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汉纪 » 汉纪二十六 > 汉纪二十六 翻译 > 第2节

汉纪二十六 翻译 第2节

秋季七月,汉哀帝在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附近修建自己的陵墓,没有命令郡国的百姓迁往陵区。

汉哀帝更改年号一个多月之后,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夏贺良等人还想胡乱地更改国家政事,大臣们争辩,认为不能答应。夏贺良等上奏称:“大臣们都不懂得天命,应当辞退丞相、御史,任用解光、李寻辅助朝政。”汉哀帝由于他们的预言没有得到应验,于八月颁布诏书说:“待诏夏贺良等人,提议改变年号,增加漏器的刻度,说是通过这些可以永保国泰民安。由于我对天道的信奉不足够诚恳,误信了他们的话,希望可以给百姓谋求幸福,但是最终没有好的回报。有过错但是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六月甲子日颁布的诏书,除了大赦令之外,其他的措施全都废除。夏贺良等人违背正道,蛊惑百姓,奸恶的行为应当给予彻底的追查。”夏贺良等人全都被关进监狱,论罪处死。李寻及解光减死罪一等,被放逐至敦煌郡。

汉哀帝因为患病卧床,将过去汉成帝时曾经祭祀过的种种神祠全部恢复,共计七百多所。一年需祭祀三万七千多次。

傅太后对傅喜极为痛恨,派孔乡侯傅晏指示丞相朱博,让他上奏书请求免去傅喜的侯爵爵位。朱博和御史大夫赵玄商议,赵玄说:“皇上之前已经作了决定,再提是不是就不合适了?”朱博说:“我已经答应孔乡侯了。匹夫之间彼此约定的事,尚且以死相报,况且是尊贵的傅太后呢!朱博我只能效死去做这件事了!”赵玄也就同意了。朱博不想单独控告傅喜一个人,因为前大司空、氾乡侯何武之前也因为过失被罢免官职遣送回封国,情况和傅喜类似,所以同时弹劾他们二人说:“傅喜、何武之前在位的时候,对治理国家都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尽管已经免去官职,但还是有封爵采邑,这是不合适的。恳请陛下把他们全部贬为庶民。”汉哀帝清楚傅太后向来怨恨傅喜,怀疑朱博、赵玄是受到傅太后的唆使,于是召赵玄到尚书处询问,赵玄谢罪招认了。汉哀帝下诏说:“命令左将军彭宣与中朝官一同审问。”彭宣等上奏弹劾说:“朱博、赵玄、傅晏全都犯有不道、不敬的大罪,恳请陛下召他们到廷尉诏狱处。”汉哀帝减去赵玄死罪三等,将傅晏采邑封户减少四分之一,又派谒者持符节为使臣,命他召丞相朱博到廷尉那里接受审讯。朱博自杀,其封国被撤消。

九月,委任光禄勋平当为御史大夫;冬季十月甲寅日,提拔平当为丞相。因为正巧赶上不适合封侯的冬月,所以暂且赐爵关内侯。委任京兆尹、平陵人王喜为御史大夫。

汉哀帝想让丁氏、傅氏两个家族的人出任禁卫军将官。这一年,颁布策书免去左将军淮阳人彭宣的官职,以关内侯身份返乡,而委任光禄勋丁望取代彭宣为左将军。

乌孙王国的卑爰疐入侵抢夺匈奴西部边境地区,匈奴单于出兵还击,杀敌几百人,劫掠一千多人,驱赶着牛畜返回。卑爰疐十分恐惧,派儿子趋逯作为人质到匈奴去。匈奴单于接受了他,并把这件事报告汉王朝。汉朝派使节到匈奴指责单于,命令单于释放作为人质的卑爱疐的儿子。单于接受诏令,将趋逯送回去。

三年(丁巳,公元前4年)

春季正月,将广德夷王的弟弟刘广汉封为广平王。

帝太太后居住的桂宫正殿失火。

汉哀帝派使者召见丞相平当,打算封他为侯爵。平当病重,没能应召前往。家里有人对平当说:“难道你就不能为了子孙勉强起来接受侯印吗?”平当说:“我身居丞相高位,已经背负干吃饭不干活的罪责了。要是起来接受侯印,回家躺在床上就死去,就是死有余辜。现在我之所以不起来接受侯印,就是替子孙后代着想啊!”于是上书请求辞去官职,汉哀帝没有准许。三月己酉日,平当去世。

