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二十六 翻译
起柔兆执徐(公元前5年),尽著雍敦牂(公元前3年),凡三年。
孝哀皇帝中
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5年)
春季元月,在牵牛星旁边有异星出现。
丁氏、傅氏宗族的人骄横奢侈,都忌恨傅喜的谦恭节约。还有,傅太后要求称尊号,想与汉成帝的母亲同样尊贵,傅喜和孔光、师丹都坚持认为不可以。汉哀帝难以违背朝廷大臣正当的议论,在内又受傅太后的逼迫,一年多也没有决定。傅太后十分生气,汉哀帝迫不得已,就先免去师丹的职位,希望借此来影响和打动傅喜。但是傅喜却一直不听从。朱博和孔乡侯傅晏勾结,密谋促成更改傅太后的尊号一事。他们数次在皇帝闲暇的时候去谒见,并常常呈递密封奏书,攻击诋毁傅喜和孔光。丁丑日,汉哀帝下策书免去傅喜的官职,以侯爵的身份返回宅第。
御史大夫的官位已经被撤除,许多人都觉得古今制度不同,汉朝上自天子的称号下到佐史的称号,全与古代不同,而唯独改三公,职责权限难以区分清楚,对于治理国家的混乱没有任何好处。于是朱博奏言:“按照前例:挑选郡国守、相成绩优异者,可以被定为官秩中二千石的高级官员,再从中二千石的官员中选拔做御史大夫的人,御史大夫中能够胜任的,就提拔为丞相。这样提拔官位依照一定的顺序,为的是尊崇圣德,加重国相的权威。如今中二千石的官吏,没有经过御史大夫这一官职,就直接担任丞相,权威轻,并非是加强国家治理的好方法。我蠢笨地认为,大司空一职可以取消,应该重新设置御史大夫,遵照奉行旧的制度。取消大司空一职后,我愿意在低一级的御史大夫的职位上尽力任职,作为百官的表率!”汉哀帝采纳了他的提议。夏季四月戊午日,更改朱博的官职,任命为御史大夫。又委任丁太后的哥哥、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设置官属。大司马的头衔一如从前。
傅太后又亲自颁布诏书给宰相、御史大夫说:“高武侯傅喜附和臣下,欺骗圣上,和前任大司空师丹背叛的心意一致,不听从教令,伤害宗族。不应该让他继续觐见皇上,应当立刻将他遣返回封国。”
丞相孔光,自先帝商讨立皇室继承人时,就对定陶王有异议,所以和傅太后及汉哀帝有嫌隙,后来又严重忤逆傅太后的旨意。因此傅氏在朝廷为官的人,和朱博里外勾结,一起诋毁孔光。乙亥日,汉哀帝下策书免去孔光的官职,贬为庶民。委任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又委任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当二人准备上殿接受皇帝策书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洪亮巨大的声音,如同钟响一般,殿中的郎、吏以及阶前的武士全都听到了。
汉哀帝就此事询问黄门侍郎、蜀郡人扬雄和李寻,李寻回答说:“这是《洪范》中所提及的那种鼓妖。老师曾告诉我,常常是在君主听言不清、被众人迷惑、让有名无实的人进入朝廷、担任要职的时候,鼓妖才会发出声音,但是无形,让人不知道声音从何处发出。《传》说:‘鼓妖发出声音出现在年、月、日的中期,显示正卿即将蒙受灾难。’如今是四月,加上又是一天的辰时、巳时,有怪异的现象出现,正是中期。所谓正卿,是指执政大臣。应当罢免丞相、御史,以应对天变。就算现在不免去他们的职位,不出一年,本人也会遭受灾难。”扬雄也认为:“鼓妖,是君王听言不清的象征。朱博为人强横坚毅,富于权谋,适宜做将军,但是不适宜做丞相,要是不引退的话,恐怕会招致上天的处罚,降下凶险急疾的灾难。”汉哀帝没有听他们的话。
