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十八 翻译
起上章涒滩(公元前61年),尽玄黓阉茂(公元前59年),凡三年。
中宗孝宣皇帝中
神爵元年(庚申,公元前61年)
春季正月,汉宣帝第一次到甘泉宫去,在泰畤祭祀天神。三月,到河东郡,祭祀后土神。汉宣帝十分羡慕汉武帝时的旧例,小心谨慎地遵从斋戒祭祀的礼仪,还听取方士的建议增修了不少祭坛、神祠;汉宣帝听闻益州有金马神和碧鸡神,可以通过祭礼请到,因此派谏大夫蜀郡人王褒带着皇帝符节前去寻访。
当初,汉宣帝得知王褒十分有才能,于是召见他,让他作了一篇《圣主得贤臣颂》。文中这样说到:“贤才,为国家的工具。任用的官吏贤能,既能够办事简易,也能够广泛地获得很好的效果;所用的工具锋利,就可以花费更少的力量获得更多的成果。所以,要是工匠所用的工具不够锋利,那么就会劳筋动骨,整日辛劳;而所用的工具精巧,就可以锻造出‘干将’宝剑。要是让视力极佳的离娄负责测量,鲁班负责刻画墨线,哪怕是修建五层的高台,测量百丈面积,也不会出现差错,这是用人得当的结果。蠢人骑劣马,就算把马嘴都勒破了,马鞭都抽坏了,也无法前进;但让宝马良驹拉车,由精通骑术的王良、善于改良车辆的韩哀侯驾驶,周游世界,就算是万里之遥,也不过花费喘口气的工夫,为什么这么快呢?因为人和马相得益彰。所以,身着凉爽麻布衣的人,不会因为盛夏的酷热而觉得痛苦;身着温暖厚实柔软的貂、狐皮衣的人,无需因严冬的寒冷而担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相应的工具而容易防备。贤人、君子也恰巧是贤明的君王易于治理天下的工具。以前,周公为了招待来访宾客,吃一顿饭都停下三次,沐浴一次要三次束起头发,所以才有监狱空闲的盛世局面;齐桓公在庭中点燃火炬,为的是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以接待贤士;因此才能九合诸侯,称霸天下。这样看来,身为君主,只有先是不怕辛苦地寻访贤才,之后才可以享受贤才带给他的安逸。身为人臣也是如此。从前,贤能的人在没有被君主赏识之前,贡献策略,君主不采用;陈述建议,君主不听从;做官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被斥责驱逐也并非因为有什么过失。因此,伊尹曾经身背饭锅去当厨师,姜太公曾经操刀宰牛,百里奚曾经被以五张羊皮卖掉,宁戚曾经喂过牛,他们全都经历过这样的忧患。等到遇到圣主明君,他们的计谋策划都符合主上的心意,他们的规劝进谏也能立即被主上接受,不管进退都可以显示他们的忠心,担任官职也可以施展他们的本领,所以他们能够得到君主赏赐的封爵、土地,并光宗耀祖。因此,世间一定要先有贤明聪慧的君主,之后才会出现贤能的臣子。虎啸而兴风,龙飞而生云,蟋蟀到了秋天才鸣叫,甲虫在潮湿处出现。《易经》上说:‘飞龙在天,利于受到赏识。’《诗经》上说:‘济济贤才,生于周国。’因此,只要天下太平,君主贤明,有才之士自会到来。君主勉力于上,人臣恭谨于下,全神贯注,相得益彰,就算是伯牙弹奏‘号钟’名琴,逢蒙使用‘乌号’神弓也无法比喻君臣之间的和谐融洽。因此圣主一定要等待贤臣来辅佐,才可以光大功业。贤臣也只有等到圣主的赏识,才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才能。上下彼此需要,彼此欣赏,这是千年难得的际遇,对言论见解都没有猜疑,如同羽毛遇到顺风,巨鲸遨游于大海,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还有什么奸邪不能禁止,什么法令不能执行?圣贤的教化,必定会传扬四方,永无止境。因此,圣主无需到处窥望就已经看得明白,无需时时侧耳就已经听得清楚,已经尽到让天下太平的职责,已经实现安乐悠闲的愿望,祥瑞即将降临,寿命也会无疆,何须像彭祖那样俯仰屈伸,像王侨、赤松子那样呼吸吐纳,去找寻与世隔绝的仙境呢?”这个时候的汉宣帝十分喜好神仙之术,因此王褒在文中有所提及。
