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史论下 » 沈休文 >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原文解释

【原文】

若夫敷衽论心note-name:敷衽论心1敷衽论心:犹云对坐谈心。敷衽,把衣襟铺在地下。《楚辞·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本文借用此词,南朝#-666aa;席地而坐,坐时衣襟自然铺地。,商榷前藻note-name:前藻2前藻:前#-666aa;的作品。工拙note-name:工拙3工拙:工巧与拙劣。数:术。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note-name:玄黄4玄黄:指颜色。律吕:指音律。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note-name:宫羽5宫羽: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代表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晋#-666aa;开始把字#-666dd;作宫、商、角、徵、羽五类,南北朝人进而以五音配平、上、去、入四声,宫、商为平声,角、徵、羽为仄声。宫羽,犹言平仄。参见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相变,低昂舛节note-name:舛节6舛节:舛(chuǎn)节,互相调节。舛,互。,若前有浮声note-name:浮声7浮声:指清音。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或失在浮清,或滞于沉浊。”以浮清并列,可见浮声即清音。,则后须切响note-name:切响8切响:切响与浮声对立,犹清音与浊音对立,切响似指浊音。一简note-name:一简9一简:指五言诗一句。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note-name:讽高10讽高:讽咏佳作。历赏:历代传赏。历赏,子建函京之作note-name:函京之作11函京之作:指曹植的《赠丁仪王粲》诗。首两句云:“从#-666kk;度函谷,驱马过西京。”,仲宣灞岸之篇note-name:灞岸之篇12灞岸之篇:指王粲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霸陵岸”句。子荆note-name:子荆13子荆:孙楚。西晋文学家。零雨之章:指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中有“零雨被秋草”句。零雨之章,正长note-name:正长14正长:王赞。西晋文学家。朔风之句:王赞《杂诗》首句:“朔风动秋草。”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note-name:非傍诗史15非傍诗史:不依靠前代诗#-666aa;的现成句子或运化史实为诗句。,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note-name:前式16前式:前#-666aa;的法式。。自灵均note-name:灵均17灵均:屈原。屈原《离骚》:“字余曰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note-name:张18张:张衡。蔡:蔡邕。曹:曹植。王:王粲。、蔡、曹、王,曾无先觉;note-name:潘19潘:潘岳。陆:陆机。颜:颜延之。谢:谢灵运。、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note-name:此言非谬20此言非谬:《宋书》作“知此言之非谬”,义优。。如曰不然,请待来哲note-name:来哲21来哲:后世的#guoxue666-com;明之#-666aa;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请让我们对坐谈心,商讨品评前#-666aa;创作,工巧拙劣的道理,似乎是可以探讨的。各种颜色互相照映,各种声音协调流畅,因为颜色以及音律,各随物性有所适宜。想让平仄交相变化,低音#guoxue666-com;音互相调节,前面假若已有清音,后面便须安排浊音。五言诗歌一句之中,音韵应该各不相同;五言诗歌两句之内,轻音重音不能一律。妙解声律#-666ff;此标准,始能真正懂得作诗。至于前代诗#-666aa;佳作,反复讽诵历代传赏,曹植有《赠丁仪王粲》,王粲《七哀》令#-666aa;感叹,孙楚秋来咏出名篇,王赞迎风吟出佳句,都是直抒#-666ee;中情愫,没有依傍旧语史实,只是凭着音律韵调,取则高于前人法式。自从屈原出现以来,已经经历许多年代,虽然文体渐趋精密,但这个秘密无人发现。前人虽有高言妙句,音韵协调出于自然,都不过是暗#-666ff;音理,不是自觉思考而来。张衡、蔡邕、曹植、王粲,都未事先悟出此理;潘岳、陆机、延之、灵运,距离此理更加遥远。当世若有知音之人,遇上机会得闻此理,定知吾言绝非谬误。如果认为并非如此,请待后世高明之人。

原文翻译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请让我们对坐谈心,商讨品评前#-666aa;创作,工巧拙劣的道理,似乎是可以探讨的。各种颜色互相照映,各种声音协调流畅,因为颜色以及音律,各随物性有所适宜。想让平仄交相变化,低音#guoxue666-com;音互相调节,前面假若已有清音,后面便须安排浊音。五言诗歌一句之中,音韵应该各不相同;五言诗歌两句之内,轻音重音不能一律。妙解声律#-666ff;此标准,始能真正懂得作诗。至于前代诗#-666aa;佳作,反复讽诵历代传赏,曹植有《赠丁仪王粲》,王粲《七哀》令#-666aa;感叹,孙楚秋来咏出名篇,王赞迎风吟出佳句,都是直抒#-666ee;中情愫,没有依傍旧语史实,只是凭着音律韵调,取则高于前人法式。自从屈原出现以来,已经经历许多年代,虽然文体渐趋精密,但这个秘密无人发现。前人虽有高言妙句,音韵协调出于自然,都不过是暗#-666ff;音理,不是自觉思考而来。张衡、蔡邕、曹植、王粲,都未事先悟出此理;潘岳、陆机、延之、灵运,距离此理更加遥远。当世若有知音之人,遇上机会得闻此理,定知吾言绝非谬误。如果认为并非如此,请待后世高明之人。

【原文注释】

〔1〕敷衽论心:犹云对坐谈心。敷衽,把衣襟铺在地下。《楚辞·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本文借用此词,南朝#-666aa;席地而坐,坐时衣襟自然铺地。

〔2〕前藻:前#-666aa;的作品。

〔3〕工拙:工巧与拙劣。数:术。

〔4〕玄黄:指颜色。律吕:指音律。»

〔5〕宫羽: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代表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晋#-666aa;开始把字#-666dd;作宫、商、角、徵、羽五类,南北朝人进而以五音配平、上、去、入四声,宫、商为平声,角、徵、羽为仄声。宫羽,犹言平仄。参见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6〕舛节:舛(chuǎn)节,互相调节。舛,互。

〔7〕浮声:指清音。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或失在浮清,或滞于沉浊。”以浮清并列,可见浮声即清音。

〔8〕切响:切响与浮声对立,犹清音与浊音对立,切响似指浊音。

〔9〕一简:指五言诗一句。

〔10〕讽高:讽咏佳作。历赏:历代传赏。

〔11〕函京之作:指曹植的《赠丁仪王粲》诗。首两句云:“从#-666kk;度函谷,驱马过西京。”

〔12〕灞岸之篇:指王粲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霸陵岸”句。

〔13〕子荆:孙楚。西晋文学家。零雨之章:指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中有“零雨被秋草”句。

〔14〕正长:王赞。西晋文学家。朔风之句:王赞《杂诗》首句:“朔风动秋草。”

〔15〕非傍诗史:不依靠前代诗#-666aa;的现成句子或运化史实为诗句。

〔16〕前式:前#-666aa;的法式。

〔17〕灵均:屈原。屈原《离骚》:“字余曰灵均。”»

〔18〕:张衡。蔡:蔡邕。曹:曹植。王:王粲。

〔19〕:潘岳。陆:陆机。颜:颜延之。谢:谢灵运。

〔20〕此言非谬:《宋书》作“知此言之非谬”,义优。

〔21〕来哲:后世的#guoxue666-com;明之#-666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