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周礼》 > 春官 宗伯

《周礼》春官 宗伯

春官系统掌“邦礼”,又谓之“礼官”,即掌礼事的官。其长为大宗伯,其副为小宗伯。其所属编制,官府六十,其职官分为七十种。大宗伯职文归纳为“五礼”(吉、凶、宾、军、嘉礼)、“九仪”、“六瑞”、“六挚”、“六器”。其下六十八属官,大体可分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掌礼事的官,包括肆师、郁人、鬯人、鸡人、司尊彝、司几筵、典瑞、典命、司服、典祀、守祧、世妇、内宗、外宗、冢人、墓大夫、职丧、都宗人、家宗人、神仕等。第二类是掌乐事的官,包括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大师、小师、瞽矇、视瞭、典同、磬师、钟师、笙师、镈师、 [缺字] 师、旄人,籥师,籥章、鞮 [缺字] 氏、典庸器、司干等。第三类是掌卜筮的官,包括大卜、卜师、龟人、菙氏、占人、筮人、占梦,视祲等。第四类是祝巫之官,包括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等。第五类是掌史及星历的官,包括大史、小史、冯相氏、保章氏、内史、外史、御史等。第六类是掌车旗的官,包括巾车、典路、车仆、司常等。第七类是掌宗庙宝器以及吏治文书收藏的官,包括天府一职。可见,春官职责主要掌礼。礼、乐二官数量占其大半。然而第二类的官,又掌学校教育,如《大司乐》“掌成均(大学)之法”,《大胥》“掌学士之版”等,此种职责似当属之地官。杨天宇先生推测,此盖因作者对职官的分工尚不够严密所致。

据孙诒让统计,春官共设职七十个。其人员编制数目,属于春官直属系统的,计卿一人,中大夫五人,下大夫二十四人,上士四十九人,中士一百五十人,下士二百七十五人,府一百零八人,史二百六十三人,胥一百五十八人,徒一千七百六十人,工一百零四人:凡正官自卿至庶人,总计二千七百九十七人。又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一百人,下瞽一百六十人,视瞭三百人, [缺字] 师舞者十六人:凡乐工等无爵者,总计六百一十六人。又奄八人,又世妇宫卿十二人,下大夫二十四人,中士四十八人,郑玄以为士人,今定为女官;女府十二人,女史十二人,奚九十六人,又女祧十六人,奚三十二人:凡女官女庶人,总计二百五十二人。此外,内宗、外宗、旄人舞者、男巫、女巫、以神仕者,并无员数。又都宗人,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家宗人,每家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皆有员数而无总数,不可计。大凡可计者三千六百七十三人。(《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94、1295页)

叙官
大宗伯
小宗伯
肆师
郁人
鬯人
鸡人
司尊彝
司几筵
天府
典瑞
典命
司服
典祀
守祧
世妇
内宗
外宗
冢人
墓大夫
职丧
大司乐
乐师
大胥
小胥
大史
小史
瞽矇
视祲
典同
磬师
钟师
笙师
菙氏
旄人
籥章
鞮x氏
典庸器
司干
大卜
卜师
龟人
占人
筮人
占梦
大祝
小祝
丧祝
甸祝
诅祝
司巫
男巫
女巫
冯相氏
保章氏
内史
外史
御史
巾车
典路
车仆
司常
都宗人
家宗人
神仕

叙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原文与解释 »

礼官之属: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郁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原文与解释 »

鬯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原文与解释 »

鸡人,下士一人,史一人,徒四人。原文与解释 »

司尊彝,下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司几筵,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原文与解释 »

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原文与解释 »

典命,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原文与解释 »

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御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其史百有二十人,府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原文与解释 »

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车仆,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都宗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家宗人,如都宗人之数。原文与解释 »

凡以神士者,无数,以其艺为之贵贱之等。原文与解释 »

司服,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原文与解释 »

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守祧,奄八人,女祧每庙二人,奚四人。原文与解释 »

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原文与解释 »

内宗,凡内女之有爵者。原文与解释 »

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原文与解释 »

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墓大夫,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原文与解释 »

职丧,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原文与解释 »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视瞭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磬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原文与解释 »

笙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原文与解释 »

镈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缺字] 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籥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鞮 [缺字] 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典庸器,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原文与解释 »

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原文与解释 »

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菙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原文与解释 »

占人,下士八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原文与解释 »

筮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原文与解释 »

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原文与解释 »

视祲,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原文与解释 »

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祝,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丧祝,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甸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原文与解释 »

诅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原文与解释 »

司巫,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原文与解释 »

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原文与解释 »

冯相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原文与解释 »

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原文与解释 »

大宗伯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原文与解释 »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原文与解释 »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原文与解释 »

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原文与解释 »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原文与解释 »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原文与解释 »

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原文与解释 »