有异星在河鼓星旁出现。

夏季四月丁酉日,汉哀帝委任王嘉为丞相,委任河南太守王崇为御史大夫。王崇是京兆尹王骏的儿子。王嘉认为当时的政治严苛急切,担任郡国守、相的官员频繁变更,因此上疏说:“我听闻圣王的成功,在于得到贤能人才的协助。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因此‘选立诸侯的继承人,要像其父祖的贤德’。尽管不能完全和父祖一样贤德,但是天子可以给他选取良臣、任命贤卿来辅助他。他在自己的封国里居住,世代受到尊敬,之后广大民众才会依附。所以教化能够推行,天下大治的功业才能够建立。如今郡守的权力远超过古时的诸侯,从前总是选拔贤才担任郡守一职,但是贤才难得,为了提拔可以胜任的人,有的甚至起用囚犯。之前魏尚犯罪被关押在监狱里,汉文帝被冯唐的一席话感动,派使者手持符节赦免了他的罪行,委任他为云中太守,匈奴对他大为恐惧。汉武帝从囚犯中选拔出韩安国,任命他为梁国内史,这才让刘氏骨肉得以保全。张敞身为京兆尹,有罪应该被革职,狡诈的小吏明知而故意冒犯他,张敞将小吏逮捕并杀死,死者家属出面喊冤,使者又一次进行调查,弹劾张敞杀人,上奏请求抓捕他,汉宣帝将奏章搁置不批,没过多久就免了他的罪。张敞逃亡十多天后,汉宣帝征召他,任命他为冀州刺史,最终获得任用。前代君王并不是偏私这三个人,而是重视他们的才能对国家有益处。孝文帝时,担任公职的官吏,有些人等儿子、孙子长大,就将官名作为姓氏,仓氏、库氏指的就是管理仓库的官吏的后代;那些官秩为二千石的高级官员,也安于自己的职位,乐于任职,之后上下彼此相望,没有苟且混世的想法。后来情况慢慢发生变化,公卿以下官员转相严苛紧急,又数次更改政事,司隶、部刺史检举弹劾官吏十分苛细,还揭发宣扬阴私,有的官吏在位仅仅数月就被免去职务,送别旧官返乡以及迎接新官上任的人,交错在路上行走。才干中等的人,苟且容身以求自保;才干下等的人,常常心怀畏惧自我反省,一切都为自己着想的人很多。二千石官员更加被人轻视,属下官吏以及百姓对他们很轻慢,有的紧抓他们的微小过失,扩大成罪状,汇报给司隶、刺史,或者上书告诉皇上。百姓知道二千石官吏容易倾危,遇到一点不如意,就会萌生背叛之心。之前,山阳亡命徒苏令等人纵横各郡国,官吏及武士面对急难,没有一个愿意以死为节的,这全是因为郡国守、相的威严及权力早就被剥夺了。孝成皇帝十分懊悔,颁布诏书说,二千石的官员不因故意纵使犯罪而使他构成罪状,派使者赏赐给他们黄金,示以深厚的慰问之意,这的确是因为国家有危难,需要二千石的官员尽力解决,只有二千石官员被尊重并且难以被伤害,才能驱使属下。孝宣皇帝喜爱那些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有弹劾他们的奏章全都留在宫中不加批复,遇到颁发赦令的时候就把一切都解除了。依照以往的惯例:尚书很少将弹劾奏章交给相关机构审查,就是担心会惊扰百姓,调查、验证、逮捕下狱、审查,有的人就死在狱中。弹劾奏章上都一定要写有‘胆敢控告’的字样才会交给相关机构查审。还望陛下留意选拔贤能的人才,牢记他们的功劳,忘记他们的过失,包容臣下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中有才能胜任职责的官员,从人情角度说,难免会存在过失,应当宽恕他们那些小的过失,这样才能鼓舞尽心供职的人。这是眼下最紧急的大事,事关国家的利益。前些时候苏令造反,朝廷想派大夫驱赶盗贼,并调查苏令谋反的原因,当时现有的大夫中没有可派的人选,就征调盩厔令尹逢,任命他为谏大夫,派他前去。现在各位大夫中有才干的很少,应当先培养可以造就的人才,才能让他在赴急难之事的时候不惜以死报国。要是遇到事情,才急着寻求,就难以表明朝廷有人才了。”于是王嘉趁势推荐儒家学者公孙光、满昌和干练的官吏萧咸、薛修,他们都是过去很有名气的二千石官员。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