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碑文下 » 王简棲 > 正法既没,象教陵夷+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

正法既没,象教陵夷。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辩伪者,比微言于目论。于是马鸣幽赞,龙树虚求,并振颓纲,俱维绝纽。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师,九十六种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东被,教肄南移。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然后遗文间出,列刹相望,澄什结辙于山西,林远肩随乎江左矣。原文解释

【原文】

正法note-name:正法1正法:即证法。佛家谓如来灭度后,其教法住世,#-666aa;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故名“正法”。既没,象教note-name:象教2象教:象法。象,犹似,谓正法时过后,有教有行,似正法时,故称象法。陵夷:衰落。陵夷。穿凿异端note-name:异端3异端:指违背佛法的异端邪说。释迦涅槃百年之后,佛教社团出现明显#-666dd;裂,到五百年后,逐渐形成十八部。所谓异端,盖指此类。者,以违note-name:方4方:法。一:指道。一本谓气,后#-666aa;多以之称道。为得一;顺非note-name:顺非5顺非:顺从谬误。《礼记·王制》:“学非而博,顺非而泽。”辩伪:虚伪巧辩。《礼记·王制》:“行伪而坚,言伪而辩。”辩伪者,比微言note-name:微言6微言:微妙佛言。《维摩诘经》:“于众言中,微妙第一。”目论:短浅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齐威王使者说越王:“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于目论。于是马鸣note-name:马鸣7马鸣:古印度佛教理论家,约生于一至二世纪时。初奉外道,后皈依佛教,著《佛所行赞》《大庄严论经》等,盛弘大乘佛教。幽:深。赞:明,弘扬。《周易·说卦》:“幽赞于#-666nn;明而生蓍。”幽赞,龙树note-name:龙树8龙树: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宗的建立者,约生于二至三世纪。著《中论》《大智度论》等,继马鸣之后,盛弘大乘法门。虚求:指虚心以求道。虚求,并振颓纲note-name:振颓纲9振颓纲:整顿颓坏的纲纪。,俱维绝纽note-name:维绝纽10维绝纽:维系绝毁的纽带。。荫法云note-name:法云11法云:佛家谓十地菩萨,以法身为云,普覆众生,受胜职位。胜职位即佛之位。《华严经》:“不坏法云,遍覆一切。”真际:指不生不灭的真如境界。《维摩诘经》:“同真际,等法性。”于真际,则火宅note-name:火宅12火宅:佛家法华七喻之一,喻烦恼的俗界。《法华经》:“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所烧,我皆拔济。”晨凉;曜慧日note-name:慧日13慧日:喻佛之智慧如太阳普照世间。康衢:四通八达的大道。《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于康衢,则重昏note-name:重昏14重昏:沉沉昏夜。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note-name:三十七品15三十七品:佛家正观修行的菩提#-666dd;法,包括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正勤(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维摩诘经》:“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有樽俎之师,九十六种note-name:九十六种16九十六种:马鸣、龙树盛弘大乘佛教前,盛行的各种外道邪说。称为“六师外道”。藩篱:以竹木编成的篱笆。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note-name:方广17方广:佛教大乘经典,常以方广为号,以谓其义广大,犹如虚空,如《华严经》题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此以方广指大乘佛法。东被:谓向东发展。被,覆盖。东被,教肄note-name:教肄18教肄:谓佛家修行之法。肄,习。南移。周鲁二庄note-name:周鲁二庄19周鲁二庄:指周庄王(前696—前682年在位)和鲁庄公(前693—前662年在位)。,亲note-name:昭20昭:明,此用如动词,谓清楚地见到。夜景:指释迦牟尼托生时的景象。《瑞应经》:“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佛从右胁堕地。”释迦生于前六世纪,具体年代实不可考。《春秋·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春秋左传》:“恒星不见,夜明也。”鲁庄公七年(前687)正当周庄王十年,六朝佞佛者即以此夜景附会为佛诞瑞应。其实那时释迦尚未诞生,而四月辛卯当为四月五日,与四月八日佛诞之说亦不#-666ff;。鉴:照。夜景之鉴;汉晋两明note-name:汉晋两明21汉晋两明:指汉明帝(58—75年在位)和晋明帝(323—325年在位)。,并note-name:勒22勒:雕刻,绘画。丹青:绘画用的颜色。此指画像。据牟子《理惑论》载,汉明帝曾梦见#-666nn;#-666aa;,身有日光,飞在殿前,于是派人到大月氏抄佛经,在洛阳起佛寺,“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作佛像”。据李善注引何法盛《晋书》,晋明帝“好佛,手书形象”。丹青之饰。然后遗文note-name:遗文23遗文:指佛经。间:交迭。间出,列note-name:刹24刹:梵语刹多罗的省称。指佛塔。相望,note-name:澄25澄:竺佛图澄,西域#-666aa;。西晋末到洛阳,后在前赵、后赵推行道化,广召弟子,著名佛教学者道安即其门人。什:鸠摩罗什,龟兹人。七岁出家,广习大乘经论。后秦时到长安,翻译大量大乘经论,一边译经,一边敷讲,门人号称三千,多成为佛教学者。结辙:车辙相联结,谓其教化之迹广布。山西:古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什结辙于山西,note-name:林26林:支遁,号道林,俗姓关。晋朝名僧。少习清谈,二十五岁出家。对《庄子·逍遥游》颇有#-666ll;见。对《金刚经》所下#-666ii;夫最深。创小顿悟义。对东晋玄风有较大影响。远:慧远,俗姓贾。自幼好学,二十一岁出家。从道安游化各地。后率徒隐居庐山。长于般若学,主张导俗入真,被后#-666aa;追奉为净土宗初祖。肩随:摩肩相随,指二人年代相近。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远肩随乎江左矣。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正法之世已经过去,象法之时也渐衰落。穿凿附会异端邪说的部派,竟以违背佛法为得到大道;顺从谬误虚伪巧辩的#-666aa;们,竟用短浅之见来比譬微妙佛言。于是马鸣深入弘扬佛法,龙树虚心以求正道,一起整顿颓坏的纲纪,#-666cc;同系连绝毁的纽带。普现法云自真如境界,烦恼俗界如清晨般凉爽;智慧的太阳朗照大道,沉沉昏夜像春晓般光明。所以能使三十七品有折冲樽俎的威力,九十六种外道失去篱笆的坚固。然后佛法向东发展,修行之法向南播迁。周庄王和鲁庄公,亲见佛诞之夜的灿烂景色;汉明帝和晋明帝,都曾绘出如来的辉煌形象。从此佛经交迭译出,佛塔星罗棋布,佛图澄与罗什的教化广布华山以西,支道林与慧远相继游化江东地区。

