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然《春秋》何始于鲁隐公?答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隐公,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隐公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西周之美可寻,文武之迹不坠。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历,即周正也;所称之公,即鲁隐也,安在其黜周而王鲁乎?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此其义也。原文解释
【原文】
曰:然《春秋》何始于鲁隐公1鲁隐公:姓姬名息,鲁国国君,前722—前712年在位。《春秋》以鲁国旧史为据,故记事从隐公元年开始。?答曰:周平王
2周平王:姓姬名宜臼,一名宜咎,东周第一代国王,前770—前720年在位。幽王之子。幽王被杀后,因镐京残破,受部#-666dd;诸侯拥戴即位于申(今河南南阳北),不久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之始王也;隐公,让国
3让国:指隐公让位于其弟桓公。隐公为惠公长庶子,未被立为太子,太子为其弟、惠公嫡长子姬允。“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666aa;#-666cc;令息摄政,不言即位”(《史记·鲁周公世家》)。及允长,隐公还政于允。允即位,是为桓公。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
4本:用作动词,追寻其本。乎其始,则周公
5周公:即姬旦。为周文王子,周武王弟。佐武王伐商,多所建#-666ii;。周王朝建立,封于鲁,其子伯禽为都曲阜的第一个鲁公。祚胤(yìn):福及子孙。之祚胤也。若平王能祈
6祈:求。永命:长久的国运。天永命,绍
7绍:继,谓继先王之业。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开中兴,隐公能弘宣
8弘宣:扩大发扬。祖业,光启
9光启:光大振兴。启,开。王室:指周王室。王室,则西周之美可寻,文武
10文武:周文王、周武王。迹:#-666ii;业。之迹不坠。是故因
11因:依。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
12旧:指旧典、旧法。,以会成王义
13王义:王者之义,所以为王的大义。《春秋左传正义》:“仲尼悯其如是,为之作法,其意言若能用我道,岂致此乎?是故因其年月之历数,附其时#-666aa;之行事,采周公之旧典,以会#-666ff;成一王之大义。虽前事已往,不可复追,冀得垂法将来,使后人放习。以是之故,作此《春秋》。”,垂法将来。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历,即周正
14周正:周朝的正统历法。也;所称之公,即鲁隐也,安在其黜周而王鲁乎?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
15为东周:谓将使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乎?”此其义
16义:指其兴周之义。也。

【翻译】
问:但《春秋》为什么从鲁隐公开始记载呢?回答是:周平王,是东周的第一个帝王;鲁隐公,是一个将国家让给别#-666aa;的贤君。考查鲁隐公在位的时间刚好同周平王互相衔接,谈及鲁隐公的地位则是一列国的诸侯,追寻他的开始,则他是周公福祚所延续的后代。如果周平王能祈求苍天永保国运,继承先王之业使国家得到中兴,鲁隐公能扩大发扬祖业,光大振兴周王室,那么西周的美政就可以追寻,文王武王的#-666ii;业就不会陨落。所以孔子依从其年月历数,附上当时#-666aa;所行的事实,采用周公的旧法,以会#-666ff;成王者的大义,将此法留传给将来。《春秋》中所书写的王,就是周平王;所用的历法,就是周朝正统的历法;所称呼的公,就是鲁隐公,这哪里是贬弃周王而尊崇鲁君呢?孔子说:“假如有#-666aa;用我,我将使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这就是《春秋》所表现的大义。
原文 | 翻译 |
曰:然《春秋》何始于鲁隐公?答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隐公,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隐公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西周之美可寻,文武之迹不坠。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历,即周正也;所称之公,即鲁隐也,安在其黜周而王鲁乎?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此其义也。 | 问:但《春秋》为什么从鲁隐公开始记载呢?回答是:周平王,是东周的第一个帝王;鲁隐公,是一个将国家让给别#-666aa;的贤君。考查鲁隐公在位的时间刚好同周平王互相衔接,谈及鲁隐公的地位则是一列国的诸侯,追寻他的开始,则他是周公福祚所延续的后代。如果周平王能祈求苍天永保国运,继承先王之业使国家得到中兴,鲁隐公能扩大发扬祖业,光大振兴周王室,那么西周的美政就可以追寻,文王武王的#-666ii;业就不会陨落。所以孔子依从其年月历数,附上当时#-666aa;所行的事实,采用周公的旧法,以会#-666ff;成王者的大义,将此法留传给将来。《春秋》中所书写的王,就是周平王;所用的历法,就是周朝正统的历法;所称呼的公,就是鲁隐公,这哪里是贬弃周王而尊崇鲁君呢?孔子说:“假如有#-666aa;用我,我将使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这就是《春秋》所表现的大义。 |
【原文注释】
〔1〕鲁隐公:姓姬名息,鲁国国君,前722—前712年在位。《春秋》以鲁国旧史为据,故记事从隐公元年开始。
〔2〕周平王:姓姬名宜臼,一名宜咎,东周第一代国王,前770—前720年在位。幽王之子。幽王被杀后,因镐京残破,受部#-666dd;诸侯拥戴即位于申(今河南南阳北),不久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3〕让国:指隐公让位于其弟桓公。隐公为惠公长庶子,未被立为太子,太子为其弟、惠公嫡长子姬允。“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666aa;#-666cc;令息摄政,不言即位”(《史记·鲁周公世家》)。及允长,隐公还政于允。允即位,是为桓公。
〔4〕本:用作动词,追寻其本。
〔5〕周公:即姬旦。为周文王子,周武王弟。佐武王伐商,多所建#-666ii;。周王朝建立,封于鲁,其子伯禽为都曲阜的第一个鲁公。祚胤(yìn):福及子孙。»
〔6〕祈:求。永命:长久的国运。
〔7〕绍:继,谓继先王之业。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
〔8〕弘宣:扩大发扬。
〔9〕光启:光大振兴。启,开。王室:指周王室。
〔10〕文武:周文王、周武王。迹:#-666ii;业。»
〔11〕因:依。
〔12〕旧:指旧典、旧法。
〔13〕王义:王者之义,所以为王的大义。《春秋左传正义》:“仲尼悯其如是,为之作法,其意言若能用我道,岂致此乎?是故因其年月之历数,附其时#-666aa;之行事,采周公之旧典,以会#-666ff;成一王之大义。虽前事已往,不可复追,冀得垂法将来,使后人放习。以是之故,作此《春秋》。”
〔14〕周正:周朝的正统历法。
〔15〕为东周:谓将使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16〕义:指其兴周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