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上书 » 枚叔 >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原文解释

【原文】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note-name:“臣闻”二句1“臣闻”二句:李善注引《史记》淳于髡说邹忌:“子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汉书》本传引作“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全,本义指纯玉。引申为纯道、纯德。note-name:舜2舜:古代圣君,五帝之一。立锥之地:指地之微。锥,钻孔的工具。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note-name:禹3禹:夏代开国的明君。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note-name:汤、武4汤、武:商、周的开国明君。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note-name:三光5三光:日、月、星。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note-name:“故父子”二句6“故父子”二句:言父子、君臣,其义一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note-name:恻怛7恻怛:恻怛(dá),同情,哀怜。之心于臣乘言。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臣下听说得道的#-666aa;昌盛,失道的#-666aa;消亡。舜最初没有立锥之地,最终却拥有天下;禹最初没有十户#-666aa;家的村落,最终却称王诸侯;商汤、周武的土地没有超过方圆百里,上感天象使日、月、星辰光明不绝,下怀百姓不损伤他们的心意,这是因为汤、武据有王道。所以君臣之道一如父子之道,都出自天然的本性;忠臣如能不躲避重刑诛杀的危险而直率谏议的话,那么凡事就不会有失策,君王的#-666ii;绩便可流传万世。臣下枚乘甘愿剖开腹心以死效忠,只是希望大王能对臣下的谏言稍微加以体谅与同情。

原文翻译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臣下听说得道的#-666aa;昌盛,失道的#-666aa;消亡。舜最初没有立锥之地,最终却拥有天下;禹最初没有十户#-666aa;家的村落,最终却称王诸侯;商汤、周武的土地没有超过方圆百里,上感天象使日、月、星辰光明不绝,下怀百姓不损伤他们的心意,这是因为汤、武据有王道。所以君臣之道一如父子之道,都出自天然的本性;忠臣如能不躲避重刑诛杀的危险而直率谏议的话,那么凡事就不会有失策,君王的#-666ii;绩便可流传万世。臣下枚乘甘愿剖开腹心以死效忠,只是希望大王能对臣下的谏言稍微加以体谅与同情。

【原文注释】

〔1〕“臣闻”二句:李善注引《史记》淳于髡说邹忌:“子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汉书》本传引作“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全,本义指纯玉。引申为纯道、纯德。»

〔2〕:古代圣君,五帝之一。立锥之地:指地之微。锥,钻孔的工具。

〔3〕:夏代开国的明君。

〔4〕汤、武:商、周的开国明君。»

〔5〕三光:日、月、星。»

〔6〕“故父子”二句:言父子、君臣,其义一也。

〔7〕恻怛:恻怛(dá),同情,哀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