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晋纪 » 晋纪三 > 晋纪三 翻译

晋纪三 翻译

起上章困敦(公元280年),尽著雍涒滩(公元288年),凡九年。

世祖武皇帝中

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

世祖武皇帝

春季正月,吴国实行大赦。

杜预向江陵进发,王浑出兵横江,攻打吴国的边镇及边防营垒,攻无不克。二月戊午,王濬、唐彬击败了丹阳监盛纪。吴人在江中浅滩的要害区域,用铁锁设置围栏;还打造了一丈多长的大铁锥,隐藏在江中,用以阻挡战船。王濬造了数十个大木筏,木筏长、宽都有一百多步,又让人扎了许多草人,草人披铠甲,拿兵器,竖立在大木筏上,让水性好的人坐木筏走在前面,遇到铁锥,铁锥就扎到木筏上,被木筏带走了。王濬又造了许多大火把,长十多丈,有几十围粗,上面浇以麻油,放在船的前面,遇到铁锁就点燃火把,一会儿工夫,铁锁就被火把熔化而断开,于是战船就没有障碍了。庚申日,王濬攻克了西陵,杀了吴都督留宪等人。壬戌,攻克了荆门、夷道两座城池,杀了夷道监陆晏。杜预派遣牙门周旨等人带领八百名奇兵,在夜里坐船横渡长江,袭击乐乡,并在多处竖立旗帜,在巴山纵火。吴都督孙歆非常害怕,给江陵督伍延写信,说:“从北边过来的军队,已经飞渡过江了。”周旨等人在乐乡城外设下伏兵,孙歆派兵出城抗击王濬,最终大败而回。周旨等人率伏兵尾随孙歆的军队进了城,孙歆没有发现,一直到了孙歆的帐幕之下,掳获孙歆而回。乙丑日,王濬击杀吴水军都督陆景。杜预攻打江陵,甲戌日,攻克了江陵,斩杀伍延。此时,沅、湘以南与交、广相接的州郡都闻风把印绶送来。杜预手持符节依照皇帝的诏命安抚了这些州郡。到此时为止,共俘获、斩杀吴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胡奋又攻克了江安。

乙亥日,晋武帝下诏书说:“王濬、唐彬已经平定了巴丘,又与胡奋、王戎共同平定了夏口、武昌,顺长江疾驰,直到秣陵。杜预则应当安定零陵、桂阳,怀柔安集衡阳。大军过后,荆州以南的地区,传布檄文,自当平定。杜预等人各自分兵增援王濬、唐彬,太尉贾充转移到项驻扎。”

王戎派遣参军襄阳人罗尚、南阳人刘乔领兵与王濬一起攻打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与督武昌诸军虞昞都投降了。昞,即虞翻的儿子。

杜预与众将领聚会商议,有人说:“百年的寇贼,不可能全部消灭,此时正是春季水涨,军队无法长时间驻扎,最好等到冬季到来,再大举进攻。”杜预说:“以前,乐毅凭借济西一战而一举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现今,我军兵威已振,这就好比破竹,已经破开了数节,以后就迎刃而解了,不会再有需要动手的地方了。”于是,指点传授众将领计策谋略,军队径直到达建业。

吴主听说王浑率兵南下,就派丞相张悌督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带领三万士卒渡过长江迎战。到达牛渚,沈莹说:“晋在蜀地训练水军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上流各军,平时没有戒备,有名的将领也都死了,只是一些年少之人担当重任,恐怕不能抵挡。晋的水军一定会打到这里,我们应集中力量,等他们到来,同他们打一仗,如果侥幸取胜,那么江西自然就太平了。如果现在渡江与晋军交战,不幸失败,那么大事就完了。”张悌说:“吴即将亡国,这是无论聪明还是愚笨的人早就知道的事实,不是今天才知道的。我担心一旦蜀地之兵到达,我军惊恐畏惧,就再也不能整肃起来了。趁现在渡江,尚能决一死战。如果败亡,就一同为国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如果能够取胜,敌军奔逃,我军威势就将倍增,然后再乘胜向南进军,在半路上迎战敌人,那就不愁不能破敌。如果依从你的计策,唯恐兵士都奔逃四散,坐等到敌军到来,君臣一起投降,没有一个人死于国难,难道不以为耻吗?”

