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二 翻译
起强圉作噩(公元前204年),尽著雍阉茂(公元前203年),凡二年。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
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带领几万士兵向东攻打赵国。赵王歇和成安君陈馀听说后,便在井陉口聚集军队,号称二十万大军。
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着胜势离开本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交战,他们的锋芒不可阻挡。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士兵会面有饥色;士兵临时捡拾柴草来烧火做饭,军队会经常吃不饱。’现在井陉这条路,车辆无法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走;行军队伍走几百里后,按照这个形势,随军的粮草必定落在队伍的后面。希望您借给我三万人作为突击队,从小路去断绝他们的粮草等物资;您挖深壕沟、高筑壁垒,不要与他们交战。这样的话,他们向前不能战斗,后退又无路可回,野外没有什么可以掠取的东西,不到十天,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以送到您的帐前了;不然的话我们一定会被他们二人俘虏。”成安君曾自称是正义的军队,不会使用诈谋诡计,他说:“韩信的兵力少而且疲惫不堪,像这种情况我们还躲避而不出击,各诸侯会认为我胆怯而轻易就来攻打我了。”
韩信派人暗中刺探,得知成安君不采用广武君的计策,非常高兴,于是便敢率军前去攻打。军队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驻扎。半夜时,命令部队出发进攻,挑选轻骑兵两千人,每人手拿一面红色的军旗,从小路上了萆山,观望赵军的动向。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看到我军败退逃走,一定会空出军营,让所有士兵来追赶我们;到那时你们就快速进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立起汉军的红旗。”又命他的副将送食物给将士,说:“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众将领们都不相信,都假意回答说:“好。”韩信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的地方建好壁垒,而且他们没有看见我们大将的军旗和战鼓,一定不肯攻击我们的先锋部队,他们害怕我们到了险阻的地方就撤回去。”韩信于是派一万人做先锋部队,出营寨后,背向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后都大笑。天刚亮的时候,韩信打出大将的军旗和战鼓,敲打着鼓开出了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迎击,双方交战了很长时间。于是韩信和张耳假装丢下军旗和战鼓,逃回河边的阵营中;河边的先锋部队打开营门让他们进去,又快速迎战赵军。赵军果然空出军营,全部来争抢汉军抛下的军旗和战鼓,追逐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营后,所有士兵都拼死奋战,赵军不能将他们打败。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一起等到赵军空出军营去追逐战利品时,立刻冲进赵军营地,把所有赵军的旗帜都拔掉,立起两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已经不能抓到韩信等人,便想回到营地,但营地中都是汉军的红旗,赵军看见后大为吃惊,以为汉军已经捉到赵军的将领了,士兵们于是大乱,纷纷逃跑,赵军将领虽然斩杀逃兵,但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泜水边斩杀了成安君,活捉了赵王歇。将领们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后,趁机问韩信说:“兵法说:‘布军列阵时右边和背后要靠着山川丘陵,前面和左边临近水泽。’而现在将军您却让我们背水排开阵势,还说‘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不信服,但竟然最后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这种战术也在兵法上,只是你们没有察觉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率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正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老百姓去作战’。这种情势必要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各自为生存而战。如果给他们留下逃生的机会,他们都会逃走,难道还可以用他们去作战吗!”将领们都非常佩服,说:“好!这不是我们所能做到的!”
