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秦始皇曾计划建扩大畜养禽兽的苑囿,向东扩大到函谷关,向西扩大到雍县、陈仓。优旃说:“很好!多在苑囿里面放养一些禽兽,如果敌寇从东方攻过来,命令这些麋鹿用角去冲撞他们就可以了。”秦始皇因此放弃了这个想法。
秦二世继承帝位后,又打算给城墙涂漆。优旃说:“很好,皇上您即使没说,我本来就打算请求您这么做了。尽管油漆城墙会浪费钱财给百姓们带来愁苦,但的确有好处!油漆过的城墙光滑无比,敌寇攻打过来也爬不上城墙。要是想做成这件事,油漆倒也并不难,难的只是修建阴干城墙的荫室。”于是二世就笑了起来,也因这个原因而放弃了这个想法。不久后,二世被杀,优旃归附了汉朝,过了几年就死了。
太史公说:淳于髡仰头大笑,齐威王从此就能横行天下。优孟摇着头唱首歌,背柴度日的人就能得到封地。优旃凭栏呼喊,殿阶下拿着盾守卫的卫士们就能减半轮值。这难道不也是很伟大吗!
褚先生说:我有幸凭借着通晓儒家经术而担任郎官,但也喜好阅读六经外的那些史传杂说。我做不到谦恭退让,还写出了六章滑稽有趣的故事,将它们编到了下面。可以通读一下,扩大一些见闻,将它们留给后世那些好事之徒阅读,以此来愉悦心胸,震动自己的耳目。我将它们附在了以上太史公的三章滑稽故事之后。
武帝时期有个很受宠幸的艺人名叫郭舍人,他在说话的时候虽然不太遵循大道理,但却能让国君感到和顺愉快。武帝年少时,东武侯的母亲曾喂养武帝。武帝长大成人后,称她作“大乳母”。大乳母大约每个月都会上朝两次。一次大乳母入朝,武帝下诏让亲信的侍臣马游卿带着五十匹丝帛赏赐给乳母,还奉上酒菜和食物供养乳母。乳母上奏说:“某个地方有处公田,希望能够把这块地借给我。”武帝说:“乳母是希望得到这块地吗?”于是就将这块公田赐予乳母。乳母所说的话,武帝从没有不听信的。还曾经下诏令允许乳母乘车在御道上賓士。那时,公卿大臣们都很尊敬乳母。乳母家族中的子孙奴仆及侍从们在长安城里横行霸道,在街上截留别人的车马,抢走行人的衣服。消息传到宫中,武帝也不愿意通过法律来惩罚他们。相关官员请求迁走乳母的家室,安置到边疆。奏章得到批准。乳母应该入宫,与武帝当面辞行。乳母先面见了郭舍人,对着他哭泣。舍人说:“您马上进宫见武帝,辞行结束就离开,快步走然后不停回头看。”乳母听从了他的建议,向武帝后就立即离开,快步走然后不停地回头看。郭舍人大声地斥责她说:“呸!你个老太婆!怎么不快点走!陛下已经成年了,哪里还需要你的乳汁才能活命?为什么还回头看!”因此武帝怜惜乳母,很为她伤心,就下诏制止了这件事,不准迁走乳母,反倒将说她坏话的人处置贬谪到边疆。
武帝在位时,齐国有一位先生名叫东方朔,由于爱好古代的史传书籍,喜好儒家的经术,阅读了很多诸子百家的著述。东方朔刚刚到长安时,前往公车府呈上自己的奏书,一共享了三千枚木简。公车府派出两个人一同去抬他的奏书,仅仅能够抬起。皇上到尚方府阅读东方朔呈上来的奏书,每次停下来时,就在那个地方作一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将这些奏书读完。武帝颁下诏书任命东方朔担任郎官,时常在皇上左右听候差遣。皇上屡次召他来到跟前说话,每次都十分愉快。皇上经常下诏当面赏赐东方朔饮食。吃过了饭,东方朔将所剩的肉全都揣进怀里带回家,衣服都被油弄脏了。武帝数次赏赐他绸绢,他手提肩扛地搬回去。东方朔专门用武帝赏赐的那些钱财丝帛,求娶长安城里年轻美貌的女子做妻子,娶来的女子多了一年大多都抛弃了,于是再次娶妻。君主赏赐给他的钱财,全都花在了女人身上。皇上身边的郎官有大都称呼东方朔为“狂人”。皇上听到了这件事,说:“要是东方朔为人处事没有这样的行为的话,你们这些人怎么能和他同列呢!”东方朔任命自己的儿子做了郎官,又升迁到了侍中谒者,时常手拿着符节出使各国。东方朔走在大殿上,一个郎官对他说:“人们都把先生当成了狂人。”东方朔说:“像我东方朔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中避世隐居的人。古时的人,都是去深山中避世隐居。”他常常坐到酒席上,酒喝得高兴,就趴到地上唱道:“隐居在尘俗里,避世在金马门。在宫殿里能够避世隐居,自身得到保全,为何要去深山中、茅庐下。”金马门就是宦官署的大门,因为在大门旁立着铜马,因此被称作“金马门”。
