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二 » 曹元首 > 汉鉴秦之失,封植子弟+及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

汉鉴秦之失,封植子弟。及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东牟、朱虚授命于内,齐、代、吴、楚作卫于外故也。向使高祖踵亡秦之法,忽先王之制,则天下已传,非刘氏有也。然高祖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吴、楚七国之患。贾谊曰:“诸侯强盛,长乱起奸。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令海内之势,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事。”文帝不从。至于孝景,猥用朝错之计,削黜诸侯。亲者怨恨,疏者震恐,吴、楚唱谋,五国从风。兆发高祖,衅成文、景,由宽之过制,急之不渐故也。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原文解释

【原文】

note-name:鉴1鉴:借鉴。秦之失,封植note-name:封植2封植:封立,树立。《国语·吴语》曰:“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注:“封植,以草木自喻。壅木曰封。植,立也。”子弟。及诸吕note-name:诸吕3诸吕:众吕氏。擅权:专权,弄权。擅权,图危刘氏note-name:图危刘氏4图危刘氏:篡夺的图谋危及刘氏政权。,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note-name:倾动5倾动:颠覆动摇。,百姓所以不易心note-name:易心6易心:变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note-name:盘石7盘石:大石。《史记·孝文本纪》曰:“#guoxue666-com;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固:坚固。王符《潜夫论》曰:“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胶固,东牟note-name:东牟8东牟:县名。汉置,属东莱郡,即今山东牟平。汉初,哀王四年,吕后封刘兴居为东牟侯。朱虚:古县名。西汉属琅琊郡,治今山东临朐,汉初吕后封刘章为朱虚侯。《史记·吕后本纪》曰:“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朱虚授命于内,齐、代、吴、楚note-name:齐、代、吴、楚9齐、代、吴、楚:皆古国名。以这些地区#-666dd;封子弟。《史记·#guoxue666-com;祖本纪》曰:“(高祖)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又曰:“立子恒为代王,都晋阳。”“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史记·孝文本纪》曰:“宋昌曰: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琊、齐、代之强。”作卫于外故也。向使高祖note-name:踵10踵:继。亡秦之法,note-name:忽11忽:忽略。制:制度。先王之制,则天下已note-name:传12传:谓传于他#-666aa;,非刘氏有也。然高祖封建note-name:封建13封建: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赐给诸侯,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旧史相传此制从黄帝开始。,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note-name:兼域14兼域:《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曰:“#guoxue666-com;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而#-666ii;臣侯者百有余#-666aa;……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小者连城数十,上下note-name:上下15上下:指天子与诸侯王。无别,权侔京室note-name:权侔京室16权侔京室:权侔(móu)京室,吕延济注:“谓权势之盛同于天子也。”侔,相等。,故有吴、楚七国之患note-name:吴、楚七国之患17吴、楚七国之患:《史记·孝景本纪》曰:“(景帝)三年正月……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贾谊曰note-name:贾谊曰18贾谊曰:贾谊这段话见《陈政事疏》。:“诸侯强盛,note-name:长19长:滋长。乱起奸。夫欲天下之治安note-name:治安20治安:指政治清明,国家安定。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陈述时弊及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略。,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note-name:众建诸侯而少其力21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谓多立诸侯,少封其地,使其力量有所减少。note-name:令22令:使。海内:犹国内。海内之势,若身之使note-name:使23使:使用,支配。臂,臂之使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事。”文帝不从note-name:不从24不从:不听从贾谊之策。。至于孝景note-name:孝景25孝景:汉景帝。note-name:猥26猥:李善注:“猥,曲。”#guoxue666-com;步瀛《魏晋文举要》曰:“发语词。”朝错:即晁错。西汉政治家、政论家。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力主改革政治,削夺诸侯王国部#-666dd;封地,遭到诸侯及贵族的反对。“吴楚七国之乱”即借口诛晁错而起兵反叛,后晁错为景帝所杀。用朝错之计,削黜note-name:削黜27削黜:削弱。诸侯。亲者怨恨,疏者震恐,吴、楚唱谋,五国从风note-name:“吴、楚”二句28“吴、楚”二句:《史记·晁错列传》载,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今吴王……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666aa;,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举事。吴王先起兵,胶西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然,遂发兵西。唱谋,倡导叛乱。从风,跟着起事。。兆发高祖,衅成文、景note-name:“兆发”二句29“兆发”二句:谓七国之反,萌兆发于#guoxue666-com;祖,瑕衅成于文、景。衅,破绽,冲动。,由宽之过制,急之不note-name:渐30渐:逐渐。故也。所谓末大必折note-name:末大必折31末大必折:末,树梢。《春秋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疏曰:“以树方喻也。”折,折其本。吕延济注:“比诸侯地广而强,帝室弱而见侵,如末大根小必折也。”尾大难掉note-name:尾大难掉32尾大难掉:吕延济注:“尾大身小难掉也。尾在于身者也,欲掉之尚犹不从其心,况诸侯强盛,且非己体之尾,何掉哉?”掉,摇动。《春秋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汉朝鉴于秦朝的失败,#-666dd;封树立宗室子弟。到众吕氏专权、篡位的阴谋危及刘氏政权,天下所以没有倾覆动摇,老百姓所以没有变心,就是因为诸侯势力强大,刘氏宗室如盘石般坚固,东牟侯、朱虚侯接受诛杀诸吕的命令于宫廷之内,齐王、代王、吴王、楚王防卫在外的缘故。先前假使汉#guoxue666-com;祖继承已亡秦国的办法,忽视古代贤王的#-666dd;封制度,这时天下就已经传于他#-666aa;,不再归刘氏所有了。然而,汉高祖封建诸侯,封地超过古代贤王的体制,大国跨州兼郡,小国数十处城池相连,形成诸侯与天子没有差别,诸侯权势等同于天子的局面,因此发生吴、楚七国叛乱的祸患。贾谊上书说:“诸侯势力强盛,容易滋长叛乱萌发不轨之心,要想使天下长治久安,不如多立诸侯少封其地,减少其力量。使天子与诸侯的局势,像身体支使手臂,手臂支使手指那样主次#-666dd;明。这样,下面诸侯不生叛逆之心,上面朝廷也无诛杀征伐的事情。”文帝没有听从贾谊的意见。到汉景帝的时候,采用晁错的计策,削弱诸侯的权力,结果同姓诸侯怨恨,异姓诸侯恐惧。吴王、楚王首先发难,胶西、胶东、济南、菑川、赵等国也跟着起兵反叛。诸侯反叛的萌兆生发在高祖时,在文帝、景帝之际就暴发了这场祸乱。这是由于从高祖时起,诸侯封地太宽超过古制,要想急于削除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得了的原因。正如所说树大根小树干必然要折断,尾大身小难以摇动尾巴。尾与身子同体有的还难以摇动,何况诸侯强盛,已非同体之尾,能够摇动得了吗?

