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四十九 翻译
起玄黓困敦(公元172年),尽上章涒滩(公元180年),凡九年。
孝灵皇帝上之下
熹平元年(壬子,公元172年)
春季正月,灵帝前往光武帝原陵祭祀。司徒掾陈留郡人蔡邕说:“我听说古代君王从不去墓前祭拜。皇帝有上陵举行墓祭的礼仪,最开始认为可以减损;如今亲眼看见墓祭的威仪,感受到它的本来用意,才知晓明帝的至孝隐衷,确实不能取消。一些礼仪看似繁琐却是不可以省去的,指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三月壬戌日,太傅胡广过世,享年八十二岁。胡广曾经接连任职太傅、太尉、司徒和司空,总共三十多年,曾经侍奉过安、顺、冲、质、桓、灵等六位皇帝,得到极其优厚的礼遇,每次被免除官职不超过一年,马上又会复职。他所聘用的多是闻名天下的人士,曾跟他以前的部下陈蕃、李咸同列三公。他非常了解先朝的规章制度,也通晓当代的朝廷规章,所以京都洛阳有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不偏不倚,有胡公。”然而胡广性格温柔敦厚、谨小慎微,经常借此献媚,没有忠正坦诚的气节,天下之人因此而看不起他。
五月己巳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长乐太仆侯览因为专权跋扈、骄横奢侈而获罪,灵帝下令取回印信绶带,侯览自杀。
六月,京都洛阳发生水灾。
窦太后的母亲在比景去世,窦太后因过度忧伤和思念而生病,癸巳日,于南宫云台去世。宦官们对窦氏家族积怨已久,所以用运载衣服的车将窦太后的尸体拉到洛阳城南的市舍,停放几日之后,曹节、王甫打算用贵人的礼仪来埋葬窦太后。灵帝说:“窦太后亲自拥立朕为皇帝,统领继承大业,怎么能以贵人的礼仪为她送终呢!”于是仍照皇太后的礼仪进行发丧。曹节等人又谋划将窦太后埋葬至别处,而把冯贵人的尸体移来跟桓帝合葬。灵帝下旨召集三公、九卿等文武百官,在朝堂上讨论,命令中常侍赵忠监督会议。当时,太尉李咸正卧病在床,挣扎着带病上车,并且随身携带了毒药,临走之前对妻子说:“若皇太后不能跟桓帝一同祭祀,我就不活着回家!”会议开始之后,参加者有数百人,互相瞻望许久,没人肯率先发言。赵忠催促道:“议案应该迅速定下来!”廷尉陈球说:“皇太后品德贤良,母仪天下,应该配享先帝,这是不需置疑的。”赵忠笑着说:“那就请陈廷尉快些执笔起草议案。”陈球马上提笔写道:“窦太后处于深宫之中,天资聪慧且有母仪天下之品德;遭逢时世艰难,窦太后协助立陛下为帝,继承皇家宗庙祭祀,功绩显著。先帝去世之后,不幸兴起大狱,窦太后被迫迁往空宫居住,过早去世,窦家即使有罪,但事情并不因太后而起。如今假若改葬他处,确实会令天下人失望。而且冯贵人的坟墓曾经被盗贼挖过,骨骸已经暴露,跟贼寇尸骨并列混杂,魂灵遭受污染,况且冯贵人对国家又没有任何功劳可言,怎么能有资格配享至尊!”赵忠看完陈球起草的方案,气得脸色大变,浑身发抖,讥笑说:“陈廷尉起草的方案可不错!”陈球回答道:“陈蕃、窦武已经遭受冤枉,窦太后又平白无故地遭受幽禁,我一直非常痛心,天下之人没有不愤慨叹息的!现在我既然已经把话讲出来了,即便是会议之后遭到报复,也不会后悔,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太尉李咸接着说:“我本来就认为应该如此,陈廷尉的议案跟我的意见完全相同。”于是三公、九卿以下的文武百官全都赞同陈球的意见。曹节、王甫仍然继续争辩,他们认为:“梁皇后作为先帝的正妻,后来因为梁家犯恶逆大罪,将梁皇后别葬于懿陵。汉武帝废黜正妻卫皇后,而让李夫人配享。如今窦家罪恶如此严重,怎么能跟先帝合葬?”太尉李咸又向灵帝上疏说:“我俯伏回想,章帝窦皇后陷害梁贵人,安帝阎皇后家犯恶逆大罪,但和帝并没有提出将嫡母窦皇后改葬别处,顺帝也没有下诏贬降嫡母阎皇后。至于废黜卫皇后,那是武帝在世时亲自做出的决定,不能用来相比。如今长乐太后一直拥有皇太后的尊号,又曾亲身临朝治理朝政,况且援立陛下为帝,使皇位光大兴隆。皇太后既然将陛下当作儿子,陛下怎么能不把皇太后当作母亲呢?儿子没有废黜母亲的,臣子没有贬谪君王的。所以应该将窦太后与先帝合葬宣陵,所有一切都要遵照旧制。”灵帝看了奏章后,采纳了李咸的建议。
