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一 » 东方曼倩 > 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听焉+”先生曰:“…+

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听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夫谈者有悖于目而佛于耳,谬于心而便于身者,或有说于目、顺于耳、快于心而毁于行者,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矣?”吴王曰:“何为其然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先生试言,寡人将览焉。”先生对曰:“昔关龙逢深谏于桀,而王子比干直言于纣,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故直言其失,切谏其邪者,将以为君之荣,除主之祸也。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果纷然伤于身,蒙不辜之名,戮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是以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谄之人并进,遂及飞廉、恶来、革等,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雕琢刻镂之好,以纳其心。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遂往不戒,身没被戮,宗庙崩弛,国家为墟。杀戮贤臣,亲近谗夫。《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此之谓也。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将俨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则忤于邪主之心,历于衰世之法,故养寿命之士莫肯进也;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是以伯夷、叔齐避周,饿于首阳之下,后世称其仁。如是,邪主之行固足畏也,故曰谈何容易!”原文解释

【原文】

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note-name:竦意1竦意:打起精#-666nn;,集中注意力。焉:代词。这里指非有先生的意见。而听焉。”先生曰:“於戏note-name:於戏2於戏:叹词,即呜呼。!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note-name:谈何容易3谈何容易:李善注:“言谈论之道,何容轻易乎!”又《汉书》颜师古注:“不见宽容,则事不易,故曰何容易也。”意即向君主进言不可轻易从事。按,《汉书·东方朔传》:“戒其子以上容。”颜师古注:“容身避害也。”可知“谈何容易”是因为臣下既要向君王进言,而又想能够容身避害,那是很难做到的。!夫谈者有note-name:悖4悖:悖(bèi),违背,违反。悖于目,即反目,亦即怒目。佛:《汉书》作“拂”,颜师古注:“拂,违戾也。”拂于耳,即逆耳。于目而佛于耳,note-name:谬5谬:差错。谬于心,即不#-666ff;于心,不适于心。于心而便于身者,或有note-name:说6说:同“悦”。于目、顺于耳、快于心而毁于行者,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矣?”吴王曰:“何为其然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note-name:“中人”二句7“中人”二句:语出《论语·雍也》。中#-666aa;,指资质中等的人。上,指#guoxue666-com;深的道理。,先生试言,寡人将note-name:览8览:《汉书》作“听”。据上文“竦意而听”之语,当以《汉书》作“听”为是。焉。”先生对曰:“昔关龙逢note-name:关龙逢9关龙逢:也作“关龙逄”,夏朝末期的贤臣。桀:夏朝末期的暴君。深谏于桀,而王子比干note-name:比干10比干:商朝末期的贤臣。纣:商朝末期的暴君。直言于纣,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note-name:闵11闵:担心。《汉书》颜师古注:“闵,病也。”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故直言其失,切谏其邪者,将以为君之荣,除主之祸也。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note-name:果12果:结局,结果。纷:杂乱。伤于身:指身体被伤害。指关龙逢被杀,比干被剖心而死。纷然伤于身,蒙不note-name:辜13辜:罪,犯罪。之名,note-name:戮14戮:羞辱。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是以辅note-name:弼15弼:弼(bì),辅佐。