一次朝廷集合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一同参议国事,这些人一起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一旦遇到了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君,就能做上卿相的位子,恩泽惠及后代。如今先生您学到了先王的法术,尊崇圣人的仁德,诵读《诗经》《尚书》等诸子百家的言论,不可胜数。在竹简和丝帛上撰写文章,自认为天下无双,并且可以说是博闻强识、聪明善辩。但是您竭力尽忠侍奉当今圣上,时间长达几十年,可官职仅仅是个侍郎,地位也只相当于执戟卫士,想来您的操行还是有什么疏漏之处吧?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原本就不是你们这些人能够全面了解的。当时是一个时代,如今又是另外一个时代,如何能够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在世之时,周王室衰败不堪,天下诸侯不去朝觐,依靠暴力彼此征讨,争权夺势,用军事手段彼此侵犯,相互兼并成了十二个诸侯国,实力不相上下,得到贤德之士的诸侯国就强盛,失去贤德之士的诸侯国就衰败,因此贤德之士的意见能够被听从,计划得以实施,身处高贵的地位,恩泽惠及后代,子孙后人能够长久地荣华富贵。现在就不是这样的了,圣明的皇帝身居朝堂之上,恩德施于天下,天下诸侯都朝贡臣服,威势足以震慑四方的夷狄,四海之外的疆土相连成一片乐土,安定如同覆置的盘盂一般,天下统一,合为一体,凡是有什么举动,就如同在手掌里运转一般。贤德与否,能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形式呢?如今天下广大,士民众多,那些尽心竭力,来往驰骋游说,如同车辐一同凑集到车毂一般争着向朝廷献计献策的人,多得难以数清。尽管尽心竭力地敬仰道义,却仍被衣食所困扰,有的人根本没有进身做官的门路。倘若张仪、苏秦与我一同生活在现在,他们就连掌故官都难以得到,如何还敢奢望去做常侍和侍郎呢!古书中说:‘天下要是没有灾害,即便是有圣人,也没有地方能够施展他的才能;朝廷中君臣上下同心,即便是有贤人,也没有机会立功。’因此说时代有变化了,事情就跟着发生变化。即便如此,如何能够不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呢?《诗经》中说:‘在宫里面敲钟,钟声传到了宫外。’‘白鹤在幽远的沼泽深处鸣叫,叫声传到了宫外。’要是能够提高自身修养,还何须担心无法取得尊荣呢!姜太公亲身施行仁义七十二年,遇到了周文王,这才得以施行他的学说和主张,被封在了齐国,延续了七百年而未曾断绝。这就是士人之所以夜以继日,孜孜不倦,钻研学问,施行道义而不敢停下来的缘故。如今世上的隐士,虽然没被当世任用,但是仍然能够孤高突起地自立于世上,安然自得地独处,向上学习许由,向下学习接舆,谋略计策如同范蠡,忠诚与武子胥无异。天下安定和平,隐士修身自持,很少有同道众人,这原本就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你们对我还有什么疑虑!”就这样那些先生们都默不作声,没有话可回答。
建章宫后阁的双重栏杆里,有只动物跑了出来,看外观和麋鹿很像。有人将这件事汇报给皇帝,武帝前去观看,询问身边的群臣里那些熟习各种事物且通晓经术的人,但没人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动物。于是武帝召来东方朔去看它。东方朔说:“我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希望能够赏赐美酒饭食给我大吃一顿,我就说。”武帝下诏说:“好。”东方朔吃完了,又说:“某个地方有几顷公田、鱼池及蒲苇地,陛下将那个地方赐给我,我东方朔就说。”武帝又下诏说:“可以。”这时东方朔才肯说:“它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驺牙。每当远方的人前来归顺仁义,驺牙就会先出现。它的牙齿前后大小整齐一样,并无臼齿,因此被称作驺牙。”从那之后约一年时间,匈奴混邪王果然统率着十万民众来归附汉朝。武帝就再次赏赐给东方朔许多钱财。等到年龄大了,东方朔即将去世时,劝谏武帝说:“《诗经》说:‘往来不断的青蝇,落在人的篱笆上。善良仁慈的君主,不会听信谗言。谗言并无止境,扰乱四方邻国。’希望陛下能够远离那些奸诈谄媚的小人,斥责他们进谗言。”武帝说:“东方朔如今反倒多说好话了吗?”因此感到很奇怪。不久后,东方朔果然生病死了。古书中说:“鸟儿到了即将死去的时候,它的鸣声也会十分悲哀;人到了即将死去的时候,他的言辞很有道理。”就是说这种情况。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