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纪行上 » 曹大家 > 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

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征。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原文解释

【原文】

长垣note-name:长垣1长垣:陈留郡属县。在今河南长垣东北。《后汉书·列女传》载曹大家《女诫》:“恒恐子穀负辱清朝。”李贤引《三辅决录》注:“曹成,寿之子也。司徒掾察举孝廉,为长垣长。”子穀,曹成之字。之境界,察农野note-name:农野2农野:犹言田野、乡野。之居民。睹蒲城note-name:蒲城3蒲城:即蒲邑的城池。蒲是长垣县的边境小邑。丘墟:废墟。之丘墟兮,生荆棘note-name:荆棘4荆棘:泛指杂乱丛生的灌木与刺蓬。榛榛(zhēn):《广雅·释木》:“木藂生曰榛。”重言之,泛指草木丛生貌。之榛榛。惕觉寤note-name:惕觉寤5惕觉寤:谓贸然醒悟。司马相如《长门赋》:“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惕,疾速。《国语·吴语》:“一日惕,一日留。”韦昭注:“惕,疾也。”寤,通“悟”。顾问:回头问仆从。而顾问兮,想子路note-name:子路6子路:孔子弟子,名仲由,好勇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为蒲邑大夫时,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后又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卫灵公太子蒉聩与孔悝作乱,赶走了卫出公。当时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卫都,路遇子羔,子羔对子路说:“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路入城质问蒉聩:“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不听,子路欲燔台。蒉聩就派#-666aa;进攻子路,子路的帽缨被斩断,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子路之威#-666nn;,卫人嘉其勇义,即谓此事。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note-name:蘧氏7蘧氏:蘧(qú)氏,即春秋时蘧瑗家。蘧瑗,卫#-666aa;,字伯玉,为卫大夫,孔子在卫时曾住其家。《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故人知其贤。他求进甚急,善于改过。在城之东南兮,民亦note-name:尚8尚:尊崇。丘坟:指#guoxue666-com;隆的坟墓。此指蘧伯玉墓。其丘坟。唯令德note-name:令德9令德:美德。不朽:古#-666aa;有立德、立#-666ii;、立言“三不朽”之说。为不朽兮,身既note-name:没10没:没(mò),同“殁”,死亡。而名存。惟经典note-name:经典11经典:指典范性的经书。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note-name:仁贤12仁贤:谓德才兼美的#-666aa;吴札note-name:吴札13吴札:即吴公子季札。称多君子:称道卫国多君子之#-666aa;。《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征note-name:其言信而有征14其言信而有征:谓季札的话很切实,得到了验证。《春秋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后衰微而遭患note-name:后衰微而遭患15后衰微而遭患:《史记·卫康叔世家》载,吴公子季札适卫,过宿邑,孙林父为击磬,曰:“不乐,音大悲,使卫乱乃此矣。”自此之后,卫国废立频繁,内乱愈演愈烈,卫出公十二年(前481),太子蒉聩与孔悝作乱,卫成侯十六年贬号曰侯(前356),卫嗣君五年(前330),更贬号曰君,朝魏,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庶#-666aa;兮,遂陵迟note-name:陵迟16陵迟:衰败。而不兴。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到达长垣县的境界,看到田野里住有居民。目睹蒲城尽成废墟,一片荒凉荆棘丛生。我猛然觉悟而顾问从#-666aa;,想到子路在蒲的威武#-666nn;情。卫国#-666aa;赞美他勇敢的义举,直到今天仍然称道不停。蘧瑗之家就在蒲城东南,到现在#-666aa;们还瞻仰其坟茔。这说明只有茂德之人才不朽,身虽早殁而万世留名。在经典中被赞美的,都是看重其道德与贤仁。季札曾说卫多君子终无患,他的预言得到历史的证明。后来废立频仍,屡遭变乱,国势日衰,一蹶不振。

原文翻译

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征。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

到达长垣县的境界,看到田野里住有居民。目睹蒲城尽成废墟,一片荒凉荆棘丛生。我猛然觉悟而顾问从#-666aa;,想到子路在蒲的威武#-666nn;情。卫国#-666aa;赞美他勇敢的义举,直到今天仍然称道不停。蘧瑗之家就在蒲城东南,到现在#-666aa;们还瞻仰其坟茔。这说明只有茂德之人才不朽,身虽早殁而万世留名。在经典中被赞美的,都是看重其道德与贤仁。季札曾说卫多君子终无患,他的预言得到历史的证明。后来废立频仍,屡遭变乱,国势日衰,一蹶不振。

【原文注释】

〔1〕长垣:陈留郡属县。在今河南长垣东北。《后汉书·列女传》载曹大家《女诫》:“恒恐子穀负辱清朝。”李贤引《三辅决录》注:“曹成,寿之子也。司徒掾察举孝廉,为长垣长。”子穀,曹成之字。

〔2〕农野:犹言田野、乡野。

〔3〕蒲城:即蒲邑的城池。蒲是长垣县的边境小邑。丘墟:废墟。

〔4〕荆棘:泛指杂乱丛生的灌木与刺蓬。榛榛(zhēn):《广雅·释木》:“木藂生曰榛。”重言之,泛指草木丛生貌。

〔5〕惕觉寤:谓贸然醒悟。司马相如《长门赋》:“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惕,疾速。《国语·吴语》:“一日惕,一日留。”韦昭注:“惕,疾也。”寤,通“悟”。顾问:回头问仆从。

〔6〕子路:孔子弟子,名仲由,好勇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为蒲邑大夫时,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后又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卫灵公太子蒉聩与孔悝作乱,赶走了卫出公。当时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卫都,路遇子羔,子羔对子路说:“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路入城质问蒉聩:“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不听,子路欲燔台。蒉聩就派#-666aa;进攻子路,子路的帽缨被斩断,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子路之威#-666nn;,卫人嘉其勇义,即谓此事。»

〔7〕蘧氏:蘧(qú)氏,即春秋时蘧瑗家。蘧瑗,卫#-666aa;,字伯玉,为卫大夫,孔子在卫时曾住其家。《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故人知其贤。他求进甚急,善于改过。

〔8〕:尊崇。丘坟:指#guoxue666-com;隆的坟墓。此指蘧伯玉墓。

〔9〕令德:美德。不朽:古#-666aa;有立德、立#-666ii;、立言“三不朽”之说。»

〔10〕:没(mò),同“殁”,死亡。

〔11〕经典:指典范性的经书。

〔12〕仁贤:谓德才兼美的#-666aa;

〔13〕吴札:即吴公子季札。称多君子:称道卫国多君子之#-666aa;。《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14〕其言信而有征:谓季札的话很切实,得到了验证。《春秋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15〕后衰微而遭患:《史记·卫康叔世家》载,吴公子季札适卫,过宿邑,孙林父为击磬,曰:“不乐,音大悲,使卫乱乃此矣。”自此之后,卫国废立频繁,内乱愈演愈烈,卫出公十二年(前481),太子蒉聩与孔悝作乱,卫成侯十六年贬号曰侯(前356),卫嗣君五年(前330),更贬号曰君,朝魏,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庶#-666aa;

〔16〕陵迟: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