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子贡在仲尼那里学成后,就离开了孔子来到卫国当官,他又用贱买贵卖的手段囤积货物,在曹国和鲁国之间进行货物买卖。孔子一共有七十位高徒,所有的子弟中数端木赐最为富有。原宪甚至连粗粮都吃不饱,只能隐居在在闭塞不通的小巷子里。子贡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带着束帛重礼前去访问诸侯,所经过的地方,没有哪个君主不对他行宾主之礼。孔子的名声能够传扬天下,与子贡在人前人后的帮助分不开。这就是所谓的相得益彰吧?
白圭,是西周人。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李克竭尽全力推行开发土地的政策,白圭却乐于观察时机的变化,所以别人放弃的东西白圭买进,别人买进的东西白圭就出售。等到五谷丰登的时候,白圭就买进粮食,出售蚕丝、生漆;等到蚕茧出产的时候,白圭就买进丝帛、绵絮,出售粮食。太岁星处在太空中的卯宫,天下就要大丰收;第二年将会有歉收。太岁星行至午宫,天下将会有旱灾;第二年就会有较好的收成。太岁星行至酉宫,粮食就会丰收;第二年将会歉收。太岁星行至子宫,天下发生大旱;第二年就会丰收,雨水丰沛。当太岁星行至卯宫时,白圭囤积的货物大约比往年的货物多一倍。想要让货物价格上涨,他就收购下等的粮食;想要让每斗每石粮食的重量增加,他就收购上等的粮种。白圭能够不重视自己的吃喝,控制自己的嗜欲,勤俭节约,和手下的人以及奴仆们同甘共苦,但是争取赚钱的机遇如同凶猛的野兽大鸟猎取食物那样迅速而敏捷。因此他说:“我经营生产,就是像伊尹、吕尚策划计谋,就像孙子、吴起运用兵法,就像商鞅推行法制一样。因此假如一个人的智慧不能够随机应变,勇气不足以果敢决断,仁德不足以正确取舍,强壮不足以坚守到底,那么就算是他想学习我的方法,我也是不会告诉他的。”所以天下的人说到经商之术时都仿效白圭。白圭他是尝试过自己的经营之术,同时又取得成效,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做到的。
猗顿凭借经营池盐起家,而邯郸的郭纵则是凭借冶炼铁器成就了辉煌的家业,他们的富庶程度可以和帝王相比了。
乌氏县名倮的人经营畜牧业,等到繁殖了众多牲畜的时候,就将它们卖掉,用那些钱去购买珍奇之物和一些丝织品,然后暗中献给戎族的国王。戎族的国王会用高于礼品十倍的财物对他进行回赠,还送给他牲畜,牛马等牲畜多得需要用山谷来作为计量单位。秦始皇帝下令倮的地位与有封地的贵族等同,并且按规定时间与列臣一起进宫朝见。而巴郡一个名字叫清的寡妇,她的祖先挖掘到丹砂矿,家族独揽丹砂矿的利益已经好几代,家产也是多得无法计算。清,是一个寡妇,她能够守住先人的家业,以钱财来自卫,防止他人侵犯。秦始皇帝将清尊为贞妇并用招待宾客的礼节招待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倮是边远小城里善于畜牧的人,清是穷乡僻壤的中的一个寡妇,他们之所以能够与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平等相待,名扬天下,难道不是凭借他们的财富吗?
