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汉纪 » 汉纪二十五 > 汉纪二十五 翻译 > 第2节

汉纪二十五 翻译 第2节

河间惠王刘良能够学习献王的崇高品德,母太后过世的时候,他完全依照礼仪的规定服丧。哀帝下诏奖励他,增加食邑万户,让他成为宗室遵奉礼仪的表率。

起初,董仲舒曾经劝谏汉武帝说:“秦国采取商鞅之法,废除井田制,百姓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导致富人的田地连成一片,贫者却没有立锥之地,县邑有如同君主一样尊贵的人,乡里有像公侯一样富有的财主,普通百姓怎么会不贫困呢?古时候的井田法虽然现在难以立即推行,但是也应该稍微恢复,应该限制百姓占田的数量,把土地补给缺乏土地的人,堵塞兼并土地的途径;减掉部分奴婢,免除主人可以随意杀害奴婢的权利;减轻赋税,减少徭役,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等到哀帝即位,师丹又建议说:“如今连续几代的太平盛世,豪强富户和一些吏民的财产达到数万,但是贫穷的人却更加贫穷,应该稍微限制一下占有土地的数额。”哀帝让大家商讨这个奏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请求:“自诸侯王开始,诸侯王、列侯、公主占田各自限额;关内侯、官吏、庶民占田全都不许超过三十顷;奴婢人数不能超过三十人。期限定为三年,有违反规定的,没收财产。”这样一来,一时间田宅、奴婢的价格纷纷下降,皇亲贵戚以及天子的亲信都发觉不利于自己,因此哀帝就下诏书说:“暂时停止,以后再说。”于是这个办法停止不再施行。哀帝又下诏:“设在齐国的三服官和其他负责皇家服饰的官署,因为绮罗的纺织刺绣非常困难,费工费料,所以全都停止不再制作,也不再往京师运送。废除任子令和诽谤诋欺法。宫中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宫女,命令她们出宫嫁人;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官奴婢,免除奴婢身份,成为庶民;给官秩在三百石以下的官吏增加俸禄。”

汉哀帝在未央宫设置酒席,内者令将傅太后的位置安排在太皇太后的座位旁。大司马王莽巡视之后,批评内者令说:“定陶太后只不过是藩王妃,怎么能够与至尊的太皇太后并排而坐!”命令撤掉之前的座位,重新安排。傅太后听说之后,勃然大怒,不肯赴宴会,特别憎恨王莽。王莽又一次上书请求退休。秋季七月丁卯日,汉哀帝赏赐王莽五百斤黄金、一辆四匹马驾的安车,让他辞去官职返回府邸。公卿大夫多数称赞王莽,于是汉哀帝给予他更多的恩宠,特地派中黄门到王莽家,以供他差使,每隔十天,汉哀帝就赐餐一次。还颁布诏书,分别给曲阳侯王根、安阳侯王舜、新都侯王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增加不等的采邑人户。赏赐王莽为特进、给事中,每月初一与十五日可以觐见皇帝,朝见时候的礼节与三公相同。又召回红阳侯王立,让他在京师居住。

傅太后的堂弟、右将军傅喜,喜好学问,有志向,德行兼备。王莽既已辞去官职,大家都希望傅喜能够接替王莽的职位。当初,汉哀帝加封外戚官爵,只有傅喜自称身体有病而谦让推辞;傅太后刚刚开始干涉政事的时候,傅喜就数次进言劝谏;所以傅太后不希望让傅喜辅佐朝政。庚午日,委任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封为高乡亭侯;赏赐傅喜黄金百斤,上缴右将军的印信与绶带,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在家里养病。委任光禄勋、淮阳人彭宣为右将军。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都上书说:“傅喜做事仁义,品德高尚清廉,忠诚忧国,很适合做内朝的辅政大臣。如今以有病作为借口,突然被遣送回家,让大家十分失望,都说:‘傅氏是贤能的人,只是因为主张和定陶太后不合,所以被斥退。’百官没有不替国家感到痛惜的。忠臣是国家的守护者。春秋时期,鲁国因为任用季友,才将混乱治理好;楚国以子玉是否健在,决定被其他国家看重或者轻视;魏国倚靠公子无忌,才能打败强敌;项羽则由范增裁夺他的生存和灭亡。百万人之多,比不上一个贤才,所以秦国用千金去挑拨廉颇与赵王的关系;汉高祖散尽万金让项羽与范增疏远。傅喜能够担当朝廷重任,是陛下的光辉,也是决定傅氏兴废的关键所在。”汉哀帝自己也十分看重傅喜,所以没过多久就再次征召任用他。

建平侯杜业上书诋毁曲阳侯王根、高阳侯薛宣、安昌侯张禹,而推举朱博。汉哀帝自小就听闻王氏骄傲强横,心中很厌恶他们,只是由于继位时间还短,所以暂时厚待他们。杜业上书一个多月之后,司隶校尉解光上奏说:“曲阳侯王根,在先帝还没有入陵安葬的时候,就公然聘娶后宫女乐五官殷严、王飞君等,在家摆设酒宴大肆歌舞。王根的侄子、成都侯王况,也公然聘娶先帝后宫的贵人为妻,他们全都失去人臣之礼,犯有大不敬、不道的罪!”于是天子说:“先帝待王根、王况叔侄,特别优厚,如今他们居然背恩忘义!”因为王根曾经有过立定陶王为太子的提议,所以仅仅是遣返回封国。王况被剥夺爵位,贬为庶民,遣返原郡。由王根以及王况的父亲王商所举荐而做官的人,全都被免官。

