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周礼》 » 春官 宗伯 » 典瑞 > 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

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原文解释

【原文】

2.王晋大圭note-name:晋大圭1晋大圭:晋,通“搢”,插也。郑司农曰:“谓插于绅带之间。”大圭,天子所#-666hh;之圭。长三尺,首方,用以朝日。钱玄说:“这是特大的圭,长三尺,上略向内削,其上瑞如椎,方形。大圭亦谓之珽,或谓之玉笏,天子插在腰里的。”(《三礼通论》页249),执镇圭note-name:镇圭2镇圭:及下桓圭、信吏、躬圭、谷璧、蒲璧,参见本篇《大宗伯》。,缫藉五采五就note-name:缫藉五采、五就3缫藉五采、五就:缫藉,是圭的彩色衬垫。亦为圭饰,可保护玉器避免受损。缫,通“藻”,文彩。据郑《注》,圭垫以木制,外包皮革,皮革画五彩,故谓之缫(藻),因用于衬垫玉器故谓之藉。五采,孙诒让说是玄、黄、朱、白、苍五种颜色。五就,即五匝,一就为一匝。用五种颜色依次绕缫藉而画之,画五圈,备五彩,是为一就,即一匝。五匝为五就。,以朝日note-name:朝日4朝日:祭名。在国都东门外迎日而祭。孙诒让曰:“盖天子朝日之礼,每岁凡十有四举:一立春日,二春#-666dd;日,并十二月每月朔日为十四。十四者之中,唯春分之朝日为特祭,其礼尤重。”。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note-name:三采三就5三采三就:三采,谓朱、白、苍三色。三就,朱白苍三色各横绕画一圈叫一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note-name:二采再就6二采再就:二采,谓朱、绿二色。再就,将朱、绿二色各横绕画两圈。:以朝、觐、宗、遇note-name:朝、觐、宗、遇7朝、觐、宗、遇:四季朝见天子之礼名。参见《大宗伯》。、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note-name:瑑圭、璋、璧、琮8瑑圭、璋、璧、琮:瑑(zhuàn),玉器上雕刻的凸起花纹。璋、璧、琮,参见《大宗伯》。,缫皆二采note-name:二采9二采:据贾《疏》,亦朱、绿二色。一就,以覜聘note-name:覜聘10覜聘:覜(tiào)聘,覜,谓诸侯遣卿以大礼定期聘问天子。郑《注》曰:“大夫众来曰覜,寡来曰聘。”按,诸侯朝见天子以距离王畿远近#-666dd;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朝见一次,故一个朝见周期(十二年)内,第七、十一年只有一年一朝的诸侯前来,其他诸侯则派卿以大礼聘问。此即“覜”、“殷覜”、“视”。即如郑《注》说,众多诸侯的大夫都定期来聘问称覜;不定期来聘问称聘。参见《大宗伯》。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王腰插大圭,手执镇圭,圭垫上用玄黄朱白苍五种颜色横绕着画五匝,这样来行拜日礼。公手执桓圭,侯手执信圭,伯手执躬圭,圭垫都用朱白苍三种颜色横绕着画三匝;子手执谷璧,男手执蒲璧,璧垫都用朱绿两种颜色横绕着画两匝:这样来向王行春朝、秋觐、夏宗、冬遇和会同之礼。诸侯之间会见也是这样。刻有凸起花纹的圭、璋、璧、琮,它们的衬垫都是用两种颜色横绕着画一匝,在诸侯派遣大夫聘问王时使用。

原文翻译

2.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

王腰插大圭,手执镇圭,圭垫上用玄黄朱白苍五种颜色横绕着画五匝,这样来行拜日礼。公手执桓圭,侯手执信圭,伯手执躬圭,圭垫都用朱白苍三种颜色横绕着画三匝;子手执谷璧,男手执蒲璧,璧垫都用朱绿两种颜色横绕着画两匝:这样来向王行春朝、秋觐、夏宗、冬遇和会同之礼。诸侯之间会见也是这样。刻有凸起花纹的圭、璋、璧、琮,它们的衬垫都是用两种颜色横绕着画一匝,在诸侯派遣大夫聘问王时使用。

【原文注释】

〔1〕晋大圭:晋,通“搢”,插也。郑司农曰:“谓插于绅带之间。”大圭,天子所#-666hh;之圭。长三尺,首方,用以朝日。钱玄说:“这是特大的圭,长三尺,上略向内削,其上瑞如椎,方形。大圭亦谓之珽,或谓之玉笏,天子插在腰里的。”(《三礼通论》页249)

〔2〕镇圭:及下桓圭、信吏、躬圭、谷璧、蒲璧,参见本篇《大宗伯》。

〔3〕缫藉五采、五就:缫藉,是圭的彩色衬垫。亦为圭饰,可保护玉器避免受损。缫,通“藻”,文彩。据郑《注》,圭垫以木制,外包皮革,皮革画五彩,故谓之缫(藻),因用于衬垫玉器故谓之藉。五采,孙诒让说是玄、黄、朱、白、苍五种颜色。五就,即五匝,一就为一匝。用五种颜色依次绕缫藉而画之,画五圈,备五彩,是为一就,即一匝。五匝为五就。

〔4〕朝日:祭名。在国都东门外迎日而祭。孙诒让曰:“盖天子朝日之礼,每岁凡十有四举:一立春日,二春#-666dd;日,并十二月每月朔日为十四。十四者之中,唯春分之朝日为特祭,其礼尤重。”»

〔5〕三采三就:三采,谓朱、白、苍三色。三就,朱白苍三色各横绕画一圈叫一就。

〔6〕二采再就:二采,谓朱、绿二色。再就,将朱、绿二色各横绕画两圈。

〔7〕朝、觐、宗、遇:四季朝见天子之礼名。参见《大宗伯》。

〔8〕瑑圭、璋、璧、琮:瑑(zhuàn),玉器上雕刻的凸起花纹。璋、璧、琮,参见《大宗伯》。

〔9〕二采:据贾《疏》,亦朱、绿二色。

〔10〕覜聘:覜(tiào)聘,覜,谓诸侯遣卿以大礼定期聘问天子。郑《注》曰:“大夫众来曰覜,寡来曰聘。”按,诸侯朝见天子以距离王畿远近#-666dd;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朝见一次,故一个朝见周期(十二年)内,第七、十一年只有一年一朝的诸侯前来,其他诸侯则派卿以大礼聘问。此即“覜”、“殷覜”、“视”。即如郑《注》说,众多诸侯的大夫都定期来聘问称覜;不定期来聘问称聘。参见《大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