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666dd;解成四,即成瓦。此为瓦解本义,后以喻分裂、分离。这里指离散。之臣瓦解,而邪note-name:谄16谄:谄(chǎn),谄媚,巴结奉承。之人并进,遂及飞廉、恶来、革note-name:飞廉、恶来、革17飞廉、恶来、革:三#-666aa;均为纣王时奸臣。《史记·秦本纪》:“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说苑·杂言》:“昔者,费仲、恶来、革,长鼻决耳,崇侯虎顺纣之心,欲以#-666ff;于意。武王伐纣,四子身死牧之野。”等,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雕琢刻镂之好,以note-name:纳18纳:缔结。其心。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note-name:苟容19苟容:苟#-666ff;取容。为度。遂往不戒,身没被note-name:戮20戮:杀。,宗庙崩note-name:弛21弛:《汉书》作“阤(tuó)”,颜师古注:“阤,颓也。”颓,倒塌。,国家为墟。杀戮贤臣,亲近谗夫。《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交乱四国’note-name:“谗人”二句22“谗人”二句:语出《诗经·小雅·青蝇》,大意为谗#-666aa;说话无准则,四方各国都搅乱。罔,无。极,终极,准则。交,俱。,此之谓也。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喣喣note-name:愉愉喣喣23愉愉喣喣:愉愉喣喣(xǔ),《汉书》颜师古注:“愉愉,颜色和也。呴呴,言语顺也。”喣,同“呴”。,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将note-name:俨24俨:俨(yǎn),恭敬庄重。矜庄:敬重端庄。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note-name:拂25拂:纠正。人主之邪,下以note-name:损26损:减少。百姓之害,则note-name:忤27忤:忤(wǔ),违逆,抵触。于邪主之心,note-name:历28历:经历,遭遇。于衰世之法,故养寿命之士莫肯进也;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是以伯夷、叔齐避周,饿于首阳之下,后世称其仁note-name:“是以”几句29“是以”几句: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以武力推翻殷王朝,是以暴力对抗暴力,所以不愿意做周朝的臣民,饿死在首阳山。《论语·述而》载孔子称赞其“求仁而得仁”,又《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如是,邪主之行固足畏也,故曰谈何容易!”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吴王说:“先生可以发表意见了,我将集中精力专心听取您的意见。”先生说:“呜呼!能进言吗?能进言吗?进言岂可轻易从事呢!进谏之言,有听之使#-666aa;怒目相视而觉得逆耳的,有使#-666aa;心头不适却对己身有利的,有听之使#-666aa;眉开眼笑、悦耳顺心却败坏事情的,不是英明圣贤的君主,谁能听取逆耳的忠言呢?”吴王说:“为什么是那样的情况呢?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与他谈论#guoxue666-com;深的道理,先生请尝试一言,我将听取您的高见。”先生对答说:“过去关龙逢对夏桀深切进谏,而王子比干对殷纣率直进言,这二位臣子,都是尽心尽忠,担忧君王的恩惠不能下达百姓,因而导致万民的骚动,所以率直进言指出他们的过失,恳切地批评他们邪僻的行为,其目的是要以此为君王增添荣誉,消除君主的祸难。当今的看法却不是这样,反以为关龙逢、比干是诽谤君王的行为,没有人臣的礼节,结果终于被混杂地杀伤了身体,他们无罪而蒙受了不敬被杀的名声,羞辱上及祖先,被天下人所讥笑,所以说进言岂可轻易从事呢!因此辅佐的贤臣#-666dd;散离去,而邪僻谄媚的人并起竞进,于是就来了飞廉、恶来、革等,三人都是狡诈虚伪之徒,他们以花言巧语、伶牙俐齿作为进身的手段,以私下奉献精雕细刻的玩好来讨取纣王的欢心。他们勉力从事以满足纣王耳目快活的欲望,以苟且迎#-666ff;求取宽容恩宠作为处世的法则。长此以往,纣王毫不戒备,终于被杀身死,宗庙崩塌,国家变成废墟。纣王的过失就在于,杀害贤明的大臣,亲近进谗的小人。《诗经》不是说过吗?‘谗人说话无准则,四方各国都搅乱’,就是对此而言的。所以卑躬屈膝,和颜悦色,花言巧语,顺从之貌,奉承之辞,终究不利于君主治理国家,也是志士仁人不忍心做的。如果准备严正地显示出敬重端庄的#-666nn;色,深切进言率直谏议,对上以纠正君主的邪僻,对下以减少百姓的祸害,那么就要与邪僻君主的心意相抵触,遭受衰世之法的祸害,所以养寿惜命的人士谁也不肯进取;于是他们隐居深山之间,累土为室,编织蓬草为屋,在陋室中弹琴,以吟咏古代明王的高风,也可以自得其乐而忘掉死亡了。因此伯夷、叔齐躲避周朝,饿死在首阳山之下,后世称颂他们的仁爱之心。由此可见,邪僻君主的乱行确是可怕的,所以说进言岂可轻易从事呢!”

