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二十七 翻译
起屠维协洽(公元前2年),尽玄黓阉茂(公元2年),凡四年。
孝哀皇帝下
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春季正月辛丑朔日,汉哀帝颁布诏书,命令将军、中二千石官员推荐通达军事、熟悉兵法的人各一名,借此委任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这一天,发生了日食。汉哀帝下诏令公卿大夫尽心陈说过错;又命令推举贤良、方正、能够直言进谏的人各一名。大赦天下。
丞相王嘉上密封奏书说:“孝元皇帝继承大统,温和恭谨,少有欲望,国库存钱高达四十亿。元帝曾经前往上林苑,后宫冯贵人跟随一同到了兽圈,猛兽受惊出逃,冯贵人挺身阻挡,用身体遮挡住皇帝。元帝嘉奖赞美她的勇敢,赏赐也不过五万钱。在深宫后院,对宠爱的人给予特殊的赏赐,元帝总要嘱咐她,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谢恩。这是为了彰显公平,不愿意被人指责偏袒,重视人心的得失,而且赏赐节省。那时外戚资产达到千万的很少,所以少府、水衡的积财才会很多。尽管经历了初元、永光年间的灾荒年岁,再加上西羌部族的叛乱,对外要给作战部队供给费用,对内还要赈济受灾的百姓,但是国家一直无需为倾覆崩溃而担忧,是由于国库积蓄充盈。孝成皇帝时,谏臣多次奏明皇帝私自出宫的危害,并说到专宠美女,沉溺酒色,损害德行,伤身短寿等,言辞十分严切,但是成帝始终不对他们怨恨发怒。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三人,史育数次被斥退,家资不足千万;张放被斥退遣返封国;淳于长在监狱中被拷打而死。成帝并没有因私爱而损害到公义,因此,尽管因为喜好女色而招来许多讥刺,但是朝廷安稳平静,这才能将大业传给陛下。
“陛下在封国的时候,喜好《诗经》《书经》,推崇节约。征召到长安来时,途径的地方,都称赞陛下的仁德,这正是天下人将希望寄托在陛下身上的原因。刚即位的时候,陛下更换帷帐,除去锦绣,车马及坐席的靠垫也不过是用粗厚的丝织品包边而已。每当共皇寝庙应该兴建,都因为怜悯百姓辛劳,顾及到国家经费不足,为了公义舍弃恩情,总是暂停修建,直到近期才开始动工。但是驸马都尉董贤,也在上林苑中修建官衙,陛下还给他建造了宏大的宅第,开门对着皇宫的北门,引导王渠的水灌注园林水池,陛下派使者监督建筑,对于吏卒的赏赐远超过兴建宗庙的时候。董贤母亲患病,由官家长安厨供应祈祷的用具以及食物,路过的行人全都可以得到饮食。陛下给董贤制造器具,做好之后,一定要奏报陛下审查后才可以送去。要是工艺精妙,还特别奖赏工匠。就算是奉献宗庙、奉养三宫太后,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遇到董贤家宴请宾客、举办婚礼以及亲戚相见,由各官吏一同贡献钱物,甚至奖赏仆人、奴婢的钱,每个人就达十万钱。董贤家到街市买东西,有皇上派的使者护送监视,百商震动,路人喧哗,大臣为之惶恐困惑。陛下诏令停建皇家苑林,反倒奖赏董贤两千多顷土地,自此破坏了官员限田的制度。奢侈超越本分,放肆纵情,使阴阳混乱,灾难频现,流言在百姓中传播,路人手里拿着禾秆麻秆惊恐奔逃,上天也对百姓的流言以及奔逃感到迷惑,不能让他们自行停止。陛下向来仁义明智,做事谨慎,如今却有这些过失被人大肆讥讽嘲笑。孔子说:‘国家有危难但是没有去解救,看到颠覆却没有去匡扶,要你们这些宰相做什么!’臣王嘉有幸得以位居丞相,私下常常内心哀伤,无法让陛下相信我的愚忠;要是身死可以对国家有利,我不会吝惜自己的生命。还望陛下审慎地对待自己的专宠,审察众人共同的疑惑!之前邓通、韩嫣骄横尊贵失其常度,安逸享乐不知满足,小人无法克制情欲,最终犯下大罪,搞乱国家,导致自己丧命,没有最终保全富贵福禄,正所谓‘爱他,却恰恰害了他’!应当深察前世的深刻教训,克制对董贤的专宠,以保全他的生命。”
哀帝自此对王嘉渐渐不满。
前凉州刺史杜邺凭借方正的身份回答策问说:“我听闻阳尊阴卑,乃是上天的道理。因此就算男子卑贱,仍旧各自是本家之阳;就算女子尊贵,仍然是本国之阴。所以礼教明确规定了‘三从’的内容。就算有文王之母的大德,也一定要依赖儿子。之前郑伯任由母亲姜氏宠爱幼子,最终导致叔段篡国的大祸;周襄王迫于母亲惠后的压力,而遭受不得不逃亡郑国的灾难。汉朝兴起,吕太后将朝廷大权私自交给她的亲戚,几乎倾覆了国家。我看陛下节勤俭朴,持身以正,打算振兴天下,打开全新的局面,但是祥瑞并没有应验,反倒发生了日食和地震。考察《春秋》记录的灾异,是用景象所指示的含义当作语言来警示世人。日食,表明阳被阴入侵。阴为坤,坤用来表示地,因为称‘坤’为‘土’,为‘母’,以安静为美。