原文翻译

汉鉴秦之失,封植子弟。及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东牟、朱虚授命于内,齐、代、吴、楚作卫于外故也。向使高祖踵亡秦之法,忽先王之制,则天下已传,非刘氏有也。然高祖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吴、楚七国之患。贾谊曰:“诸侯强盛,长乱起奸。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令海内之势,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事。”文帝不从。至于孝景,猥用朝错之计,削黜诸侯。亲者怨恨,疏者震恐,吴、楚唱谋,五国从风。兆发高祖,衅成文、景,由宽之过制,急之不渐故也。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汉朝鉴于秦朝的失败,#-666dd;封树立宗室子弟。到众吕氏专权、篡位的阴谋危及刘氏政权,天下所以没有倾覆动摇,老百姓所以没有变心,就是因为诸侯势力强大,刘氏宗室如盘石般坚固,东牟侯、朱虚侯接受诛杀诸吕的命令于宫廷之内,齐王、代王、吴王、楚王防卫在外的缘故。先前假使汉#guoxue666-com;祖继承已亡秦国的办法,忽视古代贤王的#-666dd;封制度,这时天下就已经传于他#-666aa;,不再归刘氏所有了。然而,汉高祖封建诸侯,封地超过古代贤王的体制,大国跨州兼郡,小国数十处城池相连,形成诸侯与天子没有差别,诸侯权势等同于天子的局面,因此发生吴、楚七国叛乱的祸患。贾谊上书说:“诸侯势力强盛,容易滋长叛乱萌发不轨之心,要想使天下长治久安,不如多立诸侯少封其地,减少其力量。使天子与诸侯的局势,像身体支使手臂,手臂支使手指那样主次#-666dd;明。这样,下面诸侯不生叛逆之心,上面朝廷也无诛杀征伐的事情。”文帝没有听从贾谊的意见。到汉景帝的时候,采用晁错的计策,削弱诸侯的权力,结果同姓诸侯怨恨,异姓诸侯恐惧。吴王、楚王首先发难,胶西、胶东、济南、菑川、赵等国也跟着起兵反叛。诸侯反叛的萌兆生发在高祖时,在文帝、景帝之际就暴发了这场祸乱。这是由于从高祖时起,诸侯封地太宽超过古制,要想急于削除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得了的原因。正如所说树大根小树干必然要折断,尾大身小难以摇动尾巴。尾与身子同体有的还难以摇动,何况诸侯强盛,已非同体之尾,能够摇动得了吗?

