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五 翻译 第2节
齐国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国军队攻打燕国,夺取中阳;又攻打韩国,夺取注人。
齐襄王去世,他的儿子田建即位。田建年少,国事都由君王后决定。
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264)
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263年)
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264年)
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攻取九座城池,斩杀五万人。
田单任赵国国相。
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夺取南阳;又攻打太行山道,断绝了通道。
楚顷襄王病重。黄歇对应侯范睢说:“现在楚王的病恐怕很难好了,秦国不如送楚太子回国。太子要是能即位,一定会好好事奉秦国,感谢您的恩德,这样可以与邻国亲善,又可以得到一个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的帮助。如果不送太子回国,那太子就只是咸阳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罢了。楚国改立一个君王,必定不会事奉秦国,这样秦国就会失去一个友邦,又与一个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失和,不是上策啊。”应侯范睢把此话报告秦王。秦王说:“让太子的老师先去探望楚王的病情,等他回来再商议。”黄歇与楚太子谋划说:“秦国留下太子,是想来换取利益。现在太子的力量不能对秦国有利,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都在楚国,如果楚王去世,太子不在国中,阳文君的儿子必定会被立为继承人,太子就不能奉祀祖业了。太子不如逃离秦国,与使者一起逃出去。我留在这里,以死来抵挡秦王!”太子于是换上衣服装成楚国使者的车夫逃出关外,而黄歇则守在太子的馆舍中,常称太子生病而谢绝来客。他估计太子已经走远了,就自己去跟秦王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国,走了很远了。黄歇情愿被赐死罪。”秦王大怒,想照他的话处理。应侯范睢说:“黄歇作为人臣,献出生命救他的主子,楚太子即位的话,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赦免黄歇无罪而让他回去,以与楚国亲善。”秦王听从了他的话。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之后,秋天,楚顷襄王去世,楚考烈王即位。任黄歇为国相,把淮河以北的领地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262年)
楚国献出州陵给秦国,以求两国和平相处。
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攻取野王。上党与外界的通道被断绝,上党郡守冯亭与上党的百姓商议说:“去郑的道路已经断绝,秦国军队每天都在进攻,韩国不能应战,不如将上党归顺赵国。赵国要是接受我们,秦国一定会攻打他们;赵国被秦兵侵犯,必定会与韩国亲善。韩、赵两国联为一体,就可以抵抗秦兵。”于是派使者去告诉赵国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想把它加入秦国,但上党的官员和百姓都想归属赵国,不愿归属秦国。我们现在有城邑十七个,愿意献给大王!”赵王把此事告诉平阳君赵豹,赵豹说:“圣人认为无缘无故得到的利益会带来灾祸。”赵王说:“别人喜欢我的仁德,怎能说是无缘无故呢?”回答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切断道路,使他们不能相通,本来以为可以坐着接受上党投降。韩国人之所以不加入秦国,就是想嫁祸给赵国。秦国付出了劳动而赵国却接收利益,即使我们的国家强大,那也不能从弱小国家的手中得到土地,况且我们是弱小的国家,又怎能从强大的秦国得到土地!这难道不是无缘无故吗?不如不接受上党。”赵王又把此事告诉平原君赵胜,平原君请求赵王接受上党。赵王于是派赵胜前去接收土地,把三个拥有万户百姓的城邑封给原上党的太守,称其为华阳君;又把三个拥有千户百姓的城市封给他的县令,封其为侯;官吏和地方人士都加爵三级。冯亭流着眼泪不接见赵国使者,说:“我不忍心出卖君主的土地而享用俸禄啊!”