九月庚申日,发生地震,从京师到北边郡国,有三十多处地方的外城被毁坏了,一共压死四百多人。汉哀帝因为出现灾异而向待诏李寻询问,他回答说:“太阳,是所有阳性物质的主宰,代表着王者。君王不行正道,那么太阳就会失去常态,暗淡无光。最近,太阳特别不明亮,光彩被侵夺而丧失了本来的颜色,邪气入侵,晕霓多次出现。我地位卑贱,不知道后宫的情况,只能依靠太阳的变化来观察陛下,志向节操都比即位之初的时候大大衰退了。还望陛下重振阳刚之气,坚定意志,严守法度,不要听从女人的请求,不接受邪臣的摆布,绝对不要听那些保阿、乳娘甜言卑辞的请托。尽力实现大义,不要不忍耐小事;实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赏赐他们财物,不可以私自授以官位,因为这实在是皇帝之大忌!

“我听闻,月亮乃阴性物质的主宰,象征着后妃、大臣、诸侯。最近,月亮屡次出现变化,这暗示着母后干政乱朝,阴阳俱损,彼此妨碍;外臣不知道朝廷大事,我只是依照天象的显示来推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陛下所亲近的大臣已经不能够依仗。陛下应该亲自另外寻找贤能之人,不要让邪恶之人的势力慢慢壮大,这样才会让国家昌盛,汉王朝强大。

“我听闻五行以水为根本,水是公平的标准。推行王道,政治公正修明,那么百川就会得到治理,脉络通畅;要是政治偏离正道,丧失了纲常,那么江河就会泛滥成灾。现在汝水、颍水腾涨漫溢,和雨水一同肆虐,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害,这就像《诗经》中所说的‘百川沸腾’,这样的灾害应该归咎于外戚之类。还望陛下稍微抑制外戚大臣!

“我听闻大地行事温柔平静,这是阴性事物的正常状态。最近关东地区数次发生地震,为了挽救因上天怪罪而降临的灾难,应当崇阳抑阴,陛下要坚定意志,树立威信,阻断私下请托之路,提携引进英杰人才,罢免不称职的官吏,让本朝更加强大!根本强大了,自然就会振奋精神,所向无敌;根本衰弱了,那么就会招灾惹祸,被奸邪的阴谋欺凌损害。听闻当年淮南王谋反的时候,他所畏惧的仅有汲黯一人,觉得公孙弘等都不值得一提。公孙弘是汉朝的名相,如今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比,他尚且被人轻视,何况现在连公孙弘之辈都没有呢!因此说,朝廷无人,就会被乱臣贼子轻视,这是自然的道理。”

骑都尉平当,被派去管理治理河堤的事务,他上奏说:“古时候的九河如今全部被填埋难寻。依照儒学经义,治水有疏通壅堵的河道、深挖河床等办法,但是没有高筑堤坝、约束水流的记录。黄河自魏郡以东屡次泛滥决堤,水道难以确定,四海之内那么多人,是不能欺骗的。应当广泛寻找有疏通河道能力的人。”哀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待诏贾让上奏说:“治河有上、中、下三策。古人修建城郭,让百姓定居,划定疆域进行开垦的时候,一定不会选在川泽之水汇聚的地方,而是要选在水势难以到达的地方。大河不修堤坝,小河小溪可以流入,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借助山坡修建围堤,形成湖泊池泽,秋季可以用来蓄水,水面宽广,水流缓慢。大地上有河流,如同人有嘴一样,用土石修建堤防来阻拦河水,就像将孩子的嘴塞住阻止他啼哭一样,难道不是很快就能够止住的吗?但是孩子的死期也紧随而来。因此说:‘优秀的治水专家,决开堤坝,疏导水势;杰出的政治家,让百姓心中的想法得以宣泄,言无不尽。’堤坝的修建,历时未久,在战国时期兴起,那时各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修建堤防,壅堵百川。齐国与赵、魏以黄河为界,赵、魏这边是山,但是齐国地势低洼,所以齐国在距离黄河二十五里的地方修建堤防,河水东下至齐国堤防,受到阻碍,就向西岸泛滥,让赵、魏遭受水灾。赵、魏也在距离黄河二十五里处修建堤防,虽然采取的并非是正确的方法,但是当时河床宽,足够容下河水。洪水经常到来,又走了,淤泥沉积变成肥沃的土地,百姓在上面耕种;也许恰好很久都没有发生洪灾,因此陆续在这里修建住宅,于是成了村落;要是洪水经常泛滥成灾,淹没土地住宅人畜,为了自救,就会加高、增多堤防,之后将城镇稍微迁移,排除积水,安居下来,在这种状况下,就会经常发生被洪水淹没的惨剧。如今黄河堤防,近的距河仅几百步,远的有数里,在原有的大堤之内又修建数重堤防,百姓在其间居住,这都是前世安排好的命运。黄河从河内、黎阳一直到魏郡、昭阳,东西两岸都互有石头铸成的堤防,迅速通过的洪峰受到石堤的阻拦,急速回转,百余里之内,黄河两次朝西猛拐、三次向东弯曲,挤迫至这种程度,自然不会安宁。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