三月,张悌等人渡过长江,将王浑的部将城阳都尉张乔围困在杨荷。张乔只带领了七千人,他关闭栅栏请求投降。诸葛靓打算把他们都杀了,张悌说:“强敌还在前面,不宜先做无关紧要的小事,况且斩杀归降的人不吉利。”诸葛靓说:“这些人是因为援军没有到达、自身力量弱小不能抵挡,因此才暂且假装投降以欺骗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屈服了。如果放了他们前行,一定会成为后患。”张悌不听,安抚他们往前走。张悌组成阵列对抗扬州刺史汝南周浚,沈莹三次带领丹阳精兵以及手持大刀、盾牌的士兵共五千人向晋兵发起冲锋,但是却冲击不动晋兵。沈莹领兵撤退,队伍却开始乱起来;这时,晋将军薛胜、蒋班乘吴兵撤退混乱之机开始进攻,吴兵接二连三地奔逃溃败,将帅们也阻止不了,张乔从后面杀过来,在版桥大败吴兵。诸葛靓带领几百人逃走,他派人去接张悌,张悌不肯离开,诸葛靓亲自前去拉他走,说:“存亡自有命数,不是你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何苦一定要自己求死呢!”张悌流泪说:“诸葛靓,今日是我死的日子!我尚是幼儿的时候,就被丞相诸葛恪所赏识、提拔,我经常唯恐不能死得其所,辜负了名贤对我的了解和照顾。我今天为国捐躯,还需要再说什么呢!”诸葛靓再次拉他走,还是拉不动他,只好流着眼泪放手离开,走了一百多步远,回头看张悌,已经被晋兵杀害了,同时被斩首的,还有孙震、沈莹等七千八百人,吴人大为震惊。

起初,晋武帝下诏书,派王濬攻克建平,受杜预节制调度,到达建业,受王浑节制调度。杜预到达江陵,对各位将领说:“如果王濬攻克了建平,就会沿长江长驱直下,声威已经显著,不适合让他继续受制于我;如果他不能取胜,那么我就无缘对他施以节制调度了。”王濬到达西陵,杜预写信对他说:“您既然已经摧毁了敌人在西部的屏障,就应马上攻取建业,讨伐历代的逃寇,解救吴人于水深火热,整顿队伍,返回都城,这也是空前绝代的一件事。”王濬非常高兴,上表陈述杜预的书信。等到张悌战败身亡,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张悌率领吴国所有精兵迎战,却在这里灭绝,吴朝野上下无不震惊恐惧。如今,王龙骧已经攻克了武昌,乘胜东下,所到之处无有不克,敌人土崩瓦解的趋势已经显露出来了。我认为,应该立即引兵渡江,直指建业,大军突至,必然令敌人胆战心惊,失去勇气,我军能不战而胜,擒获敌人。”周浚认为何恽的计谋很好,让他去报告王浑。何恽说:“王浑不懂得把握行事的时机,而打算谨慎行事,不使自己有过错,所以他一定不会采取我的意见。”周浚坚决让他向王浑报告,王浑果然说:“我听从皇帝的诏令,驻扎在长江以北,以对抗吴军,并没有让我轻易出兵。你们州的军队虽然勇武,但又如何能独自平定江东呢!此刻如果违反诏令出兵攻打,打了胜仗却不值得称赞,如果没有取胜,那么所犯之罪就已经很严重了。况且皇帝诏令龙骧受我节制调度,你们应该做的,只是筹备船和桨,一齐渡江罢了。”何恽说:“龙骧打败了万里之敌,成就了功勋,却要接受您的节制调度,这样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况且明公您身为上将,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应该行动,怎么能够事事都等待命令呢!如果现在乘机渡江,完全能够取胜,您还犹豫、顾虑什么而逗留不前,这正是使鄙州上上下下抱恨不已的原因。”王浑不听。

王濬从武昌沿着长江径直逼近建业,吴主派遣游击将军张象带领一万舟师抵御,张象的部队看到王濬的旌旗后就归降了。此时,王濬的士兵身披铠甲布满了整个江面,旌旗映照着天空,威势盛大,吴人异常恐惧。

吴主的宠臣岑昏,凭借阴险狡诈、谄媚逢迎而位列九卿,他大兴工程劳役,使众人饱受困苦与祸患。等晋兵即将到达的时候,殿中亲近的数百名随从与官吏向吴主叩头请求说:“北方的敌军在日益逼近,而我们的士兵却不能拿起武器抵御,陛下您打算怎么办呢?”吴主问:“是什么缘故?”回答说:“正是由于岑昏的罪过。”吴主只说了一句:“如果是这样,就拿这个奴才去向百姓谢罪吧!”众人答应:“是!”于是从地上爬起来就去抓岑昏。等到吴主后悔,连续不断地派人追赶制止时,岑昏已经被屠杀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