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二十五 翻译
起阏逢摄提格(公元前7年),尽旃蒙单阏(公元前6年),凡二年。
孝成皇帝下
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
春季正月,成帝到甘泉去,在泰畤祭天。
二月壬子日,丞相翟方进去世。
当时星象表明火星停滞在心宿,丞相府议曹平陵人李寻给翟方进上奏记说:“灾难天变日日逼迫,严厉的责备每天都在增加,如何才能只遭受斥逐的惩罚!整个丞相府有三百余人,请您从中选择合适的人和他一同自杀,转移灾难。”翟方进感到担忧,不知怎么办才好。恰巧郎官贲丽精通天文星象,说大臣应该为皇帝身挡灾难。于是成帝召见翟方进。翟方进从宫中回来,还没来得及自尽,成帝就下策书,责备他将国家政事处理得乱七八糟,天灾人祸一并发生,百姓穷苦,并说:“本想免去你的职务,但不忍心,派尚书令赐予你十石上等美酒,一头肥牛,你好自为之吧!”翟方进即日自杀。成帝对此事严加保密,派九卿带着皇帝的策书,赐予翟方进印信绶带,车马棺材,由少府陈设帷帐、用具、饮食等物,房柱与栏杆全用白布包裹。成帝几次亲自前往吊唁,礼仪的盛大,赏赐之厚重,远胜之前的丞相。
臣司马光说:晏婴有句话说:“天命不允许怀疑,命运仅有一个,不能改变。”祸福降临,难道是可以转移的吗?之前楚昭王、宋景公不忍心把灾祸转移到臣子身上,说:“将心腹的疾患转移至四肢,有什么益处呢!”假如灾祸可以转移,仁慈的君主也不忍心那么去做,何况是不能转移呢!要是翟方进罪不至死而杀死他,以承担天变,这是欺骗上天;要是翟方进有罪应当判处死刑,却暗中逼迫自杀,又赐予厚葬,这是欺骗人心;孝成皇帝想欺天、欺人,但是最后也没有获得好处,可以说是不懂得天命。
三月,成帝到河东去,祭拜后土神。
丙戌日,成帝在未央宫驾崩。
成帝向来身体强健,没有疾病。那个时候,楚思王刘衍、梁王刘立来京拜见,第二天早上就要辞行回国,成帝设置帷帐,在白虎殿居住;成帝还想任命左将军孔光担任丞相,已经将侯爵的印信都刻好了,还准备好封拜的诏书。黄昏和夜里,还一如往常,清晨的时候,成帝穿裤袜正打算起床,突然间衣服滑落,成帝无法说话,当计时的昼漏走到十刻的时候,成帝驾崩。民间哗然,将罪责全都归于赵昭仪。皇太后诏令大司马王莽和御史、丞相、廷尉一同审讯,调查成帝起居以及发病的情况;赵昭仪自杀。
班彪赞叹说:我的姑母曾经在后宫为倢伃,她的父亲、兄弟全在宫中皇帝身边侍奉,他们屡次对我说:“成帝喜好修饰仪容,上车后端正地站立,不向内回头看,说话缓慢,不比比划划,上朝时仪态深沉、平静,如同神一样庄重,可以称之为严肃温和的天子之容。成帝博览群书,融汇古今,对臣下直率的言辞,能宽容接受,公卿的奏议有可以称颂的内容的,他也会照做。恰逢太平之世,上下和谐。但是,他沉湎于酒色,赵氏在后宫秽乱,外戚把持朝政,说起来令人痛心!”建始元年之后,王氏开始掌握国家命运,哀帝、平帝都很短命,因此王莽篡夺了皇位,王氏的威福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成帝驾崩的当天,孔光在大行皇帝的灵柩前,接受了丞相、博山侯印信、绶带。
富平侯张放听闻成帝驾崩,怀念追慕哭泣,悲伤至死。
荀悦评论说:张放并不是不爱成帝,只是仅有爱,没有忠。所以,爱而不忠,是仁义的大害!