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原文与解释 »

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原文与解释 »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原文与解释 »

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原文与解释 »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原文与解释 »

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原文与解释 »

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粢,诏大号,治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原文与解释 »

大宾客,则摄而载果。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王命诸侯,则傧。原文与解释 »

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原文与解释 »

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原文与解释 »

小宗伯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原文与解释 »

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原文与解释 »

辨庙祧之昭穆。原文与解释 »

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原文与解释 »

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原文与解释 »

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辨六粢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原文与解释 »

掌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原文与解释 »

掌四时祭祀之序事与其礼。原文与解释 »

若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省牲,视涤濯。祭之日,逆粢,省镬,告时于王,告备于王。凡祭祀、宾客,以时将瓒果。诏相祭祀之小礼。凡大礼,佐大宗伯。原文与解释 »

赐卿、大夫、士爵,则傧。原文与解释 »

小祭祀,掌事如大宗伯之礼。大宾客,受其将币之赍。原文与解释 »

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若军将有事,则与祭有司将事于四望。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馌兽于郊,遂颁禽。原文与解释 »

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原文与解释 »

王崩,大肆以秬鬯渳。及执事莅大敛、小敛,帅异族而佐。县衰冠之式于路门之外。及执事视葬献器,遂哭之。卜葬兆,甫竁,亦如之。既葬,诏相丧祭之礼。成葬而祭墓,为位。原文与解释 »

凡王之会同、军旅、甸、役之祷祠,肄仪,为位。国有祸灾,则亦如之。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原文与解释 »

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原文与解释 »

肆师

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展牺牲,系于牢,颁于职人。凡祭祀之卜日、宿、为期,诏相其礼。视涤濯亦如之。祭之日,表粢盛,告絜;展器陈,告备;及果,筑煮。相治小礼,诛其慢怠者。掌兆中、庙中之禁令。凡祭祀礼成,则告事毕。原文与解释 »

大宾客,莅筵几,筑煮,赞果将。大朝觐,佐傧,共设匪瓮之礼。飨、食授祭。原文与解释 »

与祝侯、禳于畺及郊。原文与解释 »

大丧,大渳以鬯,则筑煮。令外、内命妇序哭。禁外、内命男女之衰不中法者,且授之杖。原文与解释 »

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类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亦如之。凡师不功,则助牵主车。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原文与解释 »

尝之日,莅卜来岁之芟。狝之日,莅卜来岁之戒。社之日,莅卜来岁之稼。原文与解释 »

若国有大故,则令国人祭。岁时之祭祀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凡卿大夫之丧,相其礼。原文与解释 »

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凡国之小事,治其礼仪,而掌其事,如宗伯之礼。原文与解释 »

郁人

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凡祼玉,濯之,陈之,以赞祼事,诏祼将之仪与其节。凡祼事沃盥。原文与解释 »

大丧之渳,共其肆器。及葬,共其祼器,遂貍之。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原文与解释 »

鬯人

鬯人掌共秬鬯而饰之。原文与解释 »

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门用瓢赍,庙用脩,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概,凡疈事用散。原文与解释 »

大丧之大渳,设斗,共其衅鬯。凡王之齐事,共其秬鬯。凡王吊临,共介鬯。原文与解释 »

鸡人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夜呼旦以叫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原文与解释 »

司尊彝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诏其酌,辨其用,与其实。原文与解释 »

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原文与解释 »

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齐献酌,醴齐缩酌,盎齐涚酌,凡酒修酌。原文与解释 »

大丧,存奠彝。大旅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司几筵

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原文与解释 »

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祀先王昨席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诸侯祭祀,席蒲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雕几;昨席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左彤几。原文与解释 »

甸役,则设熊席,右漆几。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诸侯则纷纯,每敦一几。原文与解释 »

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原文与解释 »

天府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原文与解释 »

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原文与解释 »

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原文与解释 »

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原文与解释 »

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媺恶。原文与解释 »

若迁宝则奉之。原文与解释 »

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而藏之。原文与解释 »

典瑞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原文与解释 »

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原文与解释 »

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原文与解释 »

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谷圭以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原文与解释 »

典命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凡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原文与解释 »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原文与解释 »

司服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原文与解释 »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韦弁服;视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原文与解释 »

凡凶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其首服皆弁绖。大札、大荒、大灾素服。原文与解释 »

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原文与解释 »

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丧,共其复衣服,敛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陈序。原文与解释 »

典祀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政令。原文与解释 »

若以时祭祀,则帅其属而修除,征役于司隶而役之。及祭,帅其属而守其厉禁而跸之。原文与解释 »

守祧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原文与解释 »

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原文与解释 »

世妇

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原文与解释 »

诏王后之礼事。帅六宫之人共粢盛。相外、内宗之礼事。大宾客之飨、食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凡王后有拜事于妇人,则诏相。原文与解释 »

