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原文解释
原文(一)
二别1二别:指大别山和小别山。大别山在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小别山在今河南光山与湖北黄冈之间。汉坻(chí):即汉水。汉水源出陕西宁强,东南流经湖北入长江。坻,水中小洲或#guoxue666-com;地。《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乃济汉而阵,自小别至于大别。”阻汉坻,双崤
2双崤:双崤(xiáo),崤山的两陵。崤山,也作“殽山”,在今河南洛宁西北,地势极险。《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666aa;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望:面对。河:黄河。澳(yù):水曲处。望河澳。
翻译(一)
大别山小别山阻隔汉水,崤山二陵面对黄河水湾。

原文(二)
兹岭复岏
3注解[3]:兹岭。此岭,指八公山。[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4576号"]/pic/texts/xwwv0-cvu6.png[/img]岏(cuán wán):峻峭的山峰。,分区奠
4奠:定。淮#-666hh;:指淮河流域地区。服,谓臣服于君。古代也将王畿以外的地区称为服。淮服。
翻译(二)
这座八公山也异常险峻,淮水地区由此#-666dd;成两半。
原文(三)
东限琅邪台5琅邪台:琅邪(yé)台,在今山东诸城东南琅邪山上。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南登琅邪,筑台以观东海,并建碑颂德。,西距
6距:到。孟诸:古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陆:指泽畔。孟诸陆。
翻译(三)
东边以琅邪台作为界限,往西延伸到了孟诸泽畔。
翻译(六)
眺望城楼云中时隐时现,放眼来把远近春色浏览。
原文(七)
戎州13戎州:春秋戎#-666aa;己氏聚居的州邑名。在卫国都城近郊。《春秋左传·哀公十七年》:“初,公登城以望,见戎州。”这里指侵扰中原的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贵族。昔乱华,素景
14素景:指东晋。素,白。景,日光。按古代关于朝代更替的“五德终始说”,晋为金德,其色白,故称。沦:陷落。伊、谷:二水名。皆在今河南境内,代指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东晋中期,桓温多次北伐,穆帝永和十二年(356)第二次北伐曾收复洛阳,并曾极力主张东晋还都洛阳。但因东晋政府不支持,洛阳等地又相继被前燕的鲜卑慕容氏所攻陷。后来,前秦苻坚统一北方,遂构成了对东晋政权的更大威胁。沦伊谷。
翻译(七)
过去戎狄铁蹄侵扰中华,伊谷流域相继败亡沦陷。
原文(八)
阽危15阽危:阽(diàn)危,面临危险。宗衮(gǔn):指谢安。衮,古代帝王或三公所穿的礼#-666hh;。赖宗衮,微管
16微管:《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假如没有之意,谓假如没有管仲,我们就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明牧:指谢玄。明,聪明。此为尊称。牧,州官。谢玄在淝水战前任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666kk;事。寄明牧。
翻译(八)
扶持危局完全仰仗宗衮,管仲之#-666ii;寄托州牧重建。
原文(九)
长蛇17长蛇:喻苻融。固:本来。翦:灭,消灭。固能翦,奔鲸
18奔鲸:喻苻坚。曝(pù):谓曝鳃。古时传说,大鱼集于龙门之下,得上者成龙,不得上者,仅得曝鳃龙门。因此比喻挫折。曝,晒。自此曝。
翻译(九)
长蛇固能把它彻底消灭,奔鲸从此也把凶焰收敛。
原文(十一)
平生21平生:谢朓自谓。仰:敬慕,谓敬慕谢安等。令图:好主意,好谋略。《春秋左传·昭公元年》:“臣闻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赞也。”仰令图,吁嗟
22吁嗟:叹词。不淑:不好。命不淑。
翻译(十一)
平生仰慕克敌制胜良图,只是命运不济实堪叹惋。
翻译(十二)
心#-666nn;不定告别亲#-666aa;故友,乘车远行总是接连不断。
原文(十三)
再远25再远:两次远离。谢朓由兼尚书殿中郎出为骠骑咨议,转中书郎后又出为郡守,故云“再远”。馆娃宫:春秋时吴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666aa;称美女为娃,故曰馆娃。遗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这里代指南齐朝廷。馆娃宫,两去
26两去:谢朓先随子隆之荆州,后又由中书省出为宣城太守,两次离开京师,故云“两去”。河阳:县名。故地在今河南孟州。西晋时石崇在此建有别墅。其《思归引序》云:“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这里指放外任。河阳谷。
翻译(十三)
两次从馆娃深宫中远离,又两次离京到河阳谷涧。
原文(十四)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27霜雨朝夜沐:李善注引《魏书》:“公令曰:‘沐浴霜露,二十余年。’”沐,本指洗发。这里谓饱经风霜、风雨。。
翻译(十四)
一年四季冒着风烟侵袭,从早到晚暴身霜露之间。
原文 | 翻译 |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 | 大别山小别山阻隔汉水,崤山二陵面对黄河水湾。 |
兹岭复 | 这座八公山也异常险峻,淮水地区由此#-666dd;成两半。 |
东限琅邪台,西距孟诸陆。 | 东边以琅邪台作为界限,往西延伸到了孟诸泽畔。 |
仟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 密密麻麻长满各种杂树,森森翠竹荫蔽座座山峦。 |
日隐涧凝空,云聚岫如复。 | 太阳落山溪涧融进暮色,云气积聚山洞宛如重叠。 |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 眺望城楼云中时隐时现,放眼来把远近春色浏览。 |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 过去戎狄铁蹄侵扰中华,伊谷流域相继败亡沦陷。 |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 扶持危局完全仰仗宗衮,管仲之#-666ii;寄托州牧重建。 |