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年)
秦国左庶长王龁攻打上党,把上党攻下。上党的百姓逃到赵国。赵国派廉颇在长平驻军,以接应上党的百姓。王龁于是出兵攻打赵国。赵军迎战,相战几次都不能取胜,损失一员副将和四名都尉。赵王与楼昌、虞卿谋划,楼昌请求派地位高的大使前去秦国请和。虞卿说:“现在和与不和的控制权都在秦国,秦国一定要攻破赵军的话,即使前去求和,秦国将领也不会听从。我们不如派使者用贵重宝物去拉拢楚国、魏国,楚国、魏国接受的话,秦国就会怀疑诸侯各国合纵抗秦,那样请和才可以成功。”赵王不听虞卿的意见,派郑朱到秦国请和,秦国接待了郑朱。赵王对虞卿说:“秦国接待郑朱了。”虞卿回答说:“大王必定还没有请和成功而赵军就被攻破了。为什么呢?因为各国前去祝贺秦国作战胜利的人都在秦国了。郑朱是贵人,秦王、应侯必定会把郑朱前来请和的事告诉诸侯各国,诸侯各国看到赵王去向秦国请和,必定不会出兵援救赵国。秦国知道诸侯各国都不来援救赵国,那么讲和就不能成功了。”不久,秦国果然宣扬郑朱来请和而不与赵国和谈。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而不出去作战。赵王认为廉颇多次损兵折将后更加胆怯,不敢出去迎战,很生气,多次责备他。应侯范睢又派人用千金到赵国行使反间计,说:“秦国所惧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将领!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就要投降了!”赵王于是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领。蔺相如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名气就任用为将领,这就像是用胶粘住了调弦的琴柱再鼓瑟啊!赵括只知道诵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不听。当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以为天下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不能难倒他,但也不说他的兵法好。赵括的母亲问他原因,赵奢说:“用兵,就是出生入死啊,而赵括却轻易谈论。假使赵国不任他为将领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任用他,打败赵军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要出发时,他的母亲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任用。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起初我事奉赵括的父亲,他当时做将领,亲自捧着饭招待的有几十位,和他成为朋友的有几百位。大王及宗室王族赏赐给他的东西,他全部分给将士;他从接受命令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旦做了将领,就向东坐着接受拜见,军官没人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给他的金钱绸缎,他全部拿回去藏在家里,每天都去察看便宜多利的田宅,能买的就购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的心思完全不同,请求大王不要派他任将领!”赵王说:“请不要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便说:“如果赵括有不称职之处,请求不要连累到我。”赵王准许了赵母的请求。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被任为赵国的将领,便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敢泄露武安君为上将军的,斩首!”赵括到军中,全部更改了原来的规定,改换军官,出兵攻打秦军。武安君假装战败逃走,布置好两支奇兵加以截击。赵括乘胜追击,到达秦军壁垒,壁垒坚守,不能攻进;秦军二万五千人的奇兵断绝了赵军后路,又有五千人的骑兵断绝了赵军返回壁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运送粮食的道路也断绝了。武安君发动轻兵前去攻击,赵军战斗不利,于是筑建壁垒等待救援的军队。秦王听说赵军运送粮食的通道已经断绝,便亲自到河内发动十五岁以上的百姓赶赴长平,阻断赵国救兵及粮食。齐国、楚国前去援救赵国。赵军缺乏粮食,于是向齐国请求接济粟米,齐王没有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一道防御屏障,就像是牙齿和嘴唇,唇亡则齿寒;现在赵国如果灭亡,明天灾祸就会波及齐国、楚国了。援救赵国的要务,应该像捧着漏水的瓦去浇烧焦了的铁锅,刻不容缓。况且援救赵国,是崇高的道义;击退秦军,是显扬名声的好事。用道义援救亡国,用威势击退强大的秦国。不致力于这件事情反而爱惜粟米,这样为国家打算是个大错!”齐王没有听从。九月,赵军断绝粮食四十六天了,士兵们都暗中互相残杀为食。秦军突然来攻打壁垒,赵军想分为四支队伍冲出去,反复进攻四五次,都不能冲出去。赵括亲自率领精锐士兵进行肉搏战,被秦兵射死。赵军大败,士兵四十万人全部投降。武安君说:“秦国已经攻克上党,上党的人民不愿意归属秦国而去归属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叛乱。”于是使用奸诈的手段把赵国士兵全部活埋,只送年纪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回到赵国。前后共斩杀俘虏四十五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