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妇掌之。原文与解释 »

内宗

内宗掌宗庙之祭祀荐加豆、笾,及以乐彻,则佐传豆、笾。宾客之飨、食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大丧,序哭者。哭诸侯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掌其吊临。原文与解释 »

外宗

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视豆笾,及以乐彻,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王后以乐羞粢则赞。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不与,则赞宗伯。原文与解释 »

小祭祀,掌事。宾客之事,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大丧,则叙外内朝莫哭者。哭诸侯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冢人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原文与解释 »

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原文与解释 »

大丧,既有日,请度甫竁,遂为之尸。及竁,以度为丘隧,共丧之窆器。及葬,言鸾车、象人。及窆,执斧以莅,遂入藏凶器,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凡祭墓为尸。原文与解释 »

凡诸侯及诸臣葬于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禁。原文与解释 »

墓大夫

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原文与解释 »

凡争墓地者,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以守之。原文与解释 »

职丧

职丧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莅其禁令,序其事。原文与解释 »

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赞主人。凡其丧祭,诏其号,治其礼。原文与解释 »

凡公有司之所共,职丧令之,趣其事。原文与解释 »

大司乐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原文与解释 »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原文与解释 »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原文与解释 »

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原文与解释 »

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臝物,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原文与解释 »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徵,应钟为羽,路鼓、路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原文与解释 »

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原文与解释 »

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原文与解释 »

大札、大凶、大灾、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原文与解释 »

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原文与解释 »

大丧,莅廞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原文与解释 »

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环拜以钟鼓为节。原文与解释 »

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貍首》为节,大夫以《采 [缺字] 》为节,士以《采蘩》为节。原文与解释 »

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凡国之小事用乐者,令奏钟鼓。凡乐成则告备。诏来瞽,皋舞。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令相。原文与解释 »

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令相,如祭之仪。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乐出入,令奏钟鼓。凡军大献,教恺歌,遂倡之。凡丧,陈乐器,则帅乐官。及序哭,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凡乐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原文与解释 »

大胥

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原文与解释 »

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原文与解释 »

小胥

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觥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原文与解释 »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原文与解释 »

大史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凡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原文与解释 »

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以贰六官,六官之所登。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原文与解释 »

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与执事卜日。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辨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原文与解释 »

大会同朝觐,以书协礼事。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大迁国,抱法以前。大丧,执法以莅劝防,遣之日读诔。凡丧事考焉。小丧赐谥。凡射事,饰中,舍筭,执其礼事。原文与解释 »

小史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原文与解释 »

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原文与解释 »

瞽矇

瞽矇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原文与解释 »

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原文与解释 »

视祲

视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鑴,四曰监,五曰暗,六曰瞢,七曰弥,八曰叙,九曰隮,十曰想。原文与解释 »

掌安宅叙降。正岁则行事,岁终则弊其事。原文与解释 »

典同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原文与解释 »

凡声:高声 [缺字] ,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韽,回声衍,侈声筰,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原文与解释 »

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凡和乐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磬师

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磬。原文与解释 »

钟师

钟师掌金奏。原文与解释 »

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原文与解释 »

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 [缺字] 》,士奏《采蘩》。原文与解释 »

掌鼙,鼓缦乐。原文与解释 »

笙师

笙师掌教吹竽、笙、埙、籥、箫、篪、篴、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原文与解释 »

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及葬,奉而藏之。大旅,则陈之。原文与解释 »

菙氏

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凡卜,以明火爇燋,遂吹其焌契,以授卜师,遂役之。原文与解释 »

x师

[缺字] 师掌教 [缺字] 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飨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旄人

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原文与解释 »

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原文与解释 »

籥章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原文与解释 »

鞮x氏

鞮 [缺字] 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祀则吹而歌之,燕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典庸器

典庸器掌藏乐器、庸器。及祭祀,帅其属而设筍虡,陈庸器。飨、食、宾射亦如之。大丧,廞筍虡。原文与解释 »

司干

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宾飨亦如之。大丧,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原文与解释 »

大卜

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原文与解释 »

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原文与解释 »

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原文与解释 »

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原文与解释 »

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龟;大祭祀,则视高命龟;凡小事,莅卜。原文与解释 »

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原文与解释 »

卜师

卜师掌开龟之四兆:一曰《方兆》,二曰《功兆》,三曰《义兆》,四曰《弓兆》。原文与解释 »

凡卜事视高,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原文与解释 »

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原文与解释 »

龟人

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曰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原文与解释 »

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原文与解释 »

上春衅龟,祭祀先卜。若有祭事,则奉龟以往。旅亦如之。丧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占人

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视吉凶。原文与解释 »

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原文与解释 »

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原文与解释 »

筮人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原文与解释 »

