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五 翻译 第2节
散骑常侍蒋济上书说:“过去句践鼓励生育,以备国家征用,燕昭王慰问患病的百姓,为的是报仇雪耻,所以能以弱小的燕国征服强大的齐国,羸弱的越国消灭了强劲的吴国。现在吴、蜀两敌强盛,陛下在位时若不能将其铲除,将为后代百世所谴责。凭借陛下圣明神武的韬略,放弃那些可以缓办的事情,专心一志地讨伐敌人,我认为没有什么是难以实现的。”
中书侍郎东莱人王基上书说:“我听说古人用水比喻百姓,他说:‘水能够载舟,也能够覆舟。’颜渊说:‘东野子驾车,马用尽力气,但仍然不停地向前驱赶马匹,最终将马匹毁了。’现在劳役辛苦,男女分居,希望陛下深刻体察东野子驾车的弊病,留意舟与水的比喻,使奔跑的马匹在力气尚未用尽时得到休息,在民力尚未困顿时减省服役。过去汉朝取得天下,到文帝时只剩下同姓诸侯,然而贾谊仍然担忧地说:‘把火苗放在柴堆下面而在上面睡觉,还认为是平安。’现在贼寇还没有消灭,猛将拥兵,限制约束他们就无法应对敌人,长此以往则难以移交给子孙,当此国家盛明之际,还不以全力消除祸患为务,倘若将来子孙不强,一定是国家的忧患。倘若贾谊复生,一定比当时的感受更加深刻。”明帝都没有听从。
殿中监监督修建宫室的工程,擅自抓捕兰台令史,右仆射卫臻奏请查办。明帝下诏说:“宫殿不能建成,是我最关心的,你推托查明此事,是为什么?”卫臻说:“古代有禁止官员互相侵犯职权的法令,不是厌恶他们办事勤勉,实在是因为收获少而坏处多。我每次考察核对事务,都有同类问题,倘若再对此加以放纵,我担心各部门马上就要越职越权,以至王权衰颓。”
尚书涿郡人孙礼坚决请求免除劳役,明帝下诏说:“敬佩并采纳你的正直之言。”催促遣返民夫回家;然而监工官吏又上奏让民夫滞留一个月,以完成工程。孙礼径直来到工地,不再重新上奏,宣称皇帝下诏遣返民夫,明帝觉得孙礼的做法新奇,因而没有责备他。明帝虽然不能全部听取群臣的直谏之言,却都能够宽容他们。
秋季七月,洛阳崇华殿发生了火灾。明帝向侍中兼太史令的泰山人高堂隆询问:“这是什么灾祸?在礼仪上有没有祈福消灾之意?”高堂隆回答说:“《易传》上说:‘居上不节俭,在下不节约,孽火焚烧他的宫室。’还说:‘君王修筑高台楼阁,天火成灾。’这是君王专心致力于修饰宫殿,而不了解民力亏空竭尽,所以上天以旱灾作为回应,火就从高殿上燃起。”明帝用诏书询问高堂隆:“我听说汉武帝时柏梁发生火灾,反而采用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来震慑,这又怎么解释?”回答说:“这是夷族、越族的巫师所为,而不是圣贤的明训。《五行志》中记载说:‘柏梁火灾,在这之后有江充巫蛊之事。’正如《五行志》所记载的,越人巫师诱惑修建章台,并没有威慑灾难的作用。如今应该遣散民役。宫室的修建,务必遵从简约,清扫发生火灾的地方,不要冒昧地在这里另行施工,那么这里一定会生长出萐莆、嘉禾。倘若继续耗费民力,竭尽民财,不是招致符瑞从而安抚远方之人的做法。”
八月庚午日,封皇子曹芳为齐王,曹询为秦王。明帝无子,收养曹芳与曹询为子,皇宫禁地之事极为隐秘,无人知晓二人的来历。有人说,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
丁巳日,明帝返回洛阳。
下诏重新修建崇华殿,更名为九龙殿。挖通渠道引来穀水流经九龙殿前,用玉石砌成水井,在栏杆上雕花装饰,水从玉雕蟾蜍的口中流入,再从玉雕神龙的口中吐出。命博士扶风人马钧制作司南车,制作出以水为动力旋转人物活动的百戏车。