【原文注释】

〔1〕:借鉴。

〔2〕封植:封立,树立。《国语·吴语》曰:“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注:“封植,以草木自喻。壅木曰封。植,立也。”

〔3〕诸吕:众吕氏。擅权:专权,弄权。

〔4〕图危刘氏:篡夺的图谋危及刘氏政权。

〔5〕倾动:颠覆动摇。

〔6〕易心:变心。

〔7〕盘石:大石。《史记·孝文本纪》曰:“#guoxue666-com;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固:坚固。王符《潜夫论》曰:“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

〔8〕东牟:县名。汉置,属东莱郡,即今山东牟平。汉初,哀王四年,吕后封刘兴居为东牟侯。朱虚:古县名。西汉属琅琊郡,治今山东临朐,汉初吕后封刘章为朱虚侯。《史记·吕后本纪》曰:“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

〔9〕齐、代、吴、楚:皆古国名。以这些地区#-666dd;封子弟。《史记·#guoxue666-com;祖本纪》曰:“(高祖)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又曰:“立子恒为代王,都晋阳。”“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史记·孝文本纪》曰:“宋昌曰: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琊、齐、代之强。”

〔10〕:继。

〔11〕:忽略。制:制度。

〔12〕:谓传于他#-666aa;

〔13〕封建: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赐给诸侯,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旧史相传此制从黄帝开始。

〔14〕兼域:《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曰:“#guoxue666-com;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而#-666ii;臣侯者百有余#-666aa;……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15〕上下:指天子与诸侯王。»

〔16〕权侔京室:权侔(móu)京室,吕延济注:“谓权势之盛同于天子也。”侔,相等。

〔17〕吴、楚七国之患:《史记·孝景本纪》曰:“(景帝)三年正月……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

〔18〕贾谊曰:贾谊这段话见《陈政事疏》。

〔19〕:滋长。

〔20〕治安:指政治清明,国家安定。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陈述时弊及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略。

〔21〕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谓多立诸侯,少封其地,使其力量有所减少。

〔22〕:使。海内:犹国内。

〔23〕使:使用,支配。

〔24〕不从:不听从贾谊之策。

〔25〕孝景:汉景帝。

〔26〕:李善注:“猥,曲。”#guoxue666-com;步瀛《魏晋文举要》曰:“发语词。”朝错:即晁错。西汉政治家、政论家。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力主改革政治,削夺诸侯王国部#-666dd;封地,遭到诸侯及贵族的反对。“吴楚七国之乱”即借口诛晁错而起兵反叛,后晁错为景帝所杀。

〔27〕削黜:削弱。

〔28〕“吴、楚”二句:《史记·晁错列传》载,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今吴王……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666aa;,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举事。吴王先起兵,胶西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然,遂发兵西。唱谋,倡导叛乱。从风,跟着起事。

〔29〕“兆发”二句:谓七国之反,萌兆发于#guoxue666-com;祖,瑕衅成于文、景。衅,破绽,冲动。

〔30〕:逐渐。

〔31〕末大必折:末,树梢。《春秋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疏曰:“以树方喻也。”折,折其本。吕延济注:“比诸侯地广而强,帝室弱而见侵,如末大根小必折也。”

〔32〕尾大难掉:吕延济注:“尾大身小难掉也。尾在于身者也,欲掉之尚犹不从其心,况诸侯强盛,且非己体之尾,何掉哉?”掉,摇动。《春秋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