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西京杂记》 » 卷一 > 乐游苑

乐游苑原文解释

【原文】

乐游苑note-name:乐游苑1乐游苑:汉代著名苑囿,又名乐游原、乐游园,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雁塔区一带。《关中记》曰:“宣帝少依许氏,长于杜县。乐(崩)之后,葬于南(杜东)原,立庙于曲池之北亭,曰乐游原。”《三辅黄图》卷四曰:“乐游苑,在杜陵西北,宣帝#-666nn;爵三年(前59)春起。”《长安志》曰:“(乐游苑)居京城之最#guoxue666-com;,四望宽敞,城内了如指掌。”汉宣帝在此先建乐游苑,后又建了乐游庙,死后也葬于附近,号杜陵。李白《忆秦娥》即咏此苑,诗曰:“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汉书·宣帝纪》曰“起乐游苑”,颜师古注曰:“案其处则今之所呼乐游庙者是也,其余基尚可识焉。”苑,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和贵族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周礼·秋官·雍氏》曰:“#-666mm;山之为苑、泽之沉者。”许慎《说文解字》“艸部”曰:“苑,所以养禽兽。”段玉裁注曰:“《周礼·地官·囿#-666aa;》注:囿,今之苑。是古谓之囿,汉谓之苑也。《西都赋》上囿禁苑,《西京赋》作上林禁苑。”《淮南子·本经训》曰“侈苑囿之大”,高诱注曰:“有墙曰苑,无墙曰囿,所以畜禽兽也。”《汉书·高帝纪上》曰“故秦苑囿园池”,颜师古注曰:“养鸟兽曰苑,苑有垣曰囿,所以种植谓之园。”秦以前的苑皆为天然动物园,汉代时在北部与西部边区兴建苑数十处,主要牧养#-666kk;马,而建在长安附近的苑则是皇家游乐田猎之所。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三曰:“养鸟兽者通名苑,故谓之牧马处为苑。”何清谷校注《三辅黄图》卷四说:“秦汉时期的苑主要有两类:皇室御苑和牧师苑。两者性质不同:皇室御苑一般集中设在京畿地区,主要豢养珍禽异兽,是帝王的游乐场所,本卷所列其他各苑皆是;牧师苑则是一般设在适宜畜牧的边郡,以养马为主,兼养牛羊,是官营牧场。”自生玫瑰树 [sup] ,树下多苜蓿note-name:苜蓿2苜蓿:苜蓿(mù xu),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木粟、牧宿、怀风、光风、连枝草,主要用作饲料或肥料,其嫩叶可食。原产西域,据传是张骞出使西域后,由汉使自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引入。《史记·大宛列传》曰:“(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六曰:“《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所得蒲桃、胡葱、苜蓿。’《述异记》曰:‘张骞苜蓿园,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骞始于西国得之。’” [sup] 。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note-name:萧萧然3萧萧然:草木摇动的样子。 [sup] 。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note-name:茂陵4茂陵:汉代邑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距西安40公里,汉初属槐里茂乡,汉武帝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即坐落于此,故称茂陵。《三辅黄图》卷六曰:“武帝茂陵,在长安城西北八十里。建元二年(前139)初置茂陵邑。本槐里县之茂乡,故曰茂陵,周回三里。《三辅旧事》云:‘武帝于槐里茂乡,徙户一万六千,置茂陵,#guoxue666-com;一十四丈一百步。茂陵园有白鹤观。’”汉代皇帝即位后,先治陵、置县,并迁#-666ii;臣将相和地方豪强于此居住,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人谓之连枝草 [sup] 。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乐游苑里生长着野生玫瑰树,树下有许多苜蓿。苜蓿又叫怀风,当时有#-666aa;叫它光风。风吹进苜蓿丛中,苜蓿便随风摇曳。阳光照耀在苜蓿花上,花儿便增添了光彩,故称苜蓿为怀风。茂陵#-666aa;则叫它连枝草。

