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史记》 » 酷吏列传 > 酷吏列传 白话文翻译

酷吏列传 白话文翻译

孔子说:“用政治法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矫正百姓,那么百姓就可以免于犯罪,但是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对百姓用道德加以引导,用礼来加以约束,那么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还会改正错误,走上正道。”老子说:“品德高尚,不表现在形式上的德,所以实际上是有德的;品德低下,执着于形式上的德,所以实际上无德的。法令制定的越是严厉,产生的盗贼就会越多。”

太史公说:这些话的确可信呀!法令是政治工具,并非是导致政治清明或污浊的根源。很早以前天下的法网是非常严密的,但是奸邪狡诈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官吏和百姓相互钻法律的空子,结果达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在这种时候,官吏管理政事就好比抱着柴禾去救火、泼洒沸水来阻止沸腾一样无济于事,如果不用强健有力的严酷的手段,怎么能够胜任职守并且感到愉快呢!如果让宣扬道德的人来做这种事情,一定会失职。所以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让人们不要再有诉讼之争才是最好的吧!”“愚蠢浅陋的人听到关于道德的谈论,一定会为此大笑”,这些话并不是空谈。汉朝创建后,把方正有棱角的酒器改换为圆形的酒器,将法律条文中繁复的删减为简单易行的,就如把器物表面上雕刻的花纹削去而恢复它原来的形貌一样,法律就像一张可以漏掉能吞船那样的大鱼的网那样宽疏,然而官吏的治绩纯厚盛美,不至于做出奸诈之事,百姓也都平安无事。由此看来,国家政治的好坏,在于宽仁而不在法律的严酷。

吕后时期,酷吏只有侯封,苛刻欺压皇族,侵犯侮辱有功之臣。吕氏彻底失败后,朝廷就诛杀了侯封全家。孝景帝时期,晁错由于苛刻、严酷,多是依靠法术来发挥他的才能,所以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最终因此被杀害。这以后的酷吏还有郅都、宁成等人。

郅都,是杨县人。他在孝文帝时期担任郎官。到孝景帝时,郅都出任中郎将,敢于在朝堂上直言劝谏,使大臣们当面折服。他曾经跟随天子到上林苑狩猎,贾姬去厕所时,有野猪突然闯进厕所。皇上以目光示意郅都前去营救,但是郅都不肯行动。皇上想亲自拿兵器去救贾姬,郅都跪在皇上面前说:“失掉一个姬妾,还会有另外一个姬妾进宫,天下难道还会缺少像贾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看轻自己,对朝廷和太后该怎么交代呢?”于是皇上回来了,野猪也离开了。太后听说此事后,赏赐郅都黄金一百斤,从此重用郅都。

济南姓瞷的族人共有三百多家,强横奸猾,济南太守无法制服他们,于是景帝就派郅都出任济南太守。郅都刚一到任,就把瞷氏家族的首恶全家都杀了,剩下的恶人都吓得大腿发抖。一年多以后,济南郡境内治安良好,路不十遗。周围十多个郡的太守畏惧郅都就像畏惧上级官府一样。

郅都为人勇敢、强健、公正而廉洁,从不拆看因私事求情的信件,也不收受礼物的贿赂,不听私人的请托。他常常对自己说:“我已经背弃父母而选择了出仕,那么我自身就应该在职位上奉公尽职,为节操而死,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儿女了。”

后来郅都升任中尉。丞相周亚夫的官职最高,为人非常傲慢,但是郅都见到他只是对他作揖,并没有跪拜。当时,民风淳朴,百姓害怕犯罪,都守法自重,然而郅都却独自率先施行严酷的刑法,执法时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见到郅都,都要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

临江王被召来中尉府接受审问,他想得到书写工具,给皇上写信谢罪,但是郅都命令官吏不要给他书写工具。魏其侯派人私下送给临江王书写工具。临江王给皇上写了谢罪信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以严峻执法弹劾郅都,郅都被罢免了官职,回到了家中。汉景帝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任命郅都担任雁门太守,并且让他从家中直接去雁门赴任,不用到朝廷当面谢恩,并准许他根据实际情况机动处理政事,不必奏请。匈奴人经常听说郅都行事有操守,得知他要来守卫边境,便带领军队离开了汉朝边境,一直到郅都去世都不敢靠近雁门。匈奴竟然按照郅都的样貌做了一个木偶人,让骑兵们奔跑射击,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射中,他们畏惧郅都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匈奴将郅都当成了祸患。窦太后反倒以汉朝法律诋毁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打算释放他。窦太后说:“临江王难道不是忠臣吗?”于是就把郅都处死了。