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原文与解释 »

占梦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原文与解释 »

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欧疫。原文与解释 »

大祝

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原文与解释 »

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说。原文与解释 »

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原文与解释 »

辨六号:一曰神号,二曰鬼号,三曰示号,四曰牲号,五曰粢号,六曰币号。原文与解释 »

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绝祭,八曰缭祭,九曰共祭。原文与解释 »

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原文与解释 »

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则执明水、火而号祝。原文与解释 »

隋衅、逆牲、逆尸,令钟鼓。右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来瞽,令皋舞,相尸礼。既祭,令彻。原文与解释 »

大丧,始崩,以肆鬯渳尸,相饭,赞敛,彻奠;言甸人读祷,付、练、祥,掌国事。原文与解释 »

国有大故、天灾,弥祀社稷,祷,祠。原文与解释 »

大师,宜于社,造于祖,设军社,类上帝,国将有事于四望,及军归献于社,则前祝。原文与解释 »

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原文与解释 »

禁督逆祀命者。颁祭号于邦国、都鄙。原文与解释 »

小祝

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弥灾兵,远罪疾。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逆粢盛,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彻,赞奠。原文与解释 »

大丧,赞渳,设熬,置铭。及葬设道赍之奠,分祷五祀。原文与解释 »

大师,掌衅、祈、号、祝。有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原文与解释 »

凡外内小祭祀、小丧纪、小会同、小军旅,掌事焉。原文与解释 »

丧祝

丧祝掌大丧劝防之事。及辟,令启。及朝,御柩,乃奠。及祖,饰棺,乃载,遂御。及葬,御柩出宫,乃代。及圹,说载,除饰。小丧亦如之。掌丧祭祝号。王吊,则与巫前。原文与解释 »

掌胜国邑之社稷之祝号,以祭祀、祷、祠焉。原文与解释 »

甸祝

甸祝掌四时之田表貉之祝号,舍奠于祖庙、祢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师甸,致禽于虞中,乃属禽。及郊,馌兽,舍奠于祖祢,乃敛禽。禂牲、禂马,皆掌其祝号。原文与解释 »

诅祝

诅祝掌盟、诅、类、造、攻、说、禬、禜之祝号。原文与解释 »

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原文与解释 »

司巫

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原文与解释 »

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馆。凡祭事,守瘗。凡丧事,掌巫降之礼。原文与解释 »

男巫

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原文与解释 »

冬堂赠,无方无筭。春招弭,以除疾病。原文与解释 »

女巫

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原文与解释 »

旱暵,则舞雩。原文与解释 »

若王后吊,则与祝前。原文与解释 »

冯相氏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原文与解释 »

保章氏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原文与解释 »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原文与解释 »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原文与解释 »

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原文与解释 »

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原文与解释 »

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原文与解释 »

内史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原文与解释 »

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原文与解释 »

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原文与解释 »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原文与解释 »

外史

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原文与解释 »

掌达书名于四方。原文与解释 »

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原文与解释 »

御史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原文与解释 »

巾车

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原文与解释 »

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钖,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原文与解释 »

王后之五路:重翟,钖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雕面,鹥总,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总,有握;辇车,组挽,有翣,羽盖。原文与解释 »

王之丧车五乘:木车,蒲蔽,犬 [缺字] ,尾櫜,疏饰,小服皆疏;素车,棼蔽,犬 [缺字] ,素饰,小服皆素;薻车,薻蔽,鹿浅 [缺字] ,革饰;駹车,雚蔽,然 [缺字] ,髤饰;漆车,藩蔽,豻 [缺字] ,雀饰。原文与解释 »

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原文与解释 »

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原文与解释 »

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凡赐阙之。毁折入赍于职币。原文与解释 »

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及葬,执盖从车,持旌。及墓,呼启关,陈车。小丧,共柩路,与其饰。原文与解释 »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原文与解释 »

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原文与解释 »

典路

典路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说。原文与解释 »

若有大祭祀,则出路,赞驾说。大丧、大宾客亦如之。凡会同、军旅、吊于四方,以路从。原文与解释 »

车仆

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 [缺字] 车之萃,轻车之萃。原文与解释 »

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会同亦如之。大丧廞革车。原文与解释 »

大射,共三乏。原文与解释 »

司常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原文与解释 »

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道车载旞,斿车载旌。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原文与解释 »

凡祭祀,各建其旗。会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大丧,共铭旌,建廞车之旌;及葬,亦如之。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甸亦如之。凡射,共获旌。原文与解释 »

都宗人

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原文与解释 »

正都礼与其服。原文与解释 »

若有寇戎之事,则保群神之壝。国有大故,则令祷、祠;既祭,反命于国。原文与解释 »

家宗人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原文与解释 »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原文与解释 »

神仕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原文与解释 »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