发生地震,是没有遵循阴所应循的轨道的明证。占验天象十分明显,我怎么敢不直言此事!之前,曾参问孔子听从父亲命令算孝顺的道理,孔子说:‘这叫什么话!’孔子称赞闵子骞守礼,不苟且盲从父母的命令,所做的事没有不符合道理的,因此别人不能离间他和亲人的关系。如今诸外戚家的兄弟,无论贤能与否,全在宫廷任职,分布在重要的职位上。或者管理兵卫,或者率军屯守,恩宠汇集一家,积累富贵的权势,是世间所少见、所罕闻的,甚至发展到同时设置两个大司马、将军的官职。古代皇甫尽管强大,三桓尽管势大,鲁国尽管建立三军,但是和今天的皇亲国戚相比,就差得太远了!就在授予大司马、将军官职的当日,太阳晦暗,出现日食。不在前也不在后,就在授予官职的时刻出现日食,说明陛下过于谦虚逊让,不敢专断,不只一次地秉承太后的旨意,太后说的话全都听从,提出的要求全都去做。外戚中有罪恶的,也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功劳才能的,也都加封官爵。这类事情慢慢发展加剧,越积越多,陛下的过失就在于此,我想让这些过失更加显明,进而使圣明的天子醒悟。从前被诗人所批评、被《春秋》所讥讽的,都是这种现象,恐怕针对的不是其他事。通过后世来查看前代发生的事情,会愤怒忧郁地批评其过失。等到自己去做,就不能如同照镜子一般发现自己的过失,自认为合适,其实计策已经失误了。希望陛下更加精诚地治理国家,回顾即位之初,每一件事都参照古代的规定,以满足百姓的心愿,如此,百姓无不欢欣喜悦,上帝与众神灵也会收回怒气,为何还怀疑吉祥福禄不会降临呢!”
哀帝又征召孔光到公车,向他询问与日食有关的事。任命孔光为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官位仅在宰相之后。
当初,王莽回到封国之后,闭门不接待宾客,以求保全自己。他的次子王获将家奴杀死,王莽严厉地指责王获,命他自杀。在封国三年,官吏百姓上书给王莽伸冤的,数以百计。到这一年,贤良周护、宋崇等在朝廷进行应试对答的时候,又大大称颂王莽的功德。于是哀帝征召王莽和平阿侯王仁返回京师,让他们服侍太皇太后。
董贤利用出现日食这一异象,制止了傅晏、息夫躬对匈奴发动战争的计策。辛卯日,哀帝收缴傅晏的印信绶带,免去他的官职,命他离开宫廷,返回宅第。
丁巳日,皇太太后傅氏驾崩,和元帝合葬在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
丞相、御史上奏,检举息夫躬、孙宠等人的罪行,于是哀帝免去息夫躬、孙宠的官职,遣返回封国。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等几十人。
鲍宣上书说:“陛下将上天当成父亲、将大地当成母亲来供养,将百姓当做儿女来抚养。即位以来,上天缺乏光明,大地发生震动,百姓传播流言,彼此惊惧。现在,正月初一就出现日食,实在让人觉得恐惧。普通百姓在平常的每月初一日尚且担心毁坏器物,更何况是发生日食呢!陛下深深地在心里自责,避开在正殿听政,征求直言之士,寻求过错失误,罢黜斥退外戚和那些干吃饭不做事的人,征召委任孔光为光禄大夫,察觉到孙宠、息夫躬的罪行,将他们免官遣返回封国,百姓和洽一致,无不欢喜。天与人同心,人心喜悦,那么上天的愤怒就化解了。但是二月丙戌日,白气入侵太阳,天气连阴却不下雨,这是天下还有愁结没有解开,百姓还有怨气没有消除。侍中、驸马都尉董贤,原本和陛下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但是凭借他的容色以及阿谀奉承,赢取了圣上的欢心,对他的恩宠赏赐没有限度,消耗光了府库的积蓄,将三座宅第合并成一座赐予他,还觉得狭小,又拆除暴室来增加面积。董贤与他的父亲可以坐着指使天子的使者,将作大匠给他修建住宅,连晚间给他巡逻的吏卒都获得赏赐。他家祭扫祖坟以及举办宴会,都由太官为他提供一切。各地贡献的珍品,原本应该用来奉养一位圣主,现在反倒都到了董贤的家中,这难道是天意和民意吗!天意不可以长时间地背逆,对董贤这样厚待,反倒会害了他!要是真的怜惜董贤,应当替他向天地请罪,解除全国对他的敌视,免去他的官职,遣送回封国,没收赏赐的御用器具,归还给官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他父子的性命。否则,作为全国的仇人,他不可能得到永久的平安。孙宠、息夫躬不应当再拥有封国,应该全部收回,以向天下显示彻底改过。重新征召何武、师丹、彭宣、傅喜,让百姓清楚而容易地看到一个全新明朗的政局,以顺承天意,建立大政,兴起太平盛世。”哀帝觉得十分震惊,采纳了鲍宣的提议,征召何武、彭宣,并委任鲍宣为司隶。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