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三 » 陆士衡 >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饰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殒。原文解释

【原文】

武烈既note-name:没1没:通“殁”,死亡。长沙桓王note-name:长沙桓王2长沙桓王:指孙策。孙坚之子,孙权之兄。孙坚死后,依附袁术,袁术以孙坚旧部归其率领。兴平二年(195),率#-666kk;渡江,削平江东割据势力,建立政权。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谋乘机袭许都,迎献帝。未发,为故吴郡太守许贡门#-666aa;刺伤而死。孙权称帝后,追谥为长沙桓王。逸才:才智出众。命世:著名于当世。逸才命世,弱冠秀发note-name:弱寇3弱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弱冠即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秀发:本谓谷物生长茂盛,以喻才气横溢,具有丰采。,招揽遗老note-name:遗老4遗老:本指前朝或已故皇帝之臣。这里指孙坚留下的旧部。,与之述业note-name:述业5述业:谓承断孙坚未竟之业。述,传承。。神兵东驱note-name:东驱6东驱:谓渡江东征。,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note-name:“攻无”二句7“攻无”二句:吕延济注:“言前敌虽有守坚城之将,亦攻而破之;前敌不敢交锋刃而与斗战也。”。诛叛note-name:柔8柔:安抚。《春秋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666hh;而不柔,何以示怀?”服,而江外note-name:江外9江外: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厎(zhǐ):致。厎定;note-name:饰10饰:通“饬”,整治,整顿。修师:刘良注:“谓理兵也。”法修师,则威德note-name:威德11威德:声威与德行。翕赫:盛貌。翕赫。宾礼note-name:宾礼12宾礼:待以宾客之礼。《汉书·晁错传》:“宾礼长老,爱恤少孤。”名贤,而张昭note-name:张昭13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666aa;。东汉末渡江南下。“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666kk;中郎将,升常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三国志·吴书》本传)。孙策死,辅立孙权,官至辅吴将军,封娄侯。为之雄;交note-name:御14御:任用。豪俊,而周瑜note-name:周瑜15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东南)#-666aa;。与孙策同岁,相友善。策东渡,瑜率兵迎之,为建威中郎将。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联#-666kk;大破曹操于赤壁,不久病卒。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note-name:弘敏16弘敏:大度机敏。而多奇,雅达note-name:雅达17雅达:风雅通达。哲:智。而聪哲,故同方note-name:同方18同方:同类。《周易·系辞》:“方以类聚,物以群#-666dd;。”者以类附,等契note-name:等契19等契:同辈。契,投#-666ff;。气:意趣。《周易·乾》:“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note-name:诸华20诸华:中原诸国。这里指以曹操为首的中原群雄。《春秋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今而始大,比于诸华。”诛锄note-name:诛锄21诛锄:清除。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干纪:违犯法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干纪,旋皇舆note-name:皇舆22皇舆:国君所乘的#guoxue666-com;大车辆。皇,大。代指献帝。夷庚:车马往来的平道。代指孙策所在的江东。李善注引繁钦《辨惑》:“吴#-666aa;者,以船楫为舆马,以巨海为夷庚。”(全文今佚)《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note-name:紫闼23紫闼:紫闼(tà),帝宫。note-name:挟24挟:挟制。《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note-name:天步25天步:国运。旧物:指前代的典章制度。而归旧物。戎车note-name:戎车26戎车:战车。次:按顺序排列。既次,群凶侧目note-name:侧目27侧目:不敢正视,为恐惧貌。,大业未就,中世note-name:中世28中世:中途。而殒。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武烈皇帝死后,长沙桓王英才盖世,二十岁左右就才华横溢,招揽武烈皇帝的旧部,与他们传承武烈皇帝未竟的大业。率领#-666nn;勇之兵往江东开进,奋力以少数兵力进击众多之敌,进攻则敌#-666aa;没有能够守住坚城的将领,交战则敌#-666aa;没有敢与之交锋的士兵。讨伐叛乱者安抚顺#-666hh;者,江东终于得以平定;整顿法纪治理#-666kk;队,声威德行更加显著。对有名望的贤士待以宾客之礼,而张昭是这些#-666aa;中的佼佼者;交接任用豪俊之士,而周瑜是这些人中的特出者。这两位君子都大度机敏而多奇才,风雅通达而聪慧多智,所以同类的人们都因志向相同前来归附,能够投契的人们都因意趣一样前来汇聚,而江东这里就人才众多了。将要北伐中原群雄,清除违犯法纪的人们,转回帝车使之重返平道,返回帝座使之重置皇宫,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振兴国运使之恢复旧有典制。战车已经依次排列,群凶为之侧目震惧,大业尚未成#-666ii;,却中途丧失了生命。

