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晋纪 » 晋纪十六 > 晋纪十六 翻译

晋纪十六 翻译

起著雍困敦(公元328年),尽重光单阏(公元331年),凡四年。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

咸和三年(戊子,公元328年)

春季正月,温峤率兵救援建康,在寻阳驻扎。

韩晃在慈湖偷袭司马流;司马流一向怯懦,临战时害怕得吃烤肉都找不到嘴在哪里,他战败而死。

丁未日,苏峻率领祖涣、许柳等人属下的两万士众,渡过横江,在牛渚上岸,于陵口驻扎。朝廷军队迎战,多次失败。二月庚戌日,苏峻来到蒋陵的覆舟山。陶回对庾亮说:“苏峻知道有重兵在石头戍守,不敢直接前来,一定会从小丹杨南道徒步行军而来,应当派兵在道上埋伏截击,一战便可生擒之。”庾亮不从。苏峻果然经小丹杨赶来,由于迷路,在夜里行军,军队各部十分混乱。庾亮听说了这件事,很是后悔。

朝廷士人由于京城危急紧迫,多数让家人去东边避难,左卫将军刘超却让妻子儿女搬到宫内居住。

朝廷颁布诏书让卞壸统领大桁以东诸军事务,与侍中钟雅带领郭默、赵胤等人的军队在西陵与苏峻交战。卞壸等人被打败,死伤了几千人。丙辰日,苏峻向青溪栅进攻,卞壸率领各路部队与敌人交战