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五 翻译
起旃蒙单阏(公元235年),尽强圉大荒落(公元237年),凡三年。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
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
春季正月戊子日,任命大将军司马懿担任太尉。
丁巳日,皇太后郭氏去世。明帝数次向太后询问母亲甄氏临死的情状,太后因此忧惧而死。
蜀汉杨仪已经杀死魏延,自认为建立大功,应当代替诸葛亮执政;然而诸葛亮生前另外下达密令,认为杨仪心胸狭隘且性情急躁,希望由蒋琬接任。杨仪到达成都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统管具体事务,只是悠闲度日而已。当初,杨仪以尚书的身份侍奉昭烈帝刘备,而蒋琬当时只是尚书郎。后来,二人虽然都担任丞相参军、长史的职务,但是杨仪每次追随诸葛亮行动,担负的任务比较繁重;自认为资历比蒋琬深,才能也胜于蒋琬,于是抱怨愤恨之情在言语中显露出来,叹息叱责之声发自内心,当时人们畏惧他言谈话语不加约束,不敢同他来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问他,杨仪向费祎发泄心中的怨恨,一一叙说前后经过。又对费祎说:“当初丞相刚刚去世的时候,我倘若率军降魏,又如何会零落失意到如此地步?令人悔恨,不可能再追回了!”费祎将他的话秘密上报。汉后主于是把杨仪贬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达流放地之后,又上书诽谤,言辞激切。后主于是下令郡府收捕杨仪,杨仪自杀。
三月庚寅日,安葬皇太后郭氏。
夏季四月,汉后主任命蒋琬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接替蒋琬担任尚书令。
明帝喜好建造宫殿,已经兴建了许昌宫,又建造了洛阳宫,建起昭阳太极殿,修筑总章观,观高十多丈。于是征调劳役没有止息的时候,农桑之事几乎荒废。司空陈群上书说:“古代大禹承袭唐尧、虞舜的兴盛基业,仍然居住在低矮的宫室,穿着粗劣的衣服。何况现在正处于战乱之后,人口减少,与汉文帝、汉景帝之时相比,不超过当时的一个大郡。加上边疆时有战事,将士艰辛劳苦,倘若出现水灾、旱灾,就会成为国家的深重忧患。过去刘备从成都出发前往白水,沿途大修居室馆所,耗费了大量人力,太祖知道他使百姓疲惫。如今中原大用民力,也正是吴国、蜀汉所希望看到的。这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思虑!”明帝答道:“帝王之业与帝王的宫殿也应该同时建立。消灭敌人之后,只应当罢兵防守,岂可再大兴劳役呢?这原本是你的职责,与萧何当初建筑未央宫一样。”陈群说:“过去汉高祖只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已经被消灭,而宫室全都被烧毁,因此萧何修筑了武器库、粮库,这都是要紧的,然而高祖还谴责过于华丽。现在吴、蜀两国还没平定,实在不宜与古时相提并论。人们要想满足欲望,没有找不到借口的,何况是帝王,更没有人胆敢违抗。陛下之前想要拆毁武器库,说是不可不拆毁;后来打算重新设置,又说不可不设置。倘若一定要兴建,固然不是臣下的言语所能改变的;倘若稍加留意历史上的教训,回心转意,也不是臣下所能及的。汉明帝想要修建德阳殿,锺离直言劝谏,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又重新兴建;宫殿筑成后,对群臣说:‘倘若锺离尚书还在,此殿就建不成了。’作为帝王怎能如此忌惮一个人?应该一切以百姓为虑。如今我不能使陛下稍微听取一些意见,比起锺离差得太远了。”明帝因此稍有减省。