原文翻译

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听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夫谈者有悖于目而佛于耳,谬于心而便于身者,或有说于目、顺于耳、快于心而毁于行者,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矣?”吴王曰:“何为其然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先生试言,寡人将览焉。”先生对曰:“昔关龙逢深谏于桀,而王子比干直言于纣,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故直言其失,切谏其邪者,将以为君之荣,除主之祸也。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果纷然伤于身,蒙不辜之名,戮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是以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谄之人并进,遂及飞廉、恶来、革等,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雕琢刻镂之好,以纳其心。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遂往不戒,身没被戮,宗庙崩弛,国家为墟。杀戮贤臣,亲近谗夫。《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此之谓也。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将俨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则忤于邪主之心,历于衰世之法,故养寿命之士莫肯进也;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是以伯夷、叔齐避周,饿于首阳之下,后世称其仁。如是,邪主之行固足畏也,故曰谈何容易!”

吴王说:“先生可以发表意见了,我将集中精力专心听取您的意见。”先生说:“呜呼!能进言吗?能进言吗?进言岂可轻易从事呢!进谏之言,有听之使#-666aa;怒目相视而觉得逆耳的,有使#-666aa;心头不适却对己身有利的,有听之使#-666aa;眉开眼笑、悦耳顺心却败坏事情的,不是英明圣贤的君主,谁能听取逆耳的忠言呢?”吴王说:“为什么是那样的情况呢?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与他谈论#guoxue666-com;深的道理,先生请尝试一言,我将听取您的高见。”先生对答说:“过去关龙逢对夏桀深切进谏,而王子比干对殷纣率直进言,这二位臣子,都是尽心尽忠,担忧君王的恩惠不能下达百姓,因而导致万民的骚动,所以率直进言指出他们的过失,恳切地批评他们邪僻的行为,其目的是要以此为君王增添荣誉,消除君主的祸难。当今的看法却不是这样,反以为关龙逢、比干是诽谤君王的行为,没有人臣的礼节,结果终于被混杂地杀伤了身体,他们无罪而蒙受了不敬被杀的名声,羞辱上及祖先,被天下人所讥笑,所以说进言岂可轻易从事呢!因此辅佐的贤臣#-666dd;散离去,而邪僻谄媚的人并起竞进,于是就来了飞廉、恶来、革等,三人都是狡诈虚伪之徒,他们以花言巧语、伶牙俐齿作为进身的手段,以私下奉献精雕细刻的玩好来讨取纣王的欢心。他们勉力从事以满足纣王耳目快活的欲望,以苟且迎#-666ff;求取宽容恩宠作为处世的法则。长此以往,纣王毫不戒备,终于被杀身死,宗庙崩塌,国家变成废墟。纣王的过失就在于,杀害贤明的大臣,亲近进谗的小人。《诗经》不是说过吗?‘谗人说话无准则,四方各国都搅乱’,就是对此而言的。所以卑躬屈膝,和颜悦色,花言巧语,顺从之貌,奉承之辞,终究不利于君主治理国家,也是志士仁人不忍心做的。如果准备严正地显示出敬重端庄的#-666nn;色,深切进言率直谏议,对上以纠正君主的邪僻,对下以减少百姓的祸害,那么就要与邪僻君主的心意相抵触,遭受衰世之法的祸害,所以养寿惜命的人士谁也不肯进取;于是他们隐居深山之间,累土为室,编织蓬草为屋,在陋室中弹琴,以吟咏古代明王的高风,也可以自得其乐而忘掉死亡了。因此伯夷、叔齐躲避周朝,饿死在首阳山之下,后世称颂他们的仁爱之心。由此可见,邪僻君主的乱行确是可怕的,所以说进言岂可轻易从事呢!”

【原文注释】

〔1〕竦意:打起精#-666nn;,集中注意力。焉:代词。这里指非有先生的意见。

〔2〕於戏:叹词,即呜呼。»

〔3〕谈何容易:李善注:“言谈论之道,何容轻易乎!”又《汉书》颜师古注:“不见宽容,则事不易,故曰何容易也。”意即向君主进言不可轻易从事。按,《汉书·东方朔传》:“戒其子以上容。”颜师古注:“容身避害也。”可知“谈何容易”是因为臣下既要向君王进言,而又想能够容身避害,那是很难做到的。

〔4〕:悖(bèi),违背,违反。悖于目,即反目,亦即怒目。佛:《汉书》作“拂”,颜师古注:“拂,违戾也。”拂于耳,即逆耳。

〔5〕:差错。谬于心,即不#-666ff;于心,不适于心。

〔6〕:同“悦”。

〔7〕“中人”二句:语出《论语·雍也》。中#-666aa;,指资质中等的人。上,指#guoxue666-com;深的道理。

〔8〕:《汉书》作“听”。据上文“竦意而听”之语,当以《汉书》作“听”为是。

〔9〕关龙逢:也作“关龙逄”,夏朝末期的贤臣。桀:夏朝末期的暴君。

〔10〕比干:商朝末期的贤臣。纣:商朝末期的暴君。»

〔11〕:担心。《汉书》颜师古注:“闵,病也。”

〔12〕:结局,结果。纷:杂乱。伤于身:指身体被伤害。指关龙逢被杀,比干被剖心而死。

〔13〕:罪,犯罪。

〔14〕:羞辱。

〔15〕:弼(bì),辅佐。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666dd;解成四,即成瓦。此为瓦解本义,后以喻分裂、分离。这里指离散。

〔16〕:谄(chǎn),谄媚,巴结奉承。

〔17〕飞廉、恶来、革:三#-666aa;均为纣王时奸臣。《史记·秦本纪》:“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说苑·杂言》:“昔者,费仲、恶来、革,长鼻决耳,崇侯虎顺纣之心,欲以#-666ff;于意。武王伐纣,四子身死牧之野。”

〔18〕:缔结。

〔19〕苟容:苟#-666ff;取容。

〔20〕:杀。

〔21〕:《汉书》作“阤(tuó)”,颜师古注:“阤,颓也。”颓,倒塌。

〔22〕“谗人”二句:语出《诗经·小雅·青蝇》,大意为谗#-666aa;说话无准则,四方各国都搅乱。罔,无。极,终极,准则。交,俱。

〔23〕愉愉喣喣:愉愉喣喣(xǔ),《汉书》颜师古注:“愉愉,颜色和也。呴呴,言语顺也。”喣,同“呴”。

〔24〕:俨(yǎn),恭敬庄重。矜庄:敬重端庄。

〔25〕:纠正。

〔26〕:减少。

〔27〕:忤(wǔ),违逆,抵触。

〔28〕:经历,遭遇。

〔29〕“是以”几句: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以武力推翻殷王朝,是以暴力对抗暴力,所以不愿意做周朝的臣民,饿死在首阳山。《论语·述而》载孔子称赞其“求仁而得仁”,又《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