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钖,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原文解释
【原文】
2.王之五路:一曰玉路1玉路:郑《注》曰:“以玉饰诸末。”贾《疏》曰:“凡车上之材,于末头皆饰之。”按,以下金路、象路二车仿此。,钖
2钖:钖(yánɡ),又称当卢,马额上的半月形饰物,以韦(熟牛皮)为之而镂饰之以金。郑《注》曰:“钖,马面当卢刻金为之,所谓镂钖也。”,樊缨十有再就
3樊缨十有再就:樊,是“緐”(今作“繁”)的借字。《说文》曰:“緐,马髦(即马髦,马颈上的长毛)饰也。”缨,系于马#-666ee;的革带装饰。孙诒让曰:“以削革缀于緐,而下复绕胸而上,则似冠缨;缨之下有垂饰,则似冠緌。”就,一圈。孙诒让曰:“众采备匝为一就。”十有再就,郑《注》曰:“玉路之樊及缨,皆以五彩罽饰之十二就。”按,罽(jì),一种毛织品。就,匝也,,建大常
4大常:是一种正幅上画有日月徽号的旗。正幅下边缀有十二根旒(飘带),旒上画有龙。,十有二斿
5斿:斿(liú),同“旒”,旗正幅旁的飘带状饰物。,以祀;金路,钩
6钩:马颔下的装饰物。郑《注》曰:“娄颌之钩也。”孙诒让曰:“凡马颔间亦皆有革络,更以金饰之,则谓之钩也。”“盖即句曲维娄马颐颌之鞁(bèi)具。”按,句曲谓弯曲如钩,维娄即拴系,颐颌即马的颌部,鞁具是马首及马身装备等套车用器之总称。郑《注》又曰:“金路无锡有钩,亦以金为之。”,樊缨九就,建大旂
7大旂:大旂(qí),旂,同“旗”,是一种画有交龙徽号、缀有九根飘带的旗。,以宾,同姓
8同姓:同族兄弟。郑《注》曰:“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以#-666ii;德出封。”按,上博楚简逸诗《多薪》:“多#-666aa;多人,莫奴(如)(兄)(弟)。……(多人多人,)莫奴(如)同生(姓)。”可参考。(刘信芳《楚简帛通假汇释》,页568)以封;象路,朱
9朱:郑《注》曰:“象路无钩,以朱饰勒而已。”按,勒即笼头,朱饰盖画为朱色。,樊缨七就,建大赤
10大赤:一种画有隼鸟徽号、缀有七根飘带的旗。又名旟(yú)。金榜曰:“大赤即鸟隼(sǔn,鸟名,凶猛善飞。亦称“鹘”)。”,以朝,异姓
11姓:指婚姻之亲。郑《注》曰:“王甥舅。”以封;革路
12革路:即蒙有漆饰之革(犀牛皮)而无其他装饰的车。郑《注》曰:“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按,鞔(mán),蒙,覆盖。,龙勒
13龙勒:即駹勒,用杂饰以白黑二色的兽皮制成的马勒(笼头)。龙,当作“駹(mánɡ)”,谓杂有白黑二色毛的牲口。郑《注》曰:“龙,駹也。以白黑饰韦杂色为勒。”,条缨
14条缨:条,通“绦(tāo)”,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或绳子,可装饰衣物。郑《注》曰:“条,读为‘绦’。其樊及缨以绦丝饰之而五成。不言‘樊’字,盖脱尔。”五就,建大白
15大白:一种画有熊虎徽号、缀有五根飘带的旗。金榜曰:“大白即熊虎。”,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
16木路:车上不蒙犀牛皮,只漆成黑色。郑《注》曰:“不鞔以革,漆之而已。”,前樊鹄缨
17前樊鹄缨:用浅黑色牛皮饰樊,用白色牛皮饰缨。前,通“翦”,谓浅黑色。鹄,《释文》曰:“白也。”郑《注》曰:“前,读为缁翦之‘翦’。翦,浅黑也。木路无龙勒,以浅黑饰韦为樊,鹄色饰韦为缨。不言就数,饰与革路同。”,建大麾
18大麾:又名旐(zhào),一种画有龟蛇徽号、缀有四根飘带的旗。金榜曰:“大麾即龟蛇。”,以田,以封蕃国
19蕃国:建于九州之外的国家,包括夷#-666hh;、镇服、蕃服。受封于天子,为九州之藩篱屏障。《大行#-666aa;》:“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翻译】
王的五种车:一是玉路,驾车的马有用金镂饰的当卢,还有繁和缨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十二匝作装饰,车上树着大常旗,大常旁饰有十二根飘带,用以祭祀;二是金路,驾车的马身上装饰有金饰的钩,还有樊和缨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九匝作装饰,车上树大旂旗,用于会见宾客,赏赐同姓诸侯;三是象路,驾车的马身上配有朱饰的笼头,还有樊和缨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七匝作装饰,车上树着大赤旗,用于每天上朝,赏赐异姓诸侯;四是革路,驾车的马身上配有白黑二色皮革做成的马笼头,还有樊和缨均以五彩丝绦缠绕五匝作装饰,车上树着大白旗,用于#-666kk;事,用于赏赐守卫四方的诸侯;五是木路,驾车的马身上有浅黑色牛皮装饰的樊和白色牛皮装饰的缨,车上树着大麾旗,用于田猎,用于赏赐九州外的蕃国诸侯。