京兆尹张敞也上疏规劝汉宣帝说:“愿明主经常忘记乘车骑马的癖好,远离方士的虚言妄语,在帝王之术上用心,太平盛世就会出现。”因此汉宣帝把担任待诏的方士全部罢免。起初,自赵广汉死后,去任京兆尹的人都很不称职,只有张敞可以持续赵广汉的政绩,虽然他在谋略、聪慧上比不上赵广汉,但是可以用儒家经术进行辅助。
汉宣帝十分注重修饰,他的宫室、车马、服饰都远远胜过汉昭帝时期;外戚许、史、王氏家族备受尊宠。谏大夫王吉上疏汉宣帝说:“陛下用圣明的资质总揽四方事务,专心考虑天下大事,用不了多久就会实现太平盛世,每次颁布诏书,百姓们就如同重新开始生命一样欢欣鼓舞。我想,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陛下对百姓的最大恩泽,但是这不能说是为政的基础。对国家来说大治的圣主并不会经常出现,而如今的公卿大臣有幸逢圣主出现,对其言听计从,但是并没有制定出创立万世基业的长远计划,也没有辅助圣明君主创立可以媲美夏、商、周三代的国泰民安的局面。如今的政务主要关注朝会、财政报告、判决、处理诉讼等方面,这并不是实现国泰民安的基石。我听闻,尽管百姓软弱,但是不能战胜他们;尽管无知,但是不要欺瞒他们。圣主在深宫独处,所作出的决定,恰当的就会被天下人称颂,失当的就会被天下人议论,所以应该谨慎地挑选身边的助手,审慎地选择任用执行命令的官员。要让身边的助手可以协助君主端正自身,执行命令的官员可以宣传圣德,这才是君主的基本要务。孔子曾经说过:‘让君主安逸、百姓得到治理,再没有比推行礼仪教化更合适的了。’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身为君主,在新的礼仪还没有制定出来之前,应该推行实施古代圣明君主所制定好的、符合当下情况的礼仪。我愿陛下可以上承天意,发扬祖业,和公卿大臣及儒生一同探讨古时候的礼仪制度,用仁义治理天下,让所有百姓都能安逸地生活,那么风俗怎么会比不上周成王、周康王时期,陛下的寿命又怎么会不如殷高宗武丁!谨将我见到的当前人们所追求的与正道不相符的现象分别列出,奏明陛下,还请陛下决断。”王吉认为:“当今天下世俗,娶妻、嫁女的费用不懂得节制,让贫穷的人无法承担,以至于不敢生孩子。还有,列侯娶天子的女儿,称为‘尚公主’,国人娶诸侯王的女儿,称为‘承翁主’,让男人服侍女子,丈夫屈从妻子,这样就颠倒了阴阳之位,所以才会多次发生女人为乱的状况。古人在服饰、车马方面,严格制定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可是如今却不分上下,乱作一团,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喜好制作,因此贪图钱财,追求利益,就算是死都无所畏惧。周朝之所以能不利用刑罚就让天下得到大治,是因为他们把邪恶禁止在萌芽之前。”还说:“舜、汤没有任用三公、九卿的后代而是选择而皋陶、伊尹,这样的做法让不仁之人自然远离。现在却让庸俗官吏的子弟因为其父兄的关系得到官职,这些人大多骄横傲慢,不懂得古今制度,对百姓没有丝毫好处。应该公开选拔有才能的人,废除关于保荐子弟做官的‘任子令’;陛下的外家以及故旧,可以赏赐给他们丰厚的财物,但是不适宜让他们身居要职。去除‘角抵’游戏,削减乐府艺人,节省宫廷开销,在天下人面前明确宣传提倡节俭。古代的工匠不去雕刻细致的装饰,商人不贩卖奢侈物品,并非古代的工匠和商人贤能,而是政令教化致使他们变成那样。”汉宣帝觉得王吉的话十分迂腐可笑,并没有重视,因此王吉以有病当作借口,辞职回乡。
义渠安国抵达羌中,召集先零部落众首领三十余人前来,把他们当中最为狡猾桀骜的人全都杀死,又发兵袭击先零人,杀死一千多人。这一行为引起了归顺汉朝的各羌人部落及归义羌侯杨玉的不满和怨恨,自此不再信任、归顺汉朝,于是抢夺弱小部落,入侵汉朝边塞,攻进城池,杀害官吏。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带领二千骑兵抵御羌人,来到浩亹,遭遇羌人的袭击,损失了许多车马辎重及武器。义渠安国带领军队撤退,抵达令居,奏报朝廷。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