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二 翻译 第2节
山涛向晋武帝举荐嵇绍,请求任命嵇绍担任秘书郎;晋武帝于是征召嵇绍。嵇绍因为父亲嵇康获罪,所以隐居在家,他打算推辞征召,不去赴任。山涛对他说:“我为你着想已经很久了,天地、四季尚且有消有长,互相交替,更何况对于人呢!”嵇绍便答应了任命,晋武帝让他做了秘书丞。
当初,晋在东关被打败,晋文帝向他的僚属问道:“最近这件事,应该由谁来承担罪责?”安东司马王仪是王脩的儿子,他回答说:“责任在元帅。”晋文帝恼怒地说:“司马打算把罪责推给我啊!”派人把他拉出去斩首。王仪的儿子王裒因为父亲死于非命而悲痛,隐居起来传授学业,任凭朝廷三次征召,以及公府、州郡七次授职,一概不去。王裒从来不面向西就座,在父亲坟墓的旁边搭建茅庐居住,早晚攀着柏树悲痛地号哭,眼泪滴在了树上,时间长了,柏树因此而干枯。他读《诗经》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从来没有不再三流泪的,他的弟子们因此就不敢讲解《诗经·蓼莪》这一篇。王裒家境贫苦,他计算着人口耕种,度量着身材养蚕;有人馈赠物品,他不接受;有人给予帮助,他不允许。学生们偷偷地帮他割麦,他就把麦子扔了。他至死都没有出仕。
臣司马光评论说:从前舜诛杀了禹的父亲鲧,而禹却侍奉舜,这是因为他不敢废弃国家大事。嵇康、王仪的死,都不是由于他们犯了罪,所以他们两人的儿子不仕晋朝是可以的。嵇绍倘若没有以后在荡阴所表现的忠诚,大概就难免遭到君子的讥笑和非议了吧!
吴国大司马陆抗得了重病,上疏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藩屏,地势既然处于上流,二郡边境的西面与北面又与敌人的边境接连。倘若敌人泛舟顺流而下,则如同星奔电驰一样迅疾,到那时,就不能仰仗别的地区的援助来解救危难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不仅仅是疆界遭受侵犯的小祸患。我的父亲陆逊过去在西部边境时曾经上书说:‘西陵是国家西边的门户,固然容易防守,但同时也容易失守。倘若守不住的话,那就不仅仅丧失一个郡,就连荆州也不会再属于吴国了。倘若西陵有忧患,就要竭尽全国的力量去争夺它。’我先前曾经请求在西陵屯守三万精兵,但是主管的官员因循常规,不肯派兵奔赴西陵。自从步阐事件之后,我方兵力的损耗日益严重。如今我统率方圆千里的地方,对外抵御强大的敌人,在内又要安抚各蛮族,上上下下所有的军队,只有几万,而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疲惫、衰败的状态,则很难应付突发的事变。我私下认为,诸王还年幼,不应该给他们配置兵马,导致紧迫之务受到损害;另外,对黄门宦官进行征募,使士兵百姓因为逃避兵役而逃亡的罪人也都进入黄门。我请求特别下诏书针对黄门宦官进行考察,凡是被清理出来的,一律补充到边境地区常与敌人交战的地方,以使我所统领的军队士兵满额为八万,节省、止息众多事务,集中力量防备抵御,或许可以避免忧患。倘若不这样做,那就非常令人担忧了!我死了之后,请特别留意西方边境。”陆抗死后,吴主让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陆抗的士兵。陆机、陆云都擅长写文章,为当世所推崇。
当初,周鲂的儿子周处,力气超过常人,不拘小节,乡里的百姓都把他视为祸患。周处曾经向乡里的老人询问:“现在四时谐调,又是丰收之年,而人们却不欢愉,这是为什么呢?”老人叹气说:“三害不除,哪里有欢愉可言!”周处问:“三害是什么?”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龙,再加上你,就是三害了。”周处说:“倘若所忧愁的只限于这三害,我能把它们铲除了。”于是,周处进入南山搜寻老虎,把老虎射死,跳到河里,与蛟龙搏斗,击杀蛟龙,然后追随陆机、陆云,向他们求学,一心一意地读书,磨炼操守与德行,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争相聘任他。
