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原文解释
【原文】
夫为稼1稼:种植谷物。汤:商汤,商王朝的建立者。传说商汤时曾大旱七年。于汤之世,偏有一溉
2溉:浇灌。#-666ii;:事工。之功者,虽终归燋
3燋:燋(jiāo),通“焦”。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
4诬:轻视,小看。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
5侵:损。性:性命。李善注引《养生要》:“彭祖曰:忧恚悲哀伤#-666aa;,喜乐过差伤人。”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
6肆:放纵。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
7嘉谷: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总称五谷。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
8形:形骸。恃:依靠。#-666nn;:精神。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
9生理:养生之理。之易失,知一过
10过:过喜或过悲。《淮南子·原道训》:“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666nn;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二者伤矣。”之害生。故修性
11修性:即养性,涵养本性。《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
12爱憎不栖于情:即无爱憎之情。栖,居,存留。,忧喜不留于意。泊然
13泊然:恬淡无为貌。《老子》二十章:“我#-666ll;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无感:张铣注:“谓哀乐不能在怀也。”无感,而体气
14体气:气质,心理。和平:心平气和。和平。又呼吸吐纳
15吐纳:即呼吸。道家养生之术,口吐浊气,鼻引清气,以为可以去病。《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也即所谓“#-666hh;气”。《晋书·张忠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服食
16服食:此指吞食丹药。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17“使形神”二句:李周翰注:“形在外,#-666nn;在内,不以忧喜乱之,则相亲而济于长年也。”济,成#-666ii;。。

【翻译】
在商汤王时代种植谷物,禾苗被浇过一次水的,虽然最终仍免不了焦烂,但肯定会比别的禾苗后枯,那么浇过一次水的好处,就是不能小看的了。而世#-666aa;常常认为生一次气不足以损害性命,悲伤一次也不足以损伤身体,不加以重视而放纵自己,这就像看不到给禾苗浇灌一次的好处,却希望遭旱的禾苗长成五谷一样。所以君子知道形体要依靠精#-666nn;才能树立,精#-666nn;也须依靠形体才能存在;明白养生之理很容易丧失,知道一次过#-666dd;的悲喜也会损害生命。所以注意涵养本性以保护精#-666nn;,注意安定内心以保全身体。爱憎不存留于感情之中,忧喜不存留于心意之内。恬淡无为没有哀乐之感,而气质心理也因此变得心平气和。又实行呼吸吐纳之法,吞食丹药以保养身心,使形体与精神互相亲近,这样表里就可以达到长存的目的了。
原文 | 翻译 |
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 在商汤王时代种植谷物,禾苗被浇过一次水的,虽然最终仍免不了焦烂,但肯定会比别的禾苗后枯,那么浇过一次水的好处,就是不能小看的了。而世#-666aa;常常认为生一次气不足以损害性命,悲伤一次也不足以损伤身体,不加以重视而放纵自己,这就像看不到给禾苗浇灌一次的好处,却希望遭旱的禾苗长成五谷一样。所以君子知道形体要依靠精#-666nn;才能树立,精#-666nn;也须依靠形体才能存在;明白养生之理很容易丧失,知道一次过#-666dd;的悲喜也会损害生命。所以注意涵养本性以保护精#-666nn;,注意安定内心以保全身体。爱憎不存留于感情之中,忧喜不存留于心意之内。恬淡无为没有哀乐之感,而气质心理也因此变得心平气和。又实行呼吸吐纳之法,吞食丹药以保养身心,使形体与精神互相亲近,这样表里就可以达到长存的目的了。 |
【原文注释】
〔1〕稼:种植谷物。汤:商汤,商王朝的建立者。传说商汤时曾大旱七年。
〔2〕溉:浇灌。#-666ii;:事工。
〔3〕燋:燋(jiāo),通“焦”。
〔4〕诬:轻视,小看。
〔5〕侵:损。性:性命。李善注引《养生要》:“彭祖曰:忧恚悲哀伤#-666aa;,喜乐过差伤人。”
〔6〕肆:放纵。
〔7〕嘉谷: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总称五谷。»
〔8〕形:形骸。恃:依靠。#-666nn;:精神。
〔9〕生理:养生之理。»
〔10〕过:过喜或过悲。《淮南子·原道训》:“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666nn;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二者伤矣。”
〔11〕修性:即养性,涵养本性。《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
〔12〕爱憎不栖于情:即无爱憎之情。栖,居,存留。
〔13〕泊然:恬淡无为貌。《老子》二十章:“我#-666ll;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无感:张铣注:“谓哀乐不能在怀也。”
〔14〕体气:气质,心理。和平:心平气和。
〔15〕吐纳:即呼吸。道家养生之术,口吐浊气,鼻引清气,以为可以去病。《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也即所谓“#-666hh;气”。《晋书·张忠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
〔16〕服食:此指吞食丹药。»
〔17〕“使形神”二句:李周翰注:“形在外,#-666nn;在内,不以忧喜乱之,则相亲而济于长年也。”济,成#-666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