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质。内积和顺,外发英华。斧藻至德,琢磨令范。言炳丹青,道润金璧。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闱而齿胄。爱敬尽于一人,光耀究于四海。原文解释
【原文】
储后1储后:太子。后,君。睿哲:通达圣明。《尚书·洪范》:“思曰睿……睿作圣。”躬:身。《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666nn;。”睿哲在躬,妙善
2妙善:美好。指美好的才能。桓谭《新论》:“圣贤之材不世,而妙善之技不传。”质:体。居质。内积和顺
3和顺:和协顺从。,外发英华
4英华:谓照#-666aa;的#-666nn;采。。斧藻
5斧藻:修饰。至德:最美好的道德。至德,琢磨
6琢磨:修养。令范:美好的风范。令范。言炳
7炳:显著,光明。丹青:丹和青是两种绘画用的颜色,不易褪色,以喻光明显著。丹青,道润
8润:浸润。金璧。出龙楼
9龙楼:汉太子宫门名。泛指太子所居之宫。《汉书·成帝纪》:“元帝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问竖:用文王为父母请安故事。《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666hh;,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竖,内竖,宫内小臣。《周礼·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而问竖,入虎闱
10虎闱:国子学(即国子监,为封建时代的最#guoxue666-com;学府)的别称,因在虎门左边,故称。《周礼·师氏》:“师氏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齿胄:谓太子与公卿之子叙齿为序。李周翰注:“言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不以天子之子为上,故云齿胄。”齿,年龄。胄,胄子,公卿子弟。而齿胄。爱敬尽于一人
11一人:指齐武帝。《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666aa;。”,光耀究
12究:尽。《吕氏春秋·孝行》:“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于四海。

【翻译】
太子具有通达圣明的品质,具有美好的才能。和协顺从累积于内,奕奕#-666nn;采焕发于外。修饰崇#guoxue666-com;的品德,培养美好的风范。言语光明有如丹青,道德浸润及于金璧。出龙楼而问双亲安康于内竖,入虎闱而与公卿子弟按年岁排列顺序。尽爱敬之情于皇帝一#-666aa;,光辉普照四海一派光明。
原文 | 翻译 |
储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质。内积和顺,外发英华。斧藻至德,琢磨令范。言炳丹青,道润金璧。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闱而齿胄。爱敬尽于一人,光耀究于四海。 | 太子具有通达圣明的品质,具有美好的才能。和协顺从累积于内,奕奕#-666nn;采焕发于外。修饰崇#guoxue666-com;的品德,培养美好的风范。言语光明有如丹青,道德浸润及于金璧。出龙楼而问双亲安康于内竖,入虎闱而与公卿子弟按年岁排列顺序。尽爱敬之情于皇帝一#-666aa;,光辉普照四海一派光明。 |
【原文注释】
〔1〕储后:太子。后,君。睿哲:通达圣明。《尚书·洪范》:“思曰睿……睿作圣。”躬:身。《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666nn;。”»
〔2〕妙善:美好。指美好的才能。桓谭《新论》:“圣贤之材不世,而妙善之技不传。”质:体。
〔3〕和顺:和协顺从。»
〔4〕英华:谓照#-666aa;的#-666nn;采。»
〔5〕斧藻:修饰。至德:最美好的道德。
〔6〕琢磨:修养。令范:美好的风范。
〔7〕炳:显著,光明。丹青:丹和青是两种绘画用的颜色,不易褪色,以喻光明显著。
〔8〕润:浸润。
〔9〕龙楼:汉太子宫门名。泛指太子所居之宫。《汉书·成帝纪》:“元帝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问竖:用文王为父母请安故事。《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666hh;,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竖,内竖,宫内小臣。《周礼·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10〕虎闱:国子学(即国子监,为封建时代的最#guoxue666-com;学府)的别称,因在虎门左边,故称。《周礼·师氏》:“师氏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齿胄:谓太子与公卿之子叙齿为序。李周翰注:“言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不以天子之子为上,故云齿胄。”齿,年龄。胄,胄子,公卿子弟。
〔11〕一人:指齐武帝。《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666aa;。”»
〔12〕究:尽。《吕氏春秋·孝行》:“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