原文 | 翻译 |
2.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钖,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 王的五种车:一是玉路,驾车的马有用金镂饰的当卢,还有繁和缨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十二匝作装饰,车上树着大常旗,大常旁饰有十二根飘带,用以祭祀;二是金路,驾车的马身上装饰有金饰的钩,还有樊和缨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九匝作装饰,车上树大旂旗,用于会见宾客,赏赐同姓诸侯;三是象路,驾车的马身上配有朱饰的笼头,还有樊和缨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七匝作装饰,车上树着大赤旗,用于每天上朝,赏赐异姓诸侯;四是革路,驾车的马身上配有白黑二色皮革做成的马笼头,还有樊和缨均以五彩丝绦缠绕五匝作装饰,车上树着大白旗,用于#-666kk;事,用于赏赐守卫四方的诸侯;五是木路,驾车的马身上有浅黑色牛皮装饰的樊和白色牛皮装饰的缨,车上树着大麾旗,用于田猎,用于赏赐九州外的蕃国诸侯。 |
【原文注释】
〔1〕玉路:郑《注》曰:“以玉饰诸末。”贾《疏》曰:“凡车上之材,于末头皆饰之。”按,以下金路、象路二车仿此。
〔2〕钖:钖(yánɡ),又称当卢,马额上的半月形饰物,以韦(熟牛皮)为之而镂饰之以金。郑《注》曰:“钖,马面当卢刻金为之,所谓镂钖也。”
〔3〕樊缨十有再就:樊,是“緐”(今作“繁”)的借字。《说文》曰:“緐,马髦(即马髦,马颈上的长毛)饰也。”缨,系于马#-666ee;的革带装饰。孙诒让曰:“以削革缀于緐,而下复绕胸而上,则似冠缨;缨之下有垂饰,则似冠緌。”就,一圈。孙诒让曰:“众采备匝为一就。”十有再就,郑《注》曰:“玉路之樊及缨,皆以五彩罽饰之十二就。”按,罽(jì),一种毛织品。就,匝也,
〔4〕大常:是一种正幅上画有日月徽号的旗。正幅下边缀有十二根旒(飘带),旒上画有龙。»
〔5〕斿:斿(liú),同“旒”,旗正幅旁的飘带状饰物。
〔6〕钩:马颔下的装饰物。郑《注》曰:“娄颌之钩也。”孙诒让曰:“凡马颔间亦皆有革络,更以金饰之,则谓之钩也。”“盖即句曲维娄马颐颌之鞁(bèi)具。”按,句曲谓弯曲如钩,维娄即拴系,颐颌即马的颌部,鞁具是马首及马身装备等套车用器之总称。郑《注》又曰:“金路无锡有钩,亦以金为之。”
〔7〕大旂:大旂(qí),旂,同“旗”,是一种画有交龙徽号、缀有九根飘带的旗。
〔8〕同姓:同族兄弟。郑《注》曰:“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以#-666ii;德出封。”按,上博楚简逸诗《多薪》:“多#-666aa;多人,莫奴(如)(兄)(弟)。……(多人多人,)莫奴(如)同生(姓)。”可参考。(刘信芳《楚简帛通假汇释》,页568)
〔9〕朱:郑《注》曰:“象路无钩,以朱饰勒而已。”按,勒即笼头,朱饰盖画为朱色。
〔10〕大赤:一种画有隼鸟徽号、缀有七根飘带的旗。又名旟(yú)。金榜曰:“大赤即鸟隼(sǔn,鸟名,凶猛善飞。亦称“鹘”)。”
〔11〕姓:指婚姻之亲。郑《注》曰:“王甥舅。”
〔12〕革路:即蒙有漆饰之革(犀牛皮)而无其他装饰的车。郑《注》曰:“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按,鞔(mán),蒙,覆盖。
〔13〕龙勒:即駹勒,用杂饰以白黑二色的兽皮制成的马勒(笼头)。龙,当作“駹(mánɡ)”,谓杂有白黑二色毛的牲口。郑《注》曰:“龙,駹也。以白黑饰韦杂色为勒。”
〔14〕条缨:条,通“绦(tāo)”,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或绳子,可装饰衣物。郑《注》曰:“条,读为‘绦’。其樊及缨以绦丝饰之而五成。不言‘樊’字,盖脱尔。”
〔15〕大白:一种画有熊虎徽号、缀有五根飘带的旗。金榜曰:“大白即熊虎。”
〔16〕木路:车上不蒙犀牛皮,只漆成黑色。郑《注》曰:“不鞔以革,漆之而已。”
〔17〕前樊鹄缨:用浅黑色牛皮饰樊,用白色牛皮饰缨。前,通“翦”,谓浅黑色。鹄,《释文》曰:“白也。”郑《注》曰:“前,读为缁翦之‘翦’。翦,浅黑也。木路无龙勒,以浅黑饰韦为樊,鹄色饰韦为缨。不言就数,饰与革路同。”
〔18〕大麾:又名旐(zhào),一种画有龟蛇徽号、缀有四根飘带的旗。金榜曰:“大麾即龟蛇。”
〔19〕蕃国:建于九州之外的国家,包括夷#-666hh;、镇服、蕃服。受封于天子,为九州之藩篱屏障。《大行#-666aa;》:“九州之外谓之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