长蛇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 长蛇固能把它彻底消灭,奔鲸从此也把凶焰收敛。 |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 | 道路陡险尘埃不断播散,#-666ii;业遥遥年华疾速运转。 |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 平生仰慕克敌制胜良图,只是命运不济实堪叹惋。 |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 心#-666nn;不定告别亲#-666aa;故友,乘车远行总是接连不断。 |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 两次从馆娃深宫中远离,又两次离京到河阳谷涧。 |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 一年四季冒着风烟侵袭,从早到晚暴身霜露之间。 |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 春花诚然已经衰败凋落,希望能把秋场夯筑完善。 |
【原文注释】
〔1〕二别:指大别山和小别山。大别山在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小别山在今河南光山与湖北黄冈之间。汉坻(chí):即汉水。汉水源出陕西宁强,东南流经湖北入长江。坻,水中小洲或#guoxue666-com;地。《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乃济汉而阵,自小别至于大别。”
〔2〕双崤:双崤(xiáo),崤山的两陵。崤山,也作“殽山”,在今河南洛宁西北,地势极险。《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666aa;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望:面对。河:黄河。澳(yù):水曲处。
〔3〕:兹岭。此岭,指八公山。岏(cuán wán):峻峭的山峰。
〔4〕奠:定。淮#-666hh;:指淮河流域地区。服,谓臣服于君。古代也将王畿以外的地区称为服。
〔5〕琅邪台:琅邪(yé)台,在今山东诸城东南琅邪山上。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南登琅邪,筑台以观东海,并建碑颂德。»
〔6〕距:到。孟诸:古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陆:指泽畔。
〔7〕仟眠:仟(qiān)眠,草木丛生貌。
〔8〕檀栾:秀美貌。修:长。
〔9〕凝空:谓与暮色浑融一片。
〔10〕岫:岫(xiù),山洞。
〔11〕出没:指城楼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楼雉(zhì):城楼,城墙。雉,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guoxue666-com;一丈为雉。
〔12〕春目:欣赏春色的目光。
〔13〕戎州:春秋戎#-666aa;己氏聚居的州邑名。在卫国都城近郊。《春秋左传·哀公十七年》:“初,公登城以望,见戎州。”这里指侵扰中原的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贵族。
〔14〕素景:指东晋。素,白。景,日光。按古代关于朝代更替的“五德终始说”,晋为金德,其色白,故称。沦:陷落。伊、谷:二水名。皆在今河南境内,代指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东晋中期,桓温多次北伐,穆帝永和十二年(356)第二次北伐曾收复洛阳,并曾极力主张东晋还都洛阳。但因东晋政府不支持,洛阳等地又相继被前燕的鲜卑慕容氏所攻陷。后来,前秦苻坚统一北方,遂构成了对东晋政权的更大威胁。
〔15〕阽危:阽(diàn)危,面临危险。宗衮(gǔn):指谢安。衮,古代帝王或三公所穿的礼#-666hh;。
〔16〕微管:《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假如没有之意,谓假如没有管仲,我们就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明牧:指谢玄。明,聪明。此为尊称。牧,州官。谢玄在淝水战前任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666kk;事。
〔17〕长蛇:喻苻融。固:本来。翦:灭,消灭。
〔18〕奔鲸:喻苻坚。曝(pù):谓曝鳃。古时传说,大鱼集于龙门之下,得上者成龙,不得上者,仅得曝鳃龙门。因此比喻挫折。曝,晒。
〔19〕峻:陡峭,险阻。芳尘:即尘。芳,美称。流:播。
〔20〕年运:年华运转。倏(shū):疾速。
〔21〕平生:谢朓自谓。仰:敬慕,谓敬慕谢安等。令图:好主意,好谋略。《春秋左传·昭公元年》:“臣闻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赞也。”»
〔22〕吁嗟:叹词。不淑:不好。»
〔23〕浩荡:水大貌。这里形容心意不定。亲知:亲友。»
〔24〕连翩:连续不断。戒:准备,出发。征轴:即征车,远行的车。»
〔25〕再远:两次远离。谢朓由兼尚书殿中郎出为骠骑咨议,转中书郎后又出为郡守,故云“再远”。馆娃宫:春秋时吴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666aa;称美女为娃,故曰馆娃。遗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这里代指南齐朝廷。
〔26〕两去:谢朓先随子隆之荆州,后又由中书省出为宣城太守,两次离开京师,故云“两去”。河阳:县名。故地在今河南孟州。西晋时石崇在此建有别墅。其《思归引序》云:“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这里指放外任。
〔27〕霜雨朝夜沐:李善注引《魏书》:“公令曰:‘沐浴霜露,二十余年。’”沐,本指洗发。这里谓饱经风霜、风雨。
〔28〕春秀良已凋:谓自己的青春年华已经消逝。秀,花。
〔29〕秋场:秋天打粮食的场地。这里隐含归隐田园之意。庶: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