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序上 » 杜元凯 > 《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

《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原文解释

【原文】

《周礼》note-name:《周礼》1《周礼》:儒家经典之一,原称《周官》或《周官经》,系战国时#-666aa;#-666ff;周与战国时期制度,寓以儒家政治理想编辑而成。《周礼·春官》的属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种种名目。有史官,掌邦国note-name:邦国2邦国:指各诸侯国。《周礼·春官宗伯》:“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谓四方有书来告,内史读以白王也。告王之后,则小史主掌之。”四方之事,note-name:达3达:通达,通晓。志:记,记事之书,即史书。《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note-name:策4策:古代用狭长的竹片书写,将竹片连编称为策。也作“册”。,小事note-name:简5简:竹片。牍:木片。牍而已。《孟子》note-name:《孟子》6《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下面一段话出自《孟子·离娄》,原文为:“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曰:“楚谓之《梼杌》note-name:《梼杌》7《梼杌》:《梼杌(táo wù)》,《春秋》本为各国史书的通名,故《墨子》中有“吾见百国《春秋》”的说法。《梼杌》及下句的《乘》,为《春秋》的别名。,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周礼》的属官有史官,主管报告保存邦国四方所发生的事件,通晓四方的志记。诸侯也各有自己的国史,大事写在连编的竹片上,小事不过竹片木片而已。《孟子》说:“楚国的史书叫《梼杌》,晋国的史书叫《乘》,而鲁国的史书叫《春秋》,其实都是一样的。”

原文翻译

《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

《周礼》的属官有史官,主管报告保存邦国四方所发生的事件,通晓四方的志记。诸侯也各有自己的国史,大事写在连编的竹片上,小事不过竹片木片而已。《孟子》说:“楚国的史书叫《梼杌》,晋国的史书叫《乘》,而鲁国的史书叫《春秋》,其实都是一样的。”

【原文注释】

〔1〕《周礼》:儒家经典之一,原称《周官》或《周官经》,系战国时#-666aa;#-666ff;周与战国时期制度,寓以儒家政治理想编辑而成。《周礼·春官》的属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种种名目。»

〔2〕邦国:指各诸侯国。《周礼·春官宗伯》:“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谓四方有书来告,内史读以白王也。告王之后,则小史主掌之。”»

〔3〕:通达,通晓。志:记,记事之书,即史书。《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

〔4〕:古代用狭长的竹片书写,将竹片连编称为策。也作“册”。

〔5〕:竹片。牍:木片。

〔6〕《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下面一段话出自《孟子·离娄》,原文为:“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7〕《梼杌》:《梼杌(táo wù)》,《春秋》本为各国史书的通名,故《墨子》中有“吾见百国《春秋》”的说法。《梼杌》及下句的《乘》,为《春秋》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