原文翻译

乐游苑自生玫瑰树 [/sup] ,树下多苜蓿 [/sup] 。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 [/sup] 。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 [/sup] 。

乐游苑里生长着野生玫瑰树,树下有许多苜蓿。苜蓿又叫怀风,当时有#-666aa;叫它光风。风吹进苜蓿丛中,苜蓿便随风摇曳。阳光照耀在苜蓿花上,花儿便增添了光彩,故称苜蓿为怀风。茂陵#-666aa;则叫它连枝草。

【原文注释】

〔1〕乐游苑:汉代著名苑囿,又名乐游原、乐游园,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雁塔区一带。《关中记》曰:“宣帝少依许氏,长于杜县。乐(崩)之后,葬于南(杜东)原,立庙于曲池之北亭,曰乐游原。”《三辅黄图》卷四曰:“乐游苑,在杜陵西北,宣帝#-666nn;爵三年(前59)春起。”《长安志》曰:“(乐游苑)居京城之最#guoxue666-com;,四望宽敞,城内了如指掌。”汉宣帝在此先建乐游苑,后又建了乐游庙,死后也葬于附近,号杜陵。李白《忆秦娥》即咏此苑,诗曰:“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汉书·宣帝纪》曰“起乐游苑”,颜师古注曰:“案其处则今之所呼乐游庙者是也,其余基尚可识焉。”苑,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和贵族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周礼·秋官·雍氏》曰:“#-666mm;山之为苑、泽之沉者。”许慎《说文解字》“艸部”曰:“苑,所以养禽兽。”段玉裁注曰:“《周礼·地官·囿#-666aa;》注:囿,今之苑。是古谓之囿,汉谓之苑也。《西都赋》上囿禁苑,《西京赋》作上林禁苑。”《淮南子·本经训》曰“侈苑囿之大”,高诱注曰:“有墙曰苑,无墙曰囿,所以畜禽兽也。”《汉书·高帝纪上》曰“故秦苑囿园池”,颜师古注曰:“养鸟兽曰苑,苑有垣曰囿,所以种植谓之园。”秦以前的苑皆为天然动物园,汉代时在北部与西部边区兴建苑数十处,主要牧养#-666kk;马,而建在长安附近的苑则是皇家游乐田猎之所。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三曰:“养鸟兽者通名苑,故谓之牧马处为苑。”何清谷校注《三辅黄图》卷四说:“秦汉时期的苑主要有两类:皇室御苑和牧师苑。两者性质不同:皇室御苑一般集中设在京畿地区,主要豢养珍禽异兽,是帝王的游乐场所,本卷所列其他各苑皆是;牧师苑则是一般设在适宜畜牧的边郡,以养马为主,兼养牛羊,是官营牧场。”

〔2〕苜蓿:苜蓿(mù xu),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木粟、牧宿、怀风、光风、连枝草,主要用作饲料或肥料,其嫩叶可食。原产西域,据传是张骞出使西域后,由汉使自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引入。《史记·大宛列传》曰:“(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六曰:“《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所得蒲桃、胡葱、苜蓿。’《述异记》曰:‘张骞苜蓿园,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骞始于西国得之。’”

〔3〕萧萧然:草木摇动的样子。

〔4〕茂陵:汉代邑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距西安40公里,汉初属槐里茂乡,汉武帝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即坐落于此,故称茂陵。《三辅黄图》卷六曰:“武帝茂陵,在长安城西北八十里。建元二年(前139)初置茂陵邑。本槐里县之茂乡,故曰茂陵,周回三里。《三辅旧事》云:‘武帝于槐里茂乡,徙户一万六千,置茂陵,#guoxue666-com;一十四丈一百步。茂陵园有白鹤观。’”汉代皇帝即位后,先治陵、置县,并迁#-666ii;臣将相和地方豪强于此居住,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