原文翻译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饰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殒。

武烈皇帝死后,长沙桓王英才盖世,二十岁左右就才华横溢,招揽武烈皇帝的旧部,与他们传承武烈皇帝未竟的大业。率领#-666nn;勇之兵往江东开进,奋力以少数兵力进击众多之敌,进攻则敌#-666aa;没有能够守住坚城的将领,交战则敌#-666aa;没有敢与之交锋的士兵。讨伐叛乱者安抚顺#-666hh;者,江东终于得以平定;整顿法纪治理#-666kk;队,声威德行更加显著。对有名望的贤士待以宾客之礼,而张昭是这些#-666aa;中的佼佼者;交接任用豪俊之士,而周瑜是这些人中的特出者。这两位君子都大度机敏而多奇才,风雅通达而聪慧多智,所以同类的人们都因志向相同前来归附,能够投契的人们都因意趣一样前来汇聚,而江东这里就人才众多了。将要北伐中原群雄,清除违犯法纪的人们,转回帝车使之重返平道,返回帝座使之重置皇宫,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振兴国运使之恢复旧有典制。战车已经依次排列,群凶为之侧目震惧,大业尚未成#-666ii;,却中途丧失了生命。

【原文注释】

〔1〕:通“殁”,死亡。

〔2〕长沙桓王:指孙策。孙坚之子,孙权之兄。孙坚死后,依附袁术,袁术以孙坚旧部归其率领。兴平二年(195),率#-666kk;渡江,削平江东割据势力,建立政权。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谋乘机袭许都,迎献帝。未发,为故吴郡太守许贡门#-666aa;刺伤而死。孙权称帝后,追谥为长沙桓王。逸才:才智出众。命世:著名于当世。

〔3〕弱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弱冠即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秀发:本谓谷物生长茂盛,以喻才气横溢,具有丰采。

〔4〕遗老:本指前朝或已故皇帝之臣。这里指孙坚留下的旧部。

〔5〕述业:谓承断孙坚未竟之业。述,传承。

〔6〕东驱:谓渡江东征。

〔7〕“攻无”二句:吕延济注:“言前敌虽有守坚城之将,亦攻而破之;前敌不敢交锋刃而与斗战也。”

〔8〕:安抚。《春秋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666hh;而不柔,何以示怀?”

〔9〕江外: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厎(zhǐ):致。

〔10〕:通“饬”,整治,整顿。修师:刘良注:“谓理兵也。”

〔11〕威德:声威与德行。翕赫:盛貌。

〔12〕宾礼:待以宾客之礼。《汉书·晁错传》:“宾礼长老,爱恤少孤。”

〔13〕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666aa;。东汉末渡江南下。“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666kk;中郎将,升常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三国志·吴书》本传)。孙策死,辅立孙权,官至辅吴将军,封娄侯。

〔14〕:任用。

〔15〕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东南)#-666aa;。与孙策同岁,相友善。策东渡,瑜率兵迎之,为建威中郎将。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联#-666kk;大破曹操于赤壁,不久病卒。»

〔16〕弘敏:大度机敏。

〔17〕雅达:风雅通达。哲:智。

〔18〕同方:同类。《周易·系辞》:“方以类聚,物以群#-666dd;。”

〔19〕等契:同辈。契,投#-666ff;。气:意趣。《周易·乾》:“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0〕诸华:中原诸国。这里指以曹操为首的中原群雄。《春秋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今而始大,比于诸华。”

〔21〕诛锄:清除。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干纪:违犯法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

〔22〕皇舆:国君所乘的#guoxue666-com;大车辆。皇,大。代指献帝。夷庚:车马往来的平道。代指孙策所在的江东。李善注引繁钦《辨惑》:“吴#-666aa;者,以船楫为舆马,以巨海为夷庚。”(全文今佚)《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

〔23〕紫闼:紫闼(tà),帝宫。»

〔24〕:挟制。《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5〕天步:国运。旧物:指前代的典章制度。

〔26〕戎车:战车。次:按顺序排列。»

〔27〕侧目:不敢正视,为恐惧貌。

〔28〕中世:中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