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原文解释
【原文】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1“鼓钟”二句:《诗经·小雅·白华》诗句。言苟有于中,必形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2“鹤鸣”二句:《诗经·小雅·鹤鸣》诗句。言#-666aa;好学修身,声誉闻于天下,亦如鹤鸣于泽,而声闻于天也。。’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
3体行:身体力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
4设用:施用。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于文武,得信
5信:信(shēn),通“伸”,发挥,发扬。厥说:其说策。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
6孳孳:孳孳(zī),同“孜孜”,勤勉不懈。,修学敏行
7敏行:勤于修身。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
8鹡鸰:鹡鸰(jí líng),鸟名。,飞且鸣矣
9飞且鸣矣:《诗经·小雅·小宛》:“题彼鹡鸰,载飞载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
10匈匈:喧颂貌。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11“君子”二句:言君子行善事,乃是其常,而小#-666aa;则自矜夸,争计其#-666ii;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12“礼义”二句:愆,过。恤,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13“水至清”几句:语见《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徒,众。冕,冠。旒,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黈纩(tǒu kuàng),黄绵。古之冕制,以黄绵大如丸,悬于冕之两旁,以示不听谗言。。’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
14无求备于一人之义:《汉书》颜师古注曰:“周公谓鲁公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毋求备于一#-666aa;。’……士有百行,#-666ii;过相除,不可求备也。”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
15“枉而”二句:言曲者申之令直,使各得其所。;优而柔之,使自求之
16“优而”二句:优柔宽容,使自求所宜。;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17“揆而”二句:“揆(kuí)而”二句,揆度其才性,所为使不相夺伦。谓各自求其#-666dd;。。’盖圣人之教化如此
18圣人之教化如此:指“枉而直之”等六句。,欲其自得之
19欲其自得之:欲使其自得所宜者。;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20敏且广矣:才有疾速,且广大其事。敏,疾。。

【翻译】
“尽管如此,难道就可以不去修身进业了吗?《诗经》说:‘撞钟于宫中,声闻于宫外。’又说:‘鹤鸣深泽之中,声闻九天之外。’倘能修身,又何必担心得不到荣华富贵呢?姜太公身体力行仁义之道达七十二年,终于施其才能为文王武王所用,伸张其说,封于齐地,七百年而绵绵不绝。这就是读书#-666aa;所以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勤于修身进业而不敢松懈的原因所在!正像鹡鸰虽小,且飞且鸣!《荀子·天论》说:‘天不因为#-666aa;们讨厌寒冷而取消冬季,地不因为#-666aa;们畏难艰险而缩小幅员,君子不因为小人之喧闹而改变正道直行。’‘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形状,君子就是要正道直行。君子做事按照仁义之道,小人做事只顾蝇头小利。’诗说:‘按礼义行事不犯过错,何必害怕别人说长道短!’所以说:‘水太清就无鱼,人苛求就无友。冕冠前面的悬旒,用来作掩蔽,以免看得太清楚。冕冠左右的黈纩,用来作耳塞,以免听得太#-666dd;明。’眼睛明亮而有所不见,耳朵聪敏而有所不闻。要看到人家的大德,原谅人家的小过,就是对人不要求全责备的意思。‘曲的使它直,使各得其所;难断的使其能决断,使它#-666ff;乎需要;按照才性而用人,使它各得其所。’圣人如此教导,要得其所宜;得其所宜,方能得心应手。
原文 | 翻译 |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 “尽管如此,难道就可以不去修身进业了吗?《诗经》说:‘撞钟于宫中,声闻于宫外。’又说:‘鹤鸣深泽之中,声闻九天之外。’倘能修身,又何必担心得不到荣华富贵呢?姜太公身体力行仁义之道达七十二年,终于施其才能为文王武王所用,伸张其说,封于齐地,七百年而绵绵不绝。这就是读书#-666aa;所以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勤于修身进业而不敢松懈的原因所在!正像鹡鸰虽小,且飞且鸣!《荀子·天论》说:‘天不因为#-666aa;们讨厌寒冷而取消冬季,地不因为#-666aa;们畏难艰险而缩小幅员,君子不因为小人之喧闹而改变正道直行。’‘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形状,君子就是要正道直行。君子做事按照仁义之道,小人做事只顾蝇头小利。’诗说:‘按礼义行事不犯过错,何必害怕别人说长道短!’所以说:‘水太清就无鱼,人苛求就无友。冕冠前面的悬旒,用来作掩蔽,以免看得太清楚。冕冠左右的黈纩,用来作耳塞,以免听得太#-666dd;明。’眼睛明亮而有所不见,耳朵聪敏而有所不闻。要看到人家的大德,原谅人家的小过,就是对人不要求全责备的意思。‘曲的使它直,使各得其所;难断的使其能决断,使它#-666ff;乎需要;按照才性而用人,使它各得其所。’圣人如此教导,要得其所宜;得其所宜,方能得心应手。 |
【原文注释】
〔1〕“鼓钟”二句:《诗经·小雅·白华》诗句。言苟有于中,必形于外。
〔2〕“鹤鸣”二句:《诗经·小雅·鹤鸣》诗句。言#-666aa;好学修身,声誉闻于天下,亦如鹤鸣于泽,而声闻于天也。
〔3〕体行:身体力行。
〔4〕设用:施用。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
〔5〕信:信(shēn),通“伸”,发挥,发扬。厥说:其说策。
〔6〕孳孳:孳孳(zī),同“孜孜”,勤勉不懈。
〔7〕敏行:勤于修身。
〔8〕鹡鸰:鹡鸰(jí líng),鸟名。»
〔9〕飞且鸣矣:《诗经·小雅·小宛》:“题彼鹡鸰,载飞载鸣。”
〔10〕匈匈:喧颂貌。
〔11〕“君子”二句:言君子行善事,乃是其常,而小#-666aa;则自矜夸,争计其#-666ii;也。»
〔12〕“礼义”二句:愆,过。恤,忧。
〔13〕“水至清”几句:语见《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徒,众。冕,冠。旒,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黈纩(tǒu kuàng),黄绵。古之冕制,以黄绵大如丸,悬于冕之两旁,以示不听谗言。
〔14〕无求备于一人之义:《汉书》颜师古注曰:“周公谓鲁公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毋求备于一#-666aa;。’……士有百行,#-666ii;过相除,不可求备也。”
〔15〕“枉而”二句:言曲者申之令直,使各得其所。
〔16〕“优而”二句:优柔宽容,使自求所宜。
〔17〕“揆而”二句:“揆(kuí)而”二句,揆度其才性,所为使不相夺伦。谓各自求其#-666dd;。
〔18〕圣人之教化如此:指“枉而直之”等六句。
〔19〕欲其自得之:欲使其自得所宜者。
〔20〕敏且广矣:才有疾速,且广大其事。敏,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