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四十一 翻译
起柔兆敦牂(公元106年),尽旃蒙单阏(公元115年),凡十年。
孝殇皇帝
延平元年(丙午,公元106年)
春季正月辛卯日,任命太尉张禹担任太傅,任命司徒徐防担任太尉,参与负责尚书事务。邓太后由于皇帝是个婴儿,还在襁褓之中,想要让重要的大臣在宫内居住。于是下诏,命张禹在宫中留居,每五天回一次家;每次朝见,都专门给他唱名,让他单独就座,不和三公同席。
封皇兄刘胜为平原王。
癸卯日,任命光禄勋梁鲔担任司徒。
三月甲申日,将和帝安葬于慎陵,庙号为穆宗。
丙戌日,清河王刘庆、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常山王刘章从此到封国去就位。邓太后特别优待刘庆,礼遇远胜别的亲王。刘庆的儿子刘祜,当时年仅十三岁,邓太后由于皇帝幼小孱弱,担心将来有不测发生,于是就命刘祜及他的嫡母耿姬留下,在清河国设置在京城的官邸居住。耿姬是耿况的曾孙女。刘祜的生母为犍为人左姬。
夏季四月,鲜卑入侵渔阳。渔阳太守张显率领数百人出塞迎击。兵马掾严授劝阻道:“前方路途艰险又障碍重重,敌人的实力难以估计,我军应该暂时安营扎寨,先命令轻装骑兵进行侦察。”张显锐气正盛,听到这样的话后大怒,要将严授处斩,汉军因此继续向前挺进。中途遭遇鲜卑军伏兵偷袭,汉军四下逃散,只有严授奋力迎敌,身受十处创伤,亲手斩杀数人后阵亡。渔阳郡主簿卫福、郡功曹徐咸二人主动前来营救张显,一同阵亡。
丙寅日,任命虎贲中郎将邓骘担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任命邓骘的弟弟、黄门侍郎邓悝担任虎贲中郎将,邓弘、邓阊二人皆为侍中。
司空陈宠去世。
五月辛卯日,大赦天下。
壬辰日,河东郡垣山发生崩塌。
丁未日,任命太常尹勤担任司空。
有三十七个郡及封国爆发洪灾。
己未日,邓太后下诏,缩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的种种御用服饰车马、珍馐美食,以及各种奢侈华贵精巧难成的物品。除去供奉皇陵祠庙,其余稻谷粱米不允许进行加工精选,每天早晚只吃一顿肉食。之前太官、汤官的开销每年近二万万钱,到现在才几千万钱。加上各郡、各封国的贡品,全都减少一半以上。将上林苑的猎鹰、猎犬统统卖掉。各地离宫、别馆所储存的稻米、干粮、柴草、木炭,也全部下令裁减。
丁卯日,下诏解散掖庭宫人,并免去被罚入掖庭做奴婢的所有皇族成员的罪行,让他们成为平民。
秋季七月庚寅日,敕令司隶校尉和部刺史:“进来有些郡及封国发生洪灾,损害了秋天的庄稼,朝廷检讨自己的过错,深深为此担忧惶恐。但是有些郡及封国为了获得丰产的虚假名誉,于是隐瞒灾情,夸大垦田的面积,没有统计逃亡的人数,反倒竞相增加户数,隐瞒盗贼猖獗的情况,让罪犯没有得到惩罚,没有按照规定顺序任命官吏,推荐人才不当,将贪婪严苛的祸害,强加到百姓的身上。而刺史却低下头,堵住耳朵,徇私包庇,在下面彼此勾结,不知敬畏上天,也不知愧对百姓。不能让他们一而再地依仗朝廷的宽容恩泽,从今往后,将加重对于不法官员的惩罚。现在命令二千石官员分别考核百姓受灾的情况,免去他们应该给国家缴纳的田赋禾秆。”
八月辛卯日,殇帝驾崩。癸丑日,将殇帝入殓之后,棺材就停放在崇德前殿。邓太后和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虎贲中郎将邓悝等在宫里商讨大计,确定了继位人选。当晚,派邓骘持符节,用已经封王的皇子才可以乘坐的青盖车阵仗接来清河王的儿子刘祜,在殿中进行斋戒。皇太后来到崇德殿,文武百官身穿吉服陪伴出席。刘祜被指引上殿,皇太后封他为长安侯。之后下诏,把刘祜立为和帝的子嗣,接着又颁布了册立皇帝的诏命。相关官员宣读诏令之后,太尉呈上皇帝的御玺,刘祜于是正式即位,邓太后依旧临朝处理政事。