明帝沉迷于宠爱后宫嫔妃,宫中女官的官位与俸禄参照文武百官的数目,从贵人以下到担任宫廷洒扫的宫女,共有数千人,精选知书识字可以信赖的六人担任女尚书,让她们审查不经由尚书省直接上奏的朝臣奏章,批复意见,做出裁决。廷尉高柔上书说:“过去汉文帝吝惜十家的资财,不修建一个小小的楼台以供娱乐;霍去病担忧匈奴之害,无暇建造宅第。何况如今所耗费的绝不只是百金,所担忧的绝不只是北狄的祸患!我认为,只可以粗略地完成已经动工的工程,充当朝会与宴会之用,竣工之后将在工地上劳动的民夫遣送回去,使他们得以回去务农;等到西蜀和吴国平定以后,可以继续慢慢修建。《周礼》规定,天子可有后妃以下一百二十人,嫔妃的仪制,现在已经足够盛大了。我私下听说,后宫的人数或许已经超过这个数目,圣上的子嗣不昌盛,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吧。我认为可以精选少量贤淑美女,备齐内官的数目,剩下的全部遣送回家,陛下可以育精养神,专心静养。那么,《诗经·螽斯》所说的子孙昌盛的征兆或许就会出现了。”明帝回答说:“你已经正言进谏,其他事情,请再进言。”
这时狩猎的法规严峻,杀死皇家禁地内麋鹿的人应处死,没收财产,有能发现并告发的人,奖以厚赏。高柔再次上书说:“近年来,百姓承担了各种劳役,从事田间劳作的人已经减少;加上还有猎禁之法,群鹿暴性发作,毁坏、吃掉地里的嫩苗,到处为害,不计其数,民众虽然设置障碍防备,但是力度不够,防不胜防。以至于荥阳附近地区,方圆数百里,几乎没有收成。如今天下创造的财富很少,而麋鹿带来的损失很多,若突然爆发战争动员兵役,或者遇到荒年颗粒不收,将无法应付。恳请陛下对待百姓宽松一些,准许民众捕捉麋鹿,尽快解除猎禁,那么百姓或许会有长久的接济,就没有谁不喜悦的了。”
明帝又打算铲平北芒山顶,下令在上面修建台观,以便瞭望孟津。卫尉辛毗说:“天地自然,本来就是高高低低。如今要反其道而行,就违背了天理;加之损耗人力,民众已不堪役使。倘若九河涨满,洪水为患,丘陵都被夷为平地,将凭借什么防御呢!”明帝于是罢休。
少府杨阜上书说:“陛下承袭武皇帝开拓的帝王之业,保持文皇帝一贯坚持的方向,实在应该向古代圣贤的治世看齐,总结各个朝代末世放荡的弊政。过去假使汉桓帝、汉灵帝不废弃汉高祖的法令制度,不破坏汉文帝、汉景帝的谦恭俭朴,我们太祖虽然有神武之威,又能在哪里施展,而陛下又能从哪里继承尊位呢?现在吴、蜀两国还没有平定,军队在边界戍守,各项修葺整治的工程,恳请陛下务必节约减省。”明帝用文辞优美的诏书答复了他。
杨阜又上书说:“尧帝崇尚简陋的茅草屋,而万国安居,大禹住在低矮的宫室,而天下乐业。到了商、周时期,殿堂堂基高不过三尺,宽只能容纳九张席位而已。夏桀用玉石建造居室,用象牙装饰走廊,商纣修筑倾宫、鹿台,于是断送了国家;楚灵王修建章华台,因此招致大祸,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传位二世就被消灭了。如果不估量民力的极限,只为满足耳目的欲望,没有哪个王朝不灭亡的。陛下应当以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为标准,以夏桀、殷纣、楚灵王、秦始皇为借鉴,自己贪图安逸享受,只关心宫殿楼台的修饰,一定有朝廷倾覆国家灭亡的灾祸。君王像一个人的头,大臣好像四肢,生死与共,得失共担。我虽然愚蠢怯弱,岂敢忘记诤臣之义!言辞不激切至极,便不足以感动陛下。陛下倘若不体察我的进言,恐怕皇祖、先帝创立的大业即将坠落于地。假如我以身赴死而于事能有万分之一的补救,那么我死了也同活着一样。我准备好棺木,沐浴更衣,听候重诛!”奏章呈上后,明帝有感于他的忠言,亲笔写诏回答。
明帝曾经头戴便帽,身穿淡青色半袖绸衫。杨阜问明帝:“这是符合礼法的哪一种服装?”明帝默然不能回答。此后,明帝不穿礼法规定的服装不见杨阜。
杨阜又上书试图减去宫女中那些不曾被皇帝宠幸的人,于是召来御府官员询问后宫人数。御府官员遵守原有的规定,答道:“这是宫中秘密,不可宣布泄漏。”杨阜十分恼怒,杖责他一百棍,责骂他说:“国家不将秘密告诉给九卿,反而告诉给小吏吗!”明帝因此更加畏惧杨阜。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