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周礼》 » 春官 宗伯 » 大司乐 > 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

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原文解释

【原文】

7.凡乐事大祭祀宿县note-name:宿县1宿县:宿,谓祭之前夕。县,同“悬”。指悬挂钟磬等敲击乐器于簨虡(乐器支架)之上。,遂以声展之note-name:以声展之2以声展之:郑《注》曰:“叩听其声,具陈次之,以知完不。”王出入则令奏《王夏》note-name:王出入则令奏《王夏》3王出入则令奏《王夏》:王出入,以及下言尸、牲出入,据贾《疏》,皆谓出入庙门。《王夏》,及下《肆夏》、《昭夏》,郑《注》曰:“三《夏》皆乐章名。”;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note-name:其他4其他:谓天子出入则令奏《王夏》,宾客出入则令奏《肆夏》。郑《注》曰:“谓王出入、宾客出入,亦奏《王夏》、《肆夏》。”皆如祭祀。大射note-name:大射5大射:王为选择助祭者而举行的射礼。,王出入note-name:出入6出入:据孙诒让说,此大射是在辟雍(即大学)中举行的,故亦出入于此。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note-name:《驺虞》7《驺虞》:《诗经·召南》之一篇。天子射箭时,以《驺虞》为节拍。;诏诸侯note-name:诸侯8诸侯:谓参加大射者。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note-name:王大食,三宥9王大食,三宥:郑《注》曰:“大食,朔月、月半以乐侑食时也。侑犹劝也。”谓王每月初一、十五加牲盛馔,其礼胜于常日,需三次奏钟鼓以劝食。,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note-name:大献10大献:出师得胜,告捷于祖庙。郑《注》曰:“献捷于祖。”,则令奏恺乐note-name:恺乐11恺乐:即凯旋之乐。恺,《说文》作“岂”,今通作“凯”。郑《注》曰:“献#-666ii;之乐。”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凡是演奏音乐的事,大祭祀时,就在祭祀前夕把乐器悬挂起来,依次陈列并试奏检查乐器有无缺损。祭祀时王出入庙门就下令演奏《王夏》;尸出入庙门就下令演奏《肆夏》;牲出入时就下令演奏《昭夏》。率领国子表演舞蹈。招待宾客举行大飨礼时没有牵牲入庙的礼节,其他都和祭祀时一样。举行大射礼时,王出入辟雍就下令演奏《王夏》,等到王射箭时,就下令演奏《驺虞》;告知诸侯手持弓矢舞蹈。每逢初一、十五王大食时,要三次奏乐以劝王进食,都下令演奏钟鼓。王出征凯旋向宗庙列祖列宗大献战#-666ii;,就下令演奏凯旋的乐曲。

原文翻译

7.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

凡是演奏音乐的事,大祭祀时,就在祭祀前夕把乐器悬挂起来,依次陈列并试奏检查乐器有无缺损。祭祀时王出入庙门就下令演奏《王夏》;尸出入庙门就下令演奏《肆夏》;牲出入时就下令演奏《昭夏》。率领国子表演舞蹈。招待宾客举行大飨礼时没有牵牲入庙的礼节,其他都和祭祀时一样。举行大射礼时,王出入辟雍就下令演奏《王夏》,等到王射箭时,就下令演奏《驺虞》;告知诸侯手持弓矢舞蹈。每逢初一、十五王大食时,要三次奏乐以劝王进食,都下令演奏钟鼓。王出征凯旋向宗庙列祖列宗大献战#-666ii;,就下令演奏凯旋的乐曲。

【原文注释】

〔1〕宿县:宿,谓祭之前夕。县,同“悬”。指悬挂钟磬等敲击乐器于簨虡(乐器支架)之上。

〔2〕以声展之:郑《注》曰:“叩听其声,具陈次之,以知完不。”

〔3〕王出入则令奏《王夏》:王出入,以及下言尸、牲出入,据贾《疏》,皆谓出入庙门。《王夏》,及下《肆夏》、《昭夏》,郑《注》曰:“三《夏》皆乐章名。”

〔4〕其他:谓天子出入则令奏《王夏》,宾客出入则令奏《肆夏》。郑《注》曰:“谓王出入、宾客出入,亦奏《王夏》、《肆夏》。”

〔5〕大射:王为选择助祭者而举行的射礼。

〔6〕出入:据孙诒让说,此大射是在辟雍(即大学)中举行的,故亦出入于此。»

〔7〕《驺虞》:《诗经·召南》之一篇。天子射箭时,以《驺虞》为节拍。»

〔8〕诸侯:谓参加大射者。»

〔9〕王大食,三宥:郑《注》曰:“大食,朔月、月半以乐侑食时也。侑犹劝也。”谓王每月初一、十五加牲盛馔,其礼胜于常日,需三次奏钟鼓以劝食。

〔10〕大献:出师得胜,告捷于祖庙。郑《注》曰:“献捷于祖。”

〔11〕恺乐:即凯旋之乐。恺,《说文》作“岂”,今通作“凯”。郑《注》曰:“献#-666ii;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