八月戊申日,晋朝在峻阳陵安葬元皇后。晋武帝以及群臣除去丧服,博士陈逵提议认为:“如今所实行的是汉代帝王暂时制定的丧礼;太子没有担任国家大事,自然应当服丧一直到守丧期满。”尚书杜预以为:“古时的天子、诸侯守丧三年,开始同样服齐衰与斩衰,等到葬礼结束,就除掉丧服,守丧而居,只在心里哀悼,度过三年。所以周公不说高宗服丧三年,而只说天子居丧,这就是在心里悼念、服心丧的制度;叔向不嘲笑景王除去丧服却嘲笑他过早饮宴娱乐,很明显是说葬礼结束就应当除去丧服,然而景王过早地宴乐,从而违反了还应服心丧的礼节。君子对于礼,保存在自己的心中而已;礼并非就是瑞玉缣帛,丧礼难道就是衰麻之类的丧服吗!太子外出则从君出征,守则在君王外出时代行处理国政,不能说无事可做,所以太子应当在哭别之后,除去丧服,居丧三年。”晋武帝采纳了。
臣司马光评论说:圆规与曲尺是用来辅助画出圆形和方形的工具,然而平庸的工匠没有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方形与圆形;穿丧服是为了表达悲哀、哀悼的心情,然而平庸的人不穿丧服,就不能尽力表达出悲哀、哀悼的心情。《诗经·素冠》,正是为此而作。杜预巧妙文饰《经》《传》,用来附会人情,辩证起来倒是很有说服力,但是我却认为,不如陈逵的话质朴简略而且敦厚诚实。
九月癸亥日,晋任命大将军陈骞担任太尉。
杜预认为孟津渡口地势险要,请求在富平津渡口修造一座黄河桥。有人议论认为:“殷、周时期的都城都建筑在黄河边上,但是历经了圣人、贤人的时代却没有筑桥,一定是因为不适宜筑桥的缘故。”但是杜预仍然坚持筑桥。等到桥建好之后,晋武帝与百官集会,他举起酒杯对杜预说:“如果没有你,这桥就建不起来了。”杜预回答说:“如果没有陛下的圣明,我的技巧也无处可施。”
这一年,卲陵厉公曹芳去世。当初,曹芳被废黜,搬到金墉城居住,太宰中郎陈留人范粲身穿白色的服装向他拜别,哀伤之情感动了身边的人。从此以后,范粲就称病不出,伪装疯了不说话。他睡在自己的车驾上,脚不踏地。子孙当中倘若有婚姻、做官的大事,家人总是暗中与他商量,他如果表示赞同,脸色就没有变化,如果不赞同,睡觉就不安稳,他的妻子与儿子因此得知他的想法。他的儿子范乔等三人全都中断了学业,与世隔绝,在家中侍奉他的疾病,从来没有出过他们居住的乡里。等到晋武帝即位,下诏赐予范粲二千石俸禄让他养病,又赏给他一百匹缣帛,范乔以父亲病重为由,推辞不敢接受。范粲不说话长达三十六年,在他八十四岁那一年,死在他睡卧的车上。
吴国接连三年暴发大瘟疫。
咸宁元年(乙未,公元275年)
春季正月戊午朔日,晋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咸宁。
吴国挖地时获得了银尺,上面刻有文字。吴主诏令大赦,改年号为天册。
吴国中书令贺卲患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便离职几个月,吴主怀疑他假装患病,把他拘捕起来,押送到储藏酒的仓库里,拷问他上千次,他终究一句话也没有说,吴主命人烧红刀锯割掉他的头颅,把他的家属流放到临海。吴主又诛杀了楼玄的儿子与孙子。
夏季六月,鲜卑人拓跋力微再次派他的儿子拓跋沙漠汗到晋朝献贡,沙漠汗即将返回的时候,幽州刺史卫瓘上表请求将他扣留,卫瓘又暗中用金子贿赂鲜卑各部落的首领,离间他们与沙漠汗之间的关系。
秋季七月甲申晦日,发生了日食。
冬季十二月丁亥日,晋朝追尊晋宣帝司马懿庙号为高祖,追尊晋景帝司马师庙号为世宗,追尊晋文帝司马昭庙号为太祖。
晋国流行大瘟疫,因瘟疫而死的人数以万计。
二年(丙申,公元276年)
春季,令狐丰去世,他的弟弟令狐宏继承他担任敦煌太守,杨欣前去征讨他,把他杀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