朱博成为丞相后,汉哀帝就采纳了他的提议,颁布诏书说:“定陶共皇这个称号,不应该再叫‘定陶’二字。现在尊奉共皇太后的称号为‘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尊奉共皇后为‘帝太后’,称中安宫;为共皇在京师修建寝庙,规模参照宣帝的父亲悼皇考的寝庙。”于是四位太后分别设置少府、太仆官职,品秩也全是中二千石。傅太后获得称号以后,特别骄横,和太皇太后说话的时候,甚至称她为“老太婆”。当时丁氏、傅氏两家在一二年间突然兴起,尤为显盛,被封为公卿列侯的人特别多。但是汉哀帝不怎么给予他们权力,他们的势力甚至比不上汉成帝在世时的王氏。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上奏称:“前高昌侯董宏,率先提出更改尊号之事,因为遭到关内侯师丹的弹劾,而被免去官职,贬为平民。当时天子处于守孝期,国事都托付给师丹处理,师丹非但没有深深思考褒美推崇尊号的大义,反倒狂妄地乱说,压抑贬低尊号,使陛下的孝道受损,再没有比这更不忠的了!但是陛下仁慈圣明,彰显大义定下尊号,董宏因自己的忠孝也重新恢复了高昌侯的封爵。师丹的罪恶逆行已经暴露,尽管承蒙赦令没有判处死罪,但是不应当再有封爵采邑,恳请陛下把他贬为庶民。”汉哀帝予以批准。
朱博、赵玄又上奏称:“新都侯王莽,之前为大司马,没能宏扬尊崇尊号的大义,反倒压抑贬低尊号,使陛下的孝道受损,其罪行应当公开诛杀。所幸承蒙赦令得以免除死罪,但是不应该再有封爵采邑,肯请陛下把他贬为庶民。”汉哀帝说:“因为王莽和太皇太后有亲属关系,所以不撤销封爵采邑,而是把他遣返回封国。”等到平阿侯王仁藏匿赵昭仪的亲属一事被发现,也都被遣返封国。
天下很多人为王氏鸣不平。谏大夫杨宣上秘密奏书说:“孝成皇帝深深考虑到宗庙的重要性,称陛下有至高无上的品德,让陛下继承大统。圣明的决策有着深远的意义,对陛下的仁德也十分深厚。追忆先帝的本意,难道不是希望陛下能够代替他本人服侍太皇太后吗!太皇太后已经年高七十,多次经历国丧的忧虑伤感,还下令引退自己的亲属,以避开丁氏、傅氏两家,路上的行人都会因此而落泪,更何况是陛下呢!陛下要是登高远望,看到成帝的延陵,难道不会觉得羞愧吗!”汉哀帝被杨宣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将成都侯王商的二儿子王邑封为成都侯。
朱博又上奏称:“汉家旧例,设置部刺史,官秩比较低,但是赏赐丰厚,所以人人勉励立功,乐于进取。前几年,取消了刺史,改设州牧,品秩为真二千石,官位仅在九卿之下;一旦九卿有出缺,就由州牧中名次靠前的人进补。这样一来,州牧中才能平庸的人,就只求苟且保全自己而已。而督察官的功能就会慢慢丧失,奸佞不轨的行为也就难以禁止。我恳请取消州牧,设置刺史,还与之前一样。”汉哀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六月庚申日,帝太后丁氏驾崩。汉哀帝下诏,丁氏的棺柩运回定陶,安葬在定陶共皇的陵园,征调陈留、济阴临近定陶一带的五万人,挖土筑坟以完成合葬。
当初,汉成帝在位的时候,齐人甘忠可伪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称汉朝正处于天地的一次大终结时期,应当另外受命于天,同时用这些教导渤海人夏贺良等。中垒校尉刘向上奏说,甘忠可假借鬼神,欺瞒皇上,蛊惑百姓。因此把甘忠逮捕入狱,并得到口供,还没等最后判决,他就因病死去。但是夏贺良等人仍旧私下互相传授。汉哀帝即位后,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向汉哀帝引荐夏贺良等人,让他们全都在黄门为待诏。夏贺良等人多次被汉哀帝召见,他们向汉哀帝叙说:“汉代的时运衰落,应该另外接受天命。孝成皇帝没有顺应天命,所以断绝了后嗣。现在陛下患病长久,天象变异频频出现,这是上天在谴责并警示人们。应当尽快改变年号,才会延年益寿,等到皇子诞生,灾难变异就可以停止。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不行动,灾难就会层出不穷:洪水将会出现,大火将会燃烧,冲毁和焚毁百姓。”汉哀帝久病卧床,希望改变年号可以获得好处,就采纳了夏贺良等人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并将建平二年改为太初元年,自称“陈圣刘太平皇帝”,计时漏器的刻度改成一百二十度为标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