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行无异操,才无异能,得奉名节,迄将一纪。一言之誉,东陵侔于西山;一眄之荣,郑璞逾于周宝。士感知己,怀此何极?出入礼闱,朝夕旧馆,瞻栋宇而兴慕,抚身名而悼恩。原文解释
【原文】
昉行无异操,才无异能,得奉名节1名节:名誉和节操。张铣注:“得奉名节,谓昉与俭交游也。”,迄将一纪。一言之誉,东陵
2东陵:山名。一说即泰山,传说跖死于此。跖为春秋时鲁#-666aa;,传说中的农民起义领袖,被历代统治者诬为大盗,称盗跖。侔:等同。西山:即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南。相传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隐于此山,不食周粟而死,被称为贤士。《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侔于西山;一眄
3一眄:一眄(miàn),犹言一顾。《列子·黄帝》:“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之荣,郑璞
4璞:未经雕琢加工的玉。《尹文子·大道》:“郑#-666aa;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逾于周宝。士感知己,怀此何极
5“士感”二句: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士死知己,怀此无忘。”极,尽。?出入礼闱
6礼闱:指尚书省。李善注引《十洲记》:“崇礼门,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闱也。”,朝夕旧馆
7旧馆:指王俭原所居处的馆舍。,瞻栋
8栋:屋中的正梁。宇:屋檐。代指房屋。《荀子·哀公》:“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666aa;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宇而兴慕,抚身名
9身名:身心和声名。而悼恩。

【翻译】
任昉行为没有特异的操守,才能没有卓异的表现,得以奉侍名誉节操,迄今已将近十二年。一句话的赞誉,就使东陵等同于西山;看一眼的荣耀,就使郑国的玉璞超过了周朝的珍宝。士#-666aa;感念知己,怀着这种感情哪有终极?出入于礼闱之中,朝夕与旧馆相伴,看着屋宇而产生思慕,抚念身名而怀念旧恩。
原文 | 翻译 |
昉行无异操,才无异能,得奉名节,迄将一纪。一言之誉,东陵侔于西山;一眄之荣,郑璞逾于周宝。士感知己,怀此何极?出入礼闱,朝夕旧馆,瞻栋宇而兴慕,抚身名而悼恩。 | 任昉行为没有特异的操守,才能没有卓异的表现,得以奉侍名誉节操,迄今已将近十二年。一句话的赞誉,就使东陵等同于西山;看一眼的荣耀,就使郑国的玉璞超过了周朝的珍宝。士#-666aa;感念知己,怀着这种感情哪有终极?出入于礼闱之中,朝夕与旧馆相伴,看着屋宇而产生思慕,抚念身名而怀念旧恩。 |
【原文注释】
〔1〕名节:名誉和节操。张铣注:“得奉名节,谓昉与俭交游也。”
〔2〕东陵:山名。一说即泰山,传说跖死于此。跖为春秋时鲁#-666aa;,传说中的农民起义领袖,被历代统治者诬为大盗,称盗跖。侔:等同。西山:即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南。相传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隐于此山,不食周粟而死,被称为贤士。《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3〕一眄:一眄(miàn),犹言一顾。《列子·黄帝》:“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4〕璞:未经雕琢加工的玉。《尹文子·大道》:“郑#-666aa;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5〕“士感”二句: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士死知己,怀此无忘。”极,尽。
〔6〕礼闱:指尚书省。李善注引《十洲记》:“崇礼门,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闱也。”
〔7〕旧馆:指王俭原所居处的馆舍。
〔8〕栋:屋中的正梁。宇:屋檐。代指房屋。《荀子·哀公》:“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666aa;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
〔9〕身名:身心和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