汉朝兴起,国内统一,汉朝开放了关卡桥梁,解除了开发山林水泽生产的禁令,所以富商大贾遍布天下,交易的物品无处不流通,供求双方都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政府将豪杰、诸侯、强宗望族都迁徙到京都地区。
关中地区自汧县、雍县以东一直到黄河、华山之间,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从有虞氏、夏后氏那时候起将该处划为上等土地征收田税。后来,公刘迁居到邠,太王、王季居住在歧邑,周文王创建丰都,周武王治理镐京,所以那里的人民仍然具有先王的遗风,喜欢经营农业,种植五谷,把土地看得很重要,秉性善良,很少去做那些奸邪之类的事情。等到秦文公、孝公、穆公定都在雍邑的时候,雍邑地处陇、蜀货物交流要塞,所以有很多商人。秦献公将都城迁徙到栎邑,栎邑往北阻挡了戎狄的侵袭,往东与三晋相通,也有许多大商人。秦孝公、秦昭襄王整治都城咸阳,在咸阳的基础上创建起汉朝的都城长安,长安城附近的因为供奉皇帝陵墓而专门设置的各个陵县,让四万八面的人和货物全部一起来到此地,聚集在那里,地域狭小而人口众多,因此那里的民众越发喜欢动用脑筋,玩弄智巧,从事工商业。关中地区以南就是巴郡、蜀郡。巴郡、蜀郡两地也有肥沃的土地,那里盛产栀子、生姜、朱砂、石材、铜、铁、竹木器物。巴蜀南部连接到滇、僰两地,僮仆多来自于僰地。西边与邛、笮两地相邻,笮地盛产马、旄牛。但是巴蜀地区四面交通闭塞,靠栈道连接千里之外,与关中之间没有什么货物不流通的,只由褒、斜两个山谷连接两地车辆往来的道口,用他们产量丰富的货物去交易他们鲜有的货物。天水、陇西、北地、上郡和关中的习俗一样,但是向西有羌中的便利,向北有戎狄的畜牧。戎狄的畜牧业在全天下都是最丰饶的,但是他们的土地十分贫瘠,地势险恶,只有京师长安是它向外信道的收束点。因此关中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三分之一面积,而人口却不到天下的十分之三,但是估算关中拥有的财富,则占据了天下人的十分之六。
过去唐尧定都于河东,殷商定都于河内,东周定都于河南。这河东、河内、河南三河地区都在天下的中心,就好像是鼎的三只足,是帝王们更替建都的地方,建国历史都有数百年或者上千年。那里土地面积狭小,人口众多,是封国诸侯们聚集会面的地方,因此当地的民风都是勤俭节约,深谙世故。杨、平阳两郡的百姓向西到秦和戎狄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向北到种和代两地进行交易。种、代在石邑的北面,这两地靠近东胡,屡次遭受侵犯。民风骄横强直,喜好斗勇,以行侠仗义为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很少人从事农耕或商业。不过这个地方与北夷临近,军队经常经过,从中原地区运送来的物资有时候会有些剩余。那里的民众大多桀骜不驯,自三家还没有分晋的时候,就已经对其剽悍的民风感到担忧了,而赵武灵王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他们的风俗还有赵国的遗风。因此杨和平阳的百姓因为这个原因在他们中间进行贸易买卖,得其所欲。温、轵两县的百姓向西来到上党进行贸易往来,往北到赵、中山做生意。中山那个地方土地贫瘠,人口众多,在沙丘一带还有当年纣王留下的殷商后裔,民风急躁,靠投机谋利生活。男子们相聚游戏,慷慨悲歌。行动时就拉帮结伙地去杀人抢掠,其他时间就去盗墓,制造奇巧之物、制作许多美丽的器物。很多容貌俊美的男子成为了歌舞艺人。女子则弹奏琴瑟,趿拉着鞋子,在权贵与沃尓沃之间游走献媚,有的被纳入后宫,遍及各地诸侯之家。
邯郸也是漳水、黄河之间的一座城邑。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两地的风俗和赵地有些相似,不过地理位置靠近梁、鲁,百姓更加庄重一些,而且十分注重贞操。战国末期,卫国的都城从濮水之滨迁徙到野王,野王地区的百姓逞义气,行侠义,这些都是卫国的遗风。
燕国的故都蓟也是勃海、碣石之间的一座城邑。南部与齐、赵接壤,东北毗邻匈奴。从上谷一直到辽东,土地辽阔,百姓稀少,多次遭受入侵掠夺,民俗与赵、代两地十分相似,百姓迅捷强悍,做事情欠缺考虑,当地盛产鱼、盐、枣和栗。北面邻近乌桓、夫余,东面又能控制秽貉、朝鲜、真番的有利资源。
洛阳向东可以到齐、鲁两地经商,向南可以到梁、楚两地做生意。因此泰山的南边就是鲁,泰山的北边就是齐。
齐地依山傍海,土地肥沃,幅员辽阔,适合种植桑麻,百姓大多从事彩绸、麻布、丝帛、鱼、盐等生产活动。临菑也是东海和泰山之间的一座城池。那里民风豁达宽容,而且人民足智多谋,喜欢议论,多以土地为重,很难动摇离散他们,这些人害怕聚众斗殴,却敢于持刀行刺,因此经常发生抢劫他人的事情,这是大国的风气。当地士、农、工、商、贾五民俱全。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