韩信用千金招募能活捉广武君李左车的人。有人把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亲自为他松绑,让他朝东坐着,并把他当作老师来事奉。他问李左车说:“我想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伐齐国,怎样做才会成功呢?”广武君推辞说:“我不过是一个被打败的俘虏,怎么有资格来谋划大事啊!”韩信道:“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天下,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而在秦国时聪明,只是在于国君用不用他,听信不听信罢了。如果果真让成安君陈馀听从了您的计策,像我韩信这样的人也早已经被俘虏了。只是因为他没有采用您的意见,所以我才能够事奉您啊。现在我非常诚心地想听从您的计策,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如今将军您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生擒夏说;向东攻下井陉口,一个早上都不到就打败了赵军二十万人,诛杀了成安君;名声闻名海内,声威震动天下,使农民们没有不放下农具停止耕种,只顾着想穿好的吃好的,侧耳等着您进军的命令,这是将军您的长处。但是百姓已经非常劳苦,士兵们也已经非常疲劳,实际很难再用他们去作战了。现在将军您想要调动疲倦困乏的士兵去驻扎到燕国坚固的城池下面,想打打不了,想攻却又攻不下,军情被敌人发现,形势就处于下风了;如此时间一长,粮食就会耗尽。燕国都不能屈服,齐国必定会加强自身的武力在边境抵抗您。这样的话,与燕、齐两国互相对峙而攻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胜负的趋势就不分明了,这是将军您的短处。善于用兵的人,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他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他人的短处。”韩信说:“那我该怎么办呢?”李左车回答说:“现在为将军您打算,不如按兵不动,让士兵们休息,镇守赵地并安抚赵国的百姓,那么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都会有人送来牛肉和美酒,来犒劳众将士;然后面向北方通往燕的道路摆出要进攻的架势,并派能言善辩的人拿着一封信去向燕国展示自己的长处,燕国必定不敢不听从。燕国顺服之后,就向东靠近齐国,这时候即使有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为齐国出计策了。这样的话,天下大事就可以图谋了。用兵之法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而后才付诸实际行动的,我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韩信说:“好!”便听从了李左车的计策,派使者到燕国去,燕国听到风声就立即投降了;韩信又派使者去回报汉王,并请求让张耳做赵王,汉王答应了。楚国多次派遣突击队渡过黄河攻击赵国,张耳、韩信前来救援赵国,乘机在奔波中平定了赵国的城邑,然后发兵去增援汉王。
甲戌晦日,发生了日食。
十一月癸卯晦日,发生了日食。
汉军谒者随何来到九江,九江的太宰招待他,过了三天也没有见到九江王黥布。随何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肯接见我,必定是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的缘故。这正是我出使来这里的原因。假如我能见到九江王,如果我说的是对的,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如果我说的是错的,就让我们这二十人在九江的街市上被斩首,这样就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交好了。”太宰于是把随何的话报告给了九江王。九江王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恭敬呈上书信给大王,是因为我们私下里很奇怪大王您和楚王怎么那么亲近?”九江王说:“我是面朝北而以臣子之礼事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项王同列为诸侯,而您面朝北以臣子之礼事奉他,必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依靠了。项王攻打齐国,自己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材,在士卒前面去冲杀。大王您应该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做楚军的前锋;现在您却只发动四千人去援助楚军。面朝北而事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应该这样做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有离开齐地,您应该率领九江的全部兵力渡过淮河,日夜不停地赶往彭城与汉军会战;可您拥有万人的兵力,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哪一方胜利。那些把国家托付给别人的人,本来应该这样做吗?大王您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把国家牢固握在自己手中,我私下里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是因为汉弱小。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却认为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因为它违背了盟约而又杀了义帝。而汉王收降诸侯后,回军守住成皋、荥阳,运来蜀、汉的粮食,挖深沟,建营垒,分派士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却深入敌国梁八九百里,老弱残兵要从千里之外把粮食运来。汉军坚守不出战,这样的话,楚军进军就不能攻取,退兵又不能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值得依靠的。假如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就会人人自危而互相救援。这样楚军的强大,正好可以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跟它抗衡。所以楚军不如汉军,这个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大王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而把自身托付给即将灭亡的楚国,我私下对您感到困惑!我并不是认为九江的兵力足以让楚军灭亡,而是认为您要是起兵背叛楚国,项王一定会留下来;只要留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我请求跟您一起提剑归附汉王,汉王必定会分割土地而封您为大王,又何况九江必定仍然是属于大王您所有啊。”九江王听后说:“那就遵命吧。”于是暗中答应随何背叛楚而归附汉,但一时还不敢泄漏消息。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