邓太后对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下诏说:“每次翻阅前代史事,见到皇后家族及其宾客仗势欺人,让奉公且不徇私情的官员深陷混乱,给百姓带来痛苦,这是由于执法不够严格,没有立即施行惩处的缘故。如今尽管车骑将军邓骘等怀有谦恭顺从的心意,但是家族庞大,亲属很多,宾客狡猾奸诈,对于国家的法律禁令多有触犯,现命令对邓氏家族的违法行为要公开进行检束,不容许包庇纵容。”从此之后,邓氏家族亲属犯罪,官员都不给予宽免。
九月,有六个州发生洪灾。
丙寅日,将孝殇帝安葬在康陵。因为国家接连遭遇水灾,百姓苦于徭役,因此陵墓中的陪葬之物和各项工程全都予以减免,只余下十分之一。
乙亥日,陈留郡有陨石坠落。
朝廷委任北地人梁慬担任西域副校尉。梁慬到达河西的时候,恰好遇上西域各国背弃了汉朝,在疏勒对西域都护任尚发起攻击。任尚上书朝廷请求支援,于是朝廷命令梁慬带领河西四郡—敦煌、武威、酒泉、张掖的羌、胡骑兵五千人立即赶去支援。梁慬还没到达的时候,任尚已经解除围困。朝廷召回任尚,委任骑都尉段禧担任西域都护,委任西域长史赵博担任骑都尉。段禧和赵博在它乾城防守。它乾城是一个小城,梁慬觉得难以坚守,因此就用骗术游说龟兹王白霸,宣称愿意进入龟兹,与他一同守城。白霸同意了梁慬的提议。龟兹的官员和百姓极力劝止,但是白霸没有听从。梁慬进入龟兹城之后,派将领以最快速度迎接段禧和赵博,汉军汇合之后多达八九千人。龟兹的官员及百姓一并背弃了龟兹王,和温宿、姑墨两国联合起来反叛,军队多达数万人,一起围攻龟兹城。梁慬等出城迎敌,大破联军。战争持续了几个月,联军兵败离去。梁慬乘胜追击,一共斩杀一万多人,俘虏数千人,龟兹局面这才得以平定。
冬季十月,有四个州遭受洪灾和雹灾。
清河孝王刘庆病重,上书请求死后埋葬在樊濯宋贵人的墓旁。十二月甲子日,刘庆去世。
乙酉日,废除杂戏“鱼龙曼延”。
尚书郎、南阳人樊准由于儒家学风逐渐衰败,上疏说:“我听闻,君主不可以不学习。光武皇帝上承天命,让汉朝振兴,东征西伐,无暇顾及安养休息,但是他还是将武器放下,讲授儒家学问,停鞍歇马,探讨圣人之道。孝明皇帝日理万机,事事关心,但是却喜好古籍,关注儒家经典,每次行过飨射礼之后,都坐在正位上,亲自解读经书,儒生们也会一同聆听,四方都愉快喜悦。他还广泛召集著名的儒家学者,将他们安排在朝廷中,每次遇上宴会,就亲切地与他们讨论疑难,一同研究治国及推广教化之道,哪怕是期门、羽林的武士军官,也都无一不通晓《孝经》。儒学的影响自圣明的君主身上开始,扩展至蛮荒之地,因此,每当人们称赞盛世的时候,都会谈及明帝永平年代。如今学者越来越少,京城之外的远方特别严重。博士将坐席放在旁边,不再讲学,儒生就争相追求华而不实的理论,忘记了公正忠诚的准则,只学习谄媚阿谀的言语。我认为应当颁布诏书,宣告天下,广泛地寻求隐居的学者,提拔知识渊博的儒士,等到以后圣上学习的时候,给他讲解经书。”邓太后觉得樊准的提议很正确,予以采纳,下诏说:“三公、九卿及中二千石官员,要分别推举隐士、大儒,被举荐的人一定要具备高尚的德行,以引导晚生后进,从中挑选博士,一定可以获得合适的人选。”
孝安皇帝上
永初元年(丁未,公元107年)
春季正月癸酉朔日,大赦天下。
蜀郡边境之外的羌人归顺汉朝。
二月丁卯日,将清河国部分封土分割出来,将安帝的弟弟刘常保封为广川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