皇太后颁布诏书:恢复长安南北郊祭拜天地大典。
夏季四月丙午日,太子即皇帝位,拜谒汉高祖刘邦的祭庙;尊奉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哀帝即位初始,亲自倡导节俭,减少各项开销,自己亲自处理政事,朝廷上下全都希望天下大治。
己卯日,安葬孝成皇帝于延陵。
太皇太后下诏,命令傅太后、丁姬每隔十天到未央宫探望皇帝一次。
哀帝下诏询问丞相、大司空说:“定陶共王太后应该在什么地方居住才合适?”丞相孔光向来听说傅太后为人刚强暴烈,工于心计,善于权谋,哀帝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由她抚育教导,一直到成人,哀帝能够继位,她又出了大力;孔光担忧傅太后会干预政事,不愿意让她和皇帝早晚亲近,因此就提议说:“定陶太后应该另行修建宫室居住。”大司空何武却说:“可以在北宫居住。”哀帝采纳了何武的提议。北宫有紫房复道与未央宫相通,傅太后果然通过复道早晚到哀帝的住处,请求哀帝为她加封尊号,提升宠信她的亲属,致使哀帝不能以正道行事。高昌侯董宏逢迎哀帝、傅太后的想法,上书说:“秦庄襄王的母亲,原本是夏氏,后来庄襄王被华阳夫人认成嗣子,等到继位之后,夏氏、华阳夫人全被尊奉为太后。应当尊奉定陶共王后为帝太后。”哀帝将此奏章交给有关官署商议,大司马王莽,左将军、关内侯、主管尚书事师丹一同上奏弹劾董宏说:“董宏明知皇太后是最为高贵的称号,如今天下一统,但是他却援引亡秦的事例来做比喻,欺误圣朝,这不是应当说的话,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哀帝刚刚继位,谦恭忍让,采纳了王莽、师丹的建议,免去董宏的官职,贬为平民。傅太后十分生气,要挟哀帝,非要称尊号不可。于是哀帝请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同意下诏尊奉定陶恭王为恭皇。
五月丙戌日,将傅氏立为皇后,傅皇后是傅太后堂弟傅晏的女儿。
哀帝颁布诏书说:“《春秋》说,母凭子贵。因此应该尊奉定陶太后为恭皇太后,尊丁姬为恭皇后,分别设立左右詹事,食邑参照长信宫皇太后以及中宫皇后。”同时追封傅太后的父亲为崇祖侯,丁姬的父亲为褒德侯;封哀帝的舅父丁明为阳安侯,舅父的儿子丁满为平周侯,傅皇后的父亲傅晏为孔乡侯,还封皇太后赵飞燕的弟弟、侍中、光禄大夫赵钦为新城侯。太皇太后王政君诏令大司马王莽辞职回家,以躲避哀帝的外戚;王莽上疏请求辞去职务。哀帝派尚书令持诏书令王莽继续任职,还派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向太皇太后报告说:“皇帝听闻太皇太后的诏书,十分悲伤!要是大司马不继续任职,皇上也就不敢听政了。”于是太皇太后又命令王莽上朝处理政事。
汉成帝时期,靡靡之音十分盛行,以致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流,全都富有显赫,甚至有皇亲国戚和天子比赛女乐。哀帝在做定陶王的时候,就十分厌恶这种风气,他天性又不爱好音乐,因此在六月下诏说:“孔子不是说过吗:‘摈弃郑国音乐,郑国音乐过于淫荡。’因此撤销乐府官;经书上记录的郊祀大典的乐曲以及古代兵法武乐,不是郑国、卫国的音乐,由其他官员管理。”将一半多的人员裁减掉。但是百姓遭受靡靡之音的熏染已很久了,还没有制定别的高雅的音乐来代替,所以富有之家以及官吏百姓,仍旧沉溺其中,一如从前。
王莽推举中垒校尉刘歆,说他德才兼备,委任为侍中,慢慢提拔为光禄大夫,地位尊贵,很受皇帝宠信;刘歆更名为刘秀。哀帝又下令刘秀负责主管校订儒学《五经》,完成他父亲刘向未完成的事业;于是刘秀汇集群书,编为七略,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综述群书的有六略,包含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其中记述诸子的,分成九大流派: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他觉得:“九家全在王道衰败,诸侯争霸,以实力为政的时期兴起,当时的君主们有着很不一样的好恶,所以九家学派并兴,各持一端,推崇自己所喜好的学说,并通过这些学说到各国游说,希望得到诸侯的采纳,或以之迎合诸侯。虽然主张不同,但是如同水火相灭,同时也彼此相生一样;例如仁与义,敬与和,虽然相反,但也都是相成的。《易经》说:‘天下人目的相同,但是所通过的途径不同;趋向虽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如今,不同学派的人推崇自己学派的长处,要是深入研究,搞清楚它们的宗旨,会发现虽然都有掩蔽短处的现象,但是综合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主旨,也全都是儒学六经的支派或者末流;要是这些人能够遇到明主,把他们的主张折中一下,那么他们全都能成为栋梁之才。孔子说:‘礼仪失传,就去乡野找寻。’如今距离圣人的时代,已经十分久远了,当时的道术不是缺失了,就是被废止了,无处寻找,这九家学派,岂不是远胜过乡野吗!要是能够钻研儒学《六艺》,再参照这九家学问,摈弃短处,汲取精华,就可以精通万种方略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