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晋纪 » 晋纪一 > 晋纪一 翻译

晋纪一 翻译

起旃蒙作噩(公元265年),尽玄黓执徐(公元272年),凡八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

春季三月,吴主派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璆与徐绍、孙彧一同前往魏国回报聘问。徐绍到达濡须的时候,有人说徐绍曾经称赞中原之国的美好,吴主恼怒,追回徐绍,把他杀死。

夏季四月,吴国改年号为甘露。

五月,魏元帝施予晋文王特殊的礼遇,晋升王妃为王后,世子晋升为太子。

癸未日,实行大赦。

秋季七月,吴主逼杀吴景帝皇后,将景帝的四个儿子迁到吴地;不久,又把四人中年龄较大的两人杀了。

八月辛卯日,晋文王司马昭去世,太子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之位。

九月乙未日,实行大赦。

戊子日,任命魏司徒何曾担任晋丞相;癸亥日,任命票骑将军司马望担任司徒。

乙亥日,在崇阳陵安葬晋文王。

冬季,吴国西陵督步阐上表,恳请吴主将国都迁到武昌;吴主听从了他的意见,委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步阐是步骘的儿子。

十二月壬戌日,魏元帝将帝位禅让给晋王;甲子日,魏元帝搬到金墉城居住。太傅司马孚向魏元帝拜别,拉着魏元帝的手,流泪叹息不能自抑,说:“我到死的那一天,仍然是大魏真正的臣子。”丙寅日,晋王司马炎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泰始。丁卯日,尊奉魏元帝为陈留王,宫室就设在邺城;优厚高贵的礼制与待遇,都依照魏国初期的旧例。魏宗室诸王都降为侯。追尊晋宣王司马懿为宣皇帝,晋景王司马师为景皇帝,晋文王司马昭为文皇帝。尊王太后为皇太后。封皇叔祖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幹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邪王,封皇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又把司徒司马望等十七个堂叔或堂侄都封为王。任命石苞担任大司马,郑冲担任太傅,王祥担任太保,何曾担任太尉,贾充担任车骑将军,王沈担任骠骑将军;其余的文武官员都提级晋爵各有等差。乙亥日,任命安平王司马孚担任太宰,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事务。没过多久,又任命车骑将军陈骞担任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司马望、司空荀生僻字_古文自编12473号等,总共是八公,同时并列设置。晋武帝以魏氏孤立无援的弊病作为借鉴,因而大封宗室,赋予他们职权,又诏告诸王都可以自行选择封国中的官吏;只有卫将军齐王司马攸不敢自选,全部官吏都请求晋武帝任命。

晋武帝下诏,废除约束魏宗室的禁令,废除部曲将领以及州郡长吏留人质于京师的制度。

晋武帝是继魏氏苛酷浮华的政治之后登基的,他以宽仁节俭的作风纠正魏氏的弊病。太常丞许奇是许允的儿子。晋武帝打算在太庙行事,朝廷议事的时候,大臣们以许奇的父亲因过失被诛为由,认为许奇不适合在武帝身边任职,应当派他出任朝廷外的官职;晋武帝于是追述许允旧时的声望,赞扬许奇的才能,提拔他担任祠部郎。有关部门报告,宫中所用的青丝牵牛绳断了,晋武帝下诏,用青麻绳代替青丝绳。

当初设置谏官的时候,由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担任。傅玄是傅幹的儿子。傅玄看到魏末士风凋敝败坏,于是上疏说:“我听说先王统治天下,教化昌盛于上,公正的议论通行于下。近代以来,魏武帝喜欢法术而天下重视刑名,魏文帝仰慕通达而天下轻视操守名分,从此之后纲纪不整,放纵虚无的作风充满朝廷,导致天下不再有公正的评论。陛下接受禅让,弘扬尧、舜的教化,只有没有选任清明广远遵守礼法之臣,以促进风化与操守,没有斥退虚浮鄙陋之人,以惩罚不恭敬不谨慎的人,因此我才胆敢说这番话。”晋武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让傅玄起草诏书以便施行,但是也不能变革当时的风气。

当初,汉征西将军司马钧生下豫章太守司马量,司马量生下颍川太守司马隽,司马隽生下京兆尹司马防,司马防生下晋宣帝司马懿。

二年(丙戌,公元266年)