秋季七月甲寅日,将窦太后安葬于宣陵,追封谥号为桓思皇后。
有人在朱雀门上书写,说:“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将太后幽禁并杀死,三公、九卿,只拿俸禄而不尽职责,没有人敢说忠诚的话。”灵帝下旨命令司隶校尉刘猛负责追捕搜查,每隔十天进行一次汇报。刘猛认为所写的话跟实际情况一致,所以不肯抓紧搜捕。过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找到书写的犯人。刘猛因此获罪,被贬为谏议大夫,又任命御史中丞段颎代替刘猛。于是段颎派人四下追查搜捕,包括在太学游学的学生在内,一共逮捕关押一千多人。曹节等人又主使段颎寻找其它机会弹劾刘猛,判处将他遣送到左校营服苦役。
起初,前司隶校尉王寓凭借宦官的势力,曾请求太常张奂举荐,张奂将其拒绝,王寓便诬告张奂为党人,让他蒙受禁锢,不许出来做官。但是张奂跟段颎曾经因为对西羌战争有过争执,互相心存怨恨,于是段颎担任司隶校尉以后,计划将张奂驱赶到敦煌郡再将其杀死;后来因张奂向段颎写信苦苦哀求,这才幸免。
起初,魏郡人李暠任司隶校尉,因为昔日的怨恨而杀害扶风人苏谦;苏谦的儿子苏不韦将父亲的尸体浅埋在地面上而不肯下葬,然后改名换姓,结交宾客,发誓为父报仇,不久后李暠提升为大司农,苏不韦躲在草料库中,挖掘地道,直通至李暠的卧室,将李暠的妾和幼儿杀死。李暠非常恐惧,用木板铺在地面上,一夜之内搬动九次。苏不韦又挖掘李暠父亲的坟墓,砍下死尸的头,并挂在集市上。李暠恳请官府派人搜捕,没有抓到,他内心忧愤,竟然吐血而死。后来,苏不韦赶上朝廷颁布赦令,才回家安葬父亲。张奂和苏家素来和睦,但是段颎与李暠亲善。段颎延请苏不韦为司隶从事,苏不韦很恐惧,便声称有病不肯就职。段颎大怒,派遣从事张贤在苏家将苏不韦杀死。临行之前,段颎先将一杯毒酒递给张贤的父亲,威胁他说:“如果这次张贤没能杀死苏不韦,你就把这杯毒酒喝下去!”张贤便将苏不韦逮捕起来,连同他的一家共六十多人,悉数杀死。
渤海王刘悝当初被贬降为瘿陶王之时,请托中常侍王甫劝说桓帝,如果能够恢复之前的封国,愿意送五千万钱作为谢礼;不久后桓帝去世,遗诏恢复刘悝原来的封国,刘悝知道这不是王甫的功劳,所以不肯把这笔钱送给王甫。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常常和渤海王刘悝往来,王甫秘密派人监督,将情况告诉给段颎。冬季十月,抓捕郑飒,将其关押于北寺监狱。王甫又指派尚书令廉忠诬陷说:“郑飒等人密谋迎立渤海王刘悝当皇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于是灵帝下旨,命令冀州刺史逮捕刘悝,就地审问核实,严令他自杀。刘悝的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歌舞伎女二十四人都死在牢中,封国太傅、宰相以下官吏,全都被诛杀。王甫等十二人都因有功而被朝廷封为列侯。
十一月,会稽郡妖贼许生在句章县聚众发兵,称自己为“阳明皇帝”,部下兵众以万计数;朝廷派遣扬州刺史臧旻、丹阳郡太守陈寅率军前往征伐。
十二月,司徒许栩被免除官职,擢升大鸿胪袁隗为司徒。
鲜卑出兵攻打并州。
这一年,南匈奴单于车兒去世,其子继位,号为屠特若尸逐就单于。
二年(癸丑,公元173年)
春季正月,发生大范围瘟疫。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