宁成,是穰县人,担任郎官、谒者来侍奉景帝。他的好胜心很强,做别人的小官,一定要欺凌他的长官;做了别人的长官,为了使下属帖服,控制他们就像捆绑湿柴一样随意。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他慢慢地升到了济南都尉,而当时的济南太守是郅都。在宁成之前的前几任都尉都是步行走入太守府,经由下级官吏通报,然后才参见太守,就像县令见太守一样,他们畏惧郅都达到了这种地步。等到宁成去见太守,他径直越过郅都,出于其上。郅都向来听说过他的名声,于是对他十分友好,并与他结交。过了很久,郅都去世了,后来长安附近皇族中有很多人凶残犯法,于是皇上召宁成来担任中尉。他在治理时仿效了郅都的方法,但是他在廉洁方面比不上郅都,然而皇族豪强人人都恐惧不安。

武帝即位后,宁成改任内史。外戚中有很多人指出宁成的缺点,他被依法判处剃发和用铁环套脖子的刑罚。当时九卿犯了罪而应该被处死的就直接处死了,很少受到刑罚,但是宁成却遭受了极重的刑罚,他认为朝廷不会再任用自己,于是解开了刑具,伪造了假的出关证明,出了函谷关回到家中。他扬言说:“当官做不到二千石一级的高官,做买卖挣不到一千万贯钱,怎么能同别人相比呢?”他于是借钱买了一千多顷可灌溉的良田,租给贫苦的百姓耕种,给他种地、供他役使的人家有几千户。几年以后,恰好遇到大赦。他已经有了几千斤黄金的家产,专好打抱不平,掌控官吏们的短处,出门时有几十个骑马的人随从。他驱使百姓的权威比郡守还大。

周阳由,他的父亲赵兼以淮南王舅父的身份被封为周阳侯,因此就以周阳为姓。周阳由是外戚的身份被任命为郎官,侍奉孝文帝和孝景帝。在孝景帝时期,周阳由担任郡守。武帝即位后,官吏在处理政事时,都推崇遵循法度、谨慎行事,但是周阳由在二千名一级的官员中,最为暴虐残酷、骄横放纵。他所喜爱的人,如果犯了死罪,就扭曲法令让他活下来;他所厌恶的人,就扭曲法令杀害他。他在哪个郡为官,就一定铲除哪个郡的豪门之家。他担任太守,就把都尉看得与县令一样。他担任都尉,就必定侵凌太守,侵夺太守的权力。他像汲黯一样强硬凶狠,像司马安那种善于用法令害人,他们都身居二千石官员的行列,但是如果汲黯与司马安和周阳由同坐一辆车,他们从来不敢和周阳由平起平坐。

周阳由后来担任河东郡的都尉时,经常与河东郡的太守申屠公争夺权力,互相告状。后来,申屠公被判处有罪,但他仍然坚守道义,不肯接受刑罚,自杀而死,而周阳由被判处死刑。

在宁成、周阳由之后,政事变得更加繁杂,百姓用巧诈的手段对付法令,大概官吏在治理政事时都仿效宁成和周阳由这类人。

赵禹,是<生僻字>县人。他以佐史的身份补任京城官府的官员,由于为官廉洁公平而升任令史,侍奉太尉周亚夫。周亚夫担任丞相,赵禹担任丞相史,丞相府中的人都赞扬赵禹廉洁公平。但是周亚夫却不重用他,说:“我非常清楚赵禹做事没有妨害,但是他执法森严苛刻,不可以在上层官府为官。”当今皇上在位时,赵禹因为从事文案工作而积累了功劳,渐渐地升到了御史。皇上认为他非常能干,于是提拔他担任太中大夫。他与张汤一起斟酌制定各种法令,制订了“见知法”,让官吏们互相监督、检举。汉朝的法律变得越来越严酷,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