春季正月丁亥日,就便利使用魏庙,祭祀征西府君司马钧以下,连同景帝司马师共七个庙堂。

辛丑日,尊奉景帝夫人羊氏为景皇后,居住在弘训宫。

丙午日,立弘农人杨氏为皇后;皇后是魏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

群臣上书说:“五帝就是天帝,王气时有变异,所以名号有五个。从今天起,明堂、南郊都应当除去五帝的位置。”晋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因为晋武帝是王肃的外孙,所以祭天地的礼仪,有关官吏大多遵从王肃的意见。

二月,解除魏对汉宗室的禁锢。

三月戊戌日,吴国派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到晋朝吊祭。

吴国散骑常侍王蕃气质、风度高雅,不会察言观色,顺从其意行事,吴主因此不悦。散骑常侍万彧、中书丞陈声便乘机构陷他。丁忠出使回来,吴主大宴群臣,王蕃喝醉了,趴在那里不能起来。吴主怀疑他是伪装的,于是用车子将他送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召他回来。王蕃仪容庄严,举止自如。吴主大怒,呵令左右在殿堂之下将他斩杀,然后出去登上来山,命左右亲信抛掷王蕃的首级,像虎狼那样争夺啃咬,致使首级碎裂。

丁忠对吴主说:“北方的晋国没有做好防守作战的准备,我们可以偷袭攻占弋阳。”吴主询问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说:“北方近来吞并了巴、蜀,派遣使者来求和,这并不是向我们求援,只是想要积蓄力量以等待时机罢了。在敌人的气势正强盛的时候,想要侥幸取胜,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利益。”吴主虽然没有出兵,但是却与晋国断绝了关系。陆凯是陆逊同族兄弟的儿子。

夏季五月壬子日,博陵元公王沈去世。

六月丙午晦日,发生了日食。

晋文帝的丧事,臣民都遵循临时制定的法令,服丧三日,然后除服。葬礼结束,晋武帝也脱去丧服,但仍然戴白冠,吃素食,悲哀如同丧期。秋季八月,晋武帝将要拜谒崇阳陵,群臣上奏称,秋暑还没有过去,担心皇帝悲哀伤感而损害健康。晋武帝说:“朕能够瞻仰先人的陵墓,身体与精神自然就会好起来。”又下诏说:“汉文帝不使天下百姓全都为他悲哀,这也使帝王的谦逊达到了顶点。要拜见先人的陵墓,怎么忍心不穿丧服!议论决定穿丧服,群臣自然可以依据旧例行事。”尚书令裴秀上奏说:“陛下已经除去了丧服如今又穿上,这么做没有礼仪可依据,倘若君王穿丧服而臣下却不穿,身为臣子心里也会不安。”晋武帝下诏说:“朕忧虑的是,悲哀之情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哪里在于丧服!诸位一片殷勤之心,朕不忍心再违背了。”于是同意不穿丧服。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之丧,即使尊贵的天子也应该身穿孝服,这是礼制。现在皇帝至孝,虽然除去了丧服,但仍然实行丧礼。倘若能借此机会恢复先王的法规,难道不是很好吗!”傅玄说:“把服丧的时间从以月计改为以日计,已经有几百年了,在短时间内要恢复古制,是非常困难的。”羊祜说:“不能使天下人都遵循礼法,暂且使皇帝再穿孝服,不是还能好一些!”傅玄说:“皇帝没有除服而天下百姓却除服了,这就是只有父子,而没有君臣的行为。”羊祜于是不再提及让天下恢复古制的话。

戊辰日,群臣上奏请求晋武帝恢复正常的服饰与饮食,晋武帝下诏说:“每当感念先灵,而朕不能完成服丧之礼,就因此沉痛,更何况说吃稻米、穿锦衣了!这样做只会激发朕的伤痛之心,不能够缓解朕的悲哀之情。朕本来生于儒者之家,传习礼法已经很久了,何至于一时之间就对自己的父亲改变了这种天生的感情!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听从你们了,你们可以对照孔子回答宰我的话反省自己,没有事就不要再多说了!”于是三年来一直素食素服。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