陵霄阙刚刚建起架构,有喜鹊在上面筑巢,明帝就此事询问高堂隆,回答说:“《诗经》上说:‘鹊筑巢,鸠居之。’现在大起宫殿,又新建陵霄阙,并且有喜鹊在其上筑巢,这是宫殿还没建成就不能在里面居住的征兆。上天的旨意似乎是说:‘宫殿尚未建成,就会有外姓人统治支配它。’这是上天的警告。天道无亲,只赐福给善良的人,太戊、武丁目睹灾异征兆后惊惧不安,所以上天改降福分。如今倘若能够停止各种劳役,增加德政,那么三王可以增加为四王,五帝可以增加为六帝,难道只有商代的帝王能够转祸为福吗?”明帝为此动容。
明帝性情严厉而且急躁,对那些监督修建宫殿而逾期的人,亲自召问,话还没有说出口,身首已经异处。散骑常侍兼秘书监王肃上书说:“如今宫殿还没有完工,参与劳作的已有三四万人。九龙殿足以使陛下安居,里面足以安置六宫之人;只有泰极殿前边的工程还非常巨大。希望陛下指派领取国家粮饷目前又没有紧急事务的士兵,选择身体强壮的一万人,让他们一年轮流一次。都知道轮流休息有日可待,就都会乐于到工地劳作,这样他们虽然辛劳却不会再抱怨了。总计一年有三百六十万劳工,也不能算少了。本应该在一年内完工的,暂且三年完工,遣送剩下的民夫,让他们都回家务农,这是长久之计。取信于民,是国家的一大法宝。过去陛下临幸洛阳,征调百姓建造营垒,有关部门命令建好营垒就放民夫回家;结果等营垒建成,又贪图民夫工力便宜,没有按时遣还。有关部门只顾着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虑国家大体。我愚昧地认为,从今以后,如果再征用民夫,应该明确宣明期限,征用民工一定遵守期限,倘若再有劳役,即使重新征发,也不要失信于民。凡是陛下临时施刑的人,都是犯罪的官吏、当死之人;但是众人不知道详情,认为是仓促行事。所以,希望陛下交付主管官吏办理,同样是处死,不要令宫廷被罪犯的血污染,还被远近之人怀疑。何况人命至关重要,诛杀容易而复生难,一旦气绝就不能再接续,所以圣贤都非常重视生杀。过去汉文帝打算杀死冒犯御驾的人,廷尉张释之说:‘在事情发生的当时,皇上派人诛杀他就算了,如今既然已经交付廷尉,廷尉是天下的天平,不可以倾斜。’我认为这完全失去了大义,不是忠臣应该说的话。廷尉是天子的官员,尚且不能失去公平,而天子反而可以迷惑错谬吗?这是将自己看得重而轻视帝王,是严重不忠的行为,不可不明察。”
中山恭王曹衮病情严重,命令官属说:“男人不应该死在妇人手中,赶紧给我在东面修建一座殿堂。”殿堂建成后,抱病坐车前去居住。又命令世子说:“你年纪尚幼就做了王,只知道享乐而不知道艰苦,一定会因为骄纵奢靡而出现过失。兄弟们如果有不良行为,你应当促膝劝谏,劝谏不被接受,要流泪告谕,告谕却还不改正,就报告给他们的母亲,仍然不改就应当奏报皇上,并辞去封国食邑。与其凭借恩宠招致祸患,不如安守贫贱保住性命。这当然是针对犯了大罪的情况,如果是细小过失,就应当替他遮掩。”冬季十月己酉日,曹衮去世。
十一月丁酉日,明帝到达许昌。
这一年,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勇士韩龙刺杀鲜卑首领轲比能。此后,鲜卑部落分崩瓦解,互相攻打,强者远遁,弱者请求归顺,边境于是平安无事。
张掖柳谷口水满向外溢出,露出一块玉石,带有图案,形状像灵龟,竖立在水面,玉石上有七个石马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牺牛、璜玦、八卦、星宿、孛星和彗星的图像,还有“大讨曹”三字。明帝向天下颁布公告,认为是祥瑞之兆。任县县令于绰带着诏书以及玉石图案去问钜鹿人张臶,张臶暗中对于绰说:“神因为知晓未来,从不追溯往事,祥瑞征兆先显现出来,然后就有兴衰和废立。如今汉朝已经灭亡很久了,魏已得天下,怎么还会是兴魏的祥瑞征兆呢?这块玉石,是当今之世发生变异而预示将来的符瑞。”
明帝派人前往吴国用马匹交换珍珠、翡翠、玳瑁。吴主说:“这些东西都是我所不用的,然而能够换来马匹,我为何要吝惜呢。”于是全都给了使者。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