原文翻译

正法既没,象教陵夷。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辩伪者,比微言于目论。于是马鸣幽赞,龙树虚求,并振颓纲,俱维绝纽。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师,九十六种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东被,教肄南移。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然后遗文间出,列刹相望,澄什结辙于山西,林远肩随乎江左矣。

正法之世已经过去,象法之时也渐衰落。穿凿附会异端邪说的部派,竟以违背佛法为得到大道;顺从谬误虚伪巧辩的#-666aa;们,竟用短浅之见来比譬微妙佛言。于是马鸣深入弘扬佛法,龙树虚心以求正道,一起整顿颓坏的纲纪,#-666cc;同系连绝毁的纽带。普现法云自真如境界,烦恼俗界如清晨般凉爽;智慧的太阳朗照大道,沉沉昏夜像春晓般光明。所以能使三十七品有折冲樽俎的威力,九十六种外道失去篱笆的坚固。然后佛法向东发展,修行之法向南播迁。周庄王和鲁庄公,亲见佛诞之夜的灿烂景色;汉明帝和晋明帝,都曾绘出如来的辉煌形象。从此佛经交迭译出,佛塔星罗棋布,佛图澄与罗什的教化广布华山以西,支道林与慧远相继游化江东地区。

【原文注释】

〔1〕正法:即证法。佛家谓如来灭度后,其教法住世,#-666aa;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故名“正法”。

〔2〕象教:象法。象,犹似,谓正法时过后,有教有行,似正法时,故称象法。陵夷:衰落。

〔3〕异端:指违背佛法的异端邪说。释迦涅槃百年之后,佛教社团出现明显#-666dd;裂,到五百年后,逐渐形成十八部。所谓异端,盖指此类。»

