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深五尺原文解释
【原文】
元封二年1元封二年:前109年。元封,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因为前一年封禅泰山,故改年号。《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曰:“元鼎二年(前115)三月,雪,平地厚五尺。”《汉书·武帝纪》曰:“(元鼎二年)三月,大雨雪。”并未载有本条年份之事,故本条的年份或有误。 [sup] ,大寒,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蹜
2蜷蹜:蜷蹜(quán sù),脚爪蜷缩起来。蹜,收缩,卷曲。猬:指刺猬。如猬 [sup] ,三辅
3三辅:汉代长安京畿地区总称,汉武帝时#-666dd;该地区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颜师古注曰:“#-666hh;虔曰:‘皆治在长安城中。’师古曰:‘《三辅黄图》云京兆在尚冠前街东入,故中尉府,冯翊在太上皇庙西入,右扶风在夕阴街北入,故主爵府。长安以东为京兆,长陵以北为左冯翊,渭城以西为右扶风也。’”《三辅黄图》卷一曰:“秦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项籍灭秦,分其地为三……谓之三秦。汉#guoxue666-com;祖入关,定三秦,元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郡,复为内史。……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此为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内史为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其理俱在长安古城中。”《太平御览》卷一六四曰:“《三辅黄图》曰:(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说:“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666ff;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长安城中。”称三辅而不称呼太守,是为突出京畿地方官的特殊性。三辅负责治理京都长安京畿地区,所辖地区亦称三辅,官名与辖区郡名相同,辖境在今陕西中部。此称号沿袭至唐代。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sup] 。

【翻译】
元封二年,天气极端寒冷,积雪深达五尺,野地里的鸟兽都冻死了,牛马也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京畿地区百姓中,冻死的#-666aa;占总#-666aa;口的十#-666dd;之二三。
原文 | 翻译 |
元封二年 [/sup] ,大寒,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蹜如猬 [/sup] ,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sup] 。 | 元封二年,天气极端寒冷,积雪深达五尺,野地里的鸟兽都冻死了,牛马也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京畿地区百姓中,冻死的#-666aa;占总#-666aa;口的十#-666dd;之二三。 |
【原文注释】
〔1〕元封二年:前109年。元封,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因为前一年封禅泰山,故改年号。《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曰:“元鼎二年(前115)三月,雪,平地厚五尺。”《汉书·武帝纪》曰:“(元鼎二年)三月,大雨雪。”并未载有本条年份之事,故本条的年份或有误。
〔2〕蜷蹜:蜷蹜(quán sù),脚爪蜷缩起来。蹜,收缩,卷曲。猬:指刺猬。
〔3〕三辅:汉代长安京畿地区总称,汉武帝时#-666dd;该地区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颜师古注曰:“#-666hh;虔曰:‘皆治在长安城中。’师古曰:‘《三辅黄图》云京兆在尚冠前街东入,故中尉府,冯翊在太上皇庙西入,右扶风在夕阴街北入,故主爵府。长安以东为京兆,长陵以北为左冯翊,渭城以西为右扶风也。’”《三辅黄图》卷一曰:“秦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项籍灭秦,分其地为三……谓之三秦。汉#guoxue666-com;祖入关,定三秦,元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郡,复为内史。……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此为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内史为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其理俱在长安古城中。”《太平御览》卷一六四曰:“《三辅黄图》曰:(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说:“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666ff;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长安城中。”称三辅而不称呼太守,是为突出京畿地方官的特殊性。三辅负责治理京都长安京畿地区,所辖地区亦称三辅,官名与辖区郡名相同,辖境在今陕西中部。此称号沿袭至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