达到方圆三千里;人口虽然稀少,精兵也能准备五十万。我与南越交好已有三十多年,他们的君主都不拒绝分派他的士兵来追随我,又可以得到三十多万人。我虽然不算贤能,但是希望亲自跟随各位大王。东越与长沙国相连,他们可协助长沙王子平定长沙国以北的地区,然后向西进攻蜀地、汉中。派人转告东越王、楚王、淮南王三位大王,和我一同向西进发;齐地的各位大王和赵王平定河间、河内,一部分进军临晋关,一部分和我在雒阳会师;燕王、赵王本来和胡人的君主有盟约,燕王向北平定代郡、云中郡,统率胡人进入萧关,攻打长安,纠正天子的错误,来告慰高祖庙。希望各位大王努力。楚元王的儿子、淮南的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有的已经积极准备了十多年,怨恨深入骨髓,想要有所行动已经很久了,我没有体察各位大王的心意,不敢听从。现在各位大王如果能保存和延续即将灭亡的国家,扶助弱小,讨伐强暴,来安定刘氏宗室,这是国家所希望的结果。我国虽然贫穷,但是我节省衣食用度,积蓄金钱,整顿武装,囤积粮草,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希望各位大王努力利用这些条件。能够杀死、俘获大将军的,赏赐黄金五千斤,封邑一万户;杀死、俘获普通将军的,赏赐黄金三千斤,封邑五千户;杀死、俘获副将的,赏赐黄金二千斤,封邑二千户;杀死、俘获二千石级别官员的,赏赐黄金一千斤,封邑一千户;杀死、俘获一千石级别官员的,赏赐黄金五百斤,封邑五百户:以上都封为列侯。对方带着军队或城邑来投降的,士兵有一万人,城邑有一万户,功劳与斩获大将军相同;士兵有五千人,城邑有五千户,功劳与斩获普通将军相同;士兵有三千人,城邑有三千户,功劳与斩获副将相同;士兵有一千人,城邑有一千户,功劳与斩获二千石级别的官员相同;对方来降的小官吏都根据职位不同授予封爵和赏金。其他的封赏都比汉朝军法规定的多一倍。那些以前有封爵采邑的,赏赐只会更多,不会照旧。希望各位大王明确地向士大夫下令,我不敢欺骗他们。我的金钱在天下到处都有,不一定非要到吴国来取,各位大王日夜享用也不能穷尽。有应当赏赐的就告诉我,我就前去送给他。恭敬地把这些话转告给各位。”
七国叛乱的文书被天子获知,天子于是派太尉条侯周亚夫率领三十六名将军,前去进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进攻赵军;将军栾布进攻齐军;大将军窦婴屯驻于荥阳,监视齐、赵叛军的动向。
吴、楚等国叛乱的文书为人所知后,朝廷的军队还没有出发,窦婴也没有行动,而是向皇上提起了原来吴国的国相袁盎。袁盎当时闲居在家中,景帝下诏征召他入宫进见。皇上正和晁错商议筹集军队和军粮的问题,皇上问袁盎说:“你曾经担任吴国的国相,了解吴国大臣田禄伯的为人吗?现在吴、楚等国叛乱,您认为该怎么办呢?”袁盎回答说:“不用过于担心,现在就能打败他们了。”皇上说:“吴王依靠铜矿山来铸钱,煮海水来制盐,引诱天下的豪杰,在头发白了的时候起事。像这样,他的计谋不周全,怎么会发动呢?为什么说他没有作为呢?”袁盎回答说:“吴国有铜矿、海盐的利益是客观事实,哪里能得到豪杰而且还去引诱他们呢!如果真让吴国得到豪杰,也将会辅佐吴王施行仁义,就不会谋反了。吴王所引诱的都是无赖子弟,以及亡命天涯、私自铸钱的奸猾之人,所以相互勾结起来造反。”晁错说:“袁盎分析得很好。”皇上问道:“怎样采取措施来应对呢?”袁盎回答说:“希望屏退左右侍从。”皇上屏退了别人,只有晃错还在。袁盎说:“我所说的话,大臣也不可以知道。”于是屏退晁错。晁错急忙避开到东厢,心中十分怨恨。皇上最后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楚两国互通书信,说‘高帝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并且都有各自的领地,现在奸臣晁错擅自责罚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所以用造反的名义,向西进兵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来的封地就会收兵。现在的计策只有斩杀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恢复他们以前被削夺的封地,那么军队不用交战就全都撤回去了。”于是皇上沉默了很久,说:“只是真实的情况怎样呢,我不会因为爱惜一个人而抗拒天下的。”袁盎说:“我虽愚蠢,但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建议了,希望皇上仔细谋划这件事。”于是任命袁盎为太常,吴王弟弟的儿子德侯刘通为宗正。袁盎准备行装上路。十多天后,皇上派中尉去召见晁错,骗他乘车经过东市。晃错身穿上朝的服装被斩杀于东市。然后派袁盎以供奉宗庙的名义,宗正刘通以辅助亲戚的名义,按照袁盎的计策出使通报吴王。到了吴国,吴、楚等国的军队已经开始进攻梁国的阵地了。宗正因为是亲戚的缘故,率先进见吴王,告诉吴王让他下拜接受诏书。吴王听说袁盎来了,也知道他想要劝说自己,就笑着回答说:“我已经做了东帝,还要向谁下拜呢?”不肯接见袁盎,并把他扣留在军营里,打算强迫他做将军。袁盎不同意,吴王就派人把他看管起来,将要杀掉他,袁盎得以趁夜色逃出,步行逃走,跑到梁国的军营里,就回朝廷报告去了。
条侯乘坐六匹马拉的传车,与各路军队在荥阳会合。到了雒阳,见到剧孟,他高兴地说:“七国叛乱,我乘坐驿站的马车到这里,自己没想到能够安全抵达。还以为反叛的诸侯已经得到了剧孟,剧孟现在没有举动。我据守荥阳,东边没有值得担忧的了。”到了淮阳,他询问父亲绛侯周勃以前的门客邓都尉说:“采取什么计策呢?”门客说:“吴国军队的装备十分精良,难以与他们争胜。楚国的军队作风轻浮,不能打持久战。我现在为将军谋划,不如带领军队向东北进发,在昌邑修壁垒,把梁国交给吴国攻打,吴国一定会尽出精锐部队进攻。将军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派装备轻便的军队断绝淮水与泗水的交汇处,堵塞吴军运送粮饷的信道。他们吴、梁两国相互消耗而粮食用完,就用粮饷有保障而实力强大的军队去制服疲惫到极点的敌人,击败吴国就是必然的了。”条侯说:“很好。”听取了他的计策,就修筑坚固的壁垒驻守于昌邑以南,派装备轻便的军队断绝吴军运粮的信道。
吴王刚发兵时,吴国大臣田禄伯担任大将军。田禄伯说:“军队集结在一起而向西进发,没有别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路线,是很难借此取得成功的。我希望带领五万人,走另一条路沿着长江、淮水逆流而上,联合淮南、长沙两国的力量,进入武关,与大王会师,这也是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路线。”吴王太子进谏说:“父王以造反为名义,这些军队很难委托给别人,委托给别人也将会反叛父王,怎么办呢?况且掌握了兵权而自作主张,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利害关系,是不可能预先知道的,这样做只能白白损伤自己罢了。”吴王就没有批准田禄伯的请求。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