〔4〕:法。一:指道。一本谓气,后#-666aa;多以之称道。

〔5〕顺非:顺从谬误。《礼记·王制》:“学非而博,顺非而泽。”辩伪:虚伪巧辩。《礼记·王制》:“行伪而坚,言伪而辩。”

〔6〕微言:微妙佛言。《维摩诘经》:“于众言中,微妙第一。”目论:短浅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齐威王使者说越王:“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7〕马鸣:古印度佛教理论家,约生于一至二世纪时。初奉外道,后皈依佛教,著《佛所行赞》《大庄严论经》等,盛弘大乘佛教。幽:深。赞:明,弘扬。《周易·说卦》:“幽赞于#-666nn;明而生蓍。”

〔8〕龙树: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宗的建立者,约生于二至三世纪。著《中论》《大智度论》等,继马鸣之后,盛弘大乘法门。虚求:指虚心以求道。

〔9〕振颓纲:整顿颓坏的纲纪。

〔10〕维绝纽:维系绝毁的纽带。

〔11〕法云:佛家谓十地菩萨,以法身为云,普覆众生,受胜职位。胜职位即佛之位。《华严经》:“不坏法云,遍覆一切。”真际:指不生不灭的真如境界。《维摩诘经》:“同真际,等法性。”

〔12〕火宅:佛家法华七喻之一,喻烦恼的俗界。《法华经》:“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所烧,我皆拔济。”

〔13〕慧日:喻佛之智慧如太阳普照世间。康衢:四通八达的大道。《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

〔14〕重昏:沉沉昏夜。»

〔15〕三十七品:佛家正观修行的菩提#-666dd;法,包括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正勤(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维摩诘经》:“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

〔16〕九十六种:马鸣、龙树盛弘大乘佛教前,盛行的各种外道邪说。称为“六师外道”。藩篱:以竹木编成的篱笆。

〔17〕方广:佛教大乘经典,常以方广为号,以谓其义广大,犹如虚空,如《华严经》题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此以方广指大乘佛法。东被:谓向东发展。被,覆盖。

〔18〕教肄:谓佛家修行之法。肄,习。

〔19〕周鲁二庄:指周庄王(前696—前682年在位)和鲁庄公(前693—前662年在位)。

〔20〕:明,此用如动词,谓清楚地见到。夜景:指释迦牟尼托生时的景象。《瑞应经》:“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佛从右胁堕地。”释迦生于前六世纪,具体年代实不可考。《春秋·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春秋左传》:“恒星不见,夜明也。”鲁庄公七年(前687)正当周庄王十年,六朝佞佛者即以此夜景附会为佛诞瑞应。其实那时释迦尚未诞生,而四月辛卯当为四月五日,与四月八日佛诞之说亦不#-666ff;。鉴:照。

〔21〕汉晋两明:指汉明帝(58—75年在位)和晋明帝(323—325年在位)。

〔22〕:雕刻,绘画。丹青:绘画用的颜色。此指画像。据牟子《理惑论》载,汉明帝曾梦见#-666nn;#-666aa;,身有日光,飞在殿前,于是派人到大月氏抄佛经,在洛阳起佛寺,“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作佛像”。据李善注引何法盛《晋书》,晋明帝“好佛,手书形象”。

〔23〕遗文:指佛经。间:交迭。

〔24〕:梵语刹多罗的省称。指佛塔。

〔25〕:竺佛图澄,西域#-666aa;。西晋末到洛阳,后在前赵、后赵推行道化,广召弟子,著名佛教学者道安即其门人。什:鸠摩罗什,龟兹人。七岁出家,广习大乘经论。后秦时到长安,翻译大量大乘经论,一边译经,一边敷讲,门人号称三千,多成为佛教学者。结辙:车辙相联结,谓其教化之迹广布。山西:古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

〔26〕:支遁,号道林,俗姓关。晋朝名僧。少习清谈,二十五岁出家。对《庄子·逍遥游》颇有#-666ll;见。对《金刚经》所下#-666ii;夫最深。创小顿悟义。对东晋玄风有较大影响。远:慧远,俗姓贾。自幼好学,二十一岁出家。从道安游化各地。后率徒隐居庐山。长于般若学,主张导俗入真,被后#-666aa;追奉为净土宗初祖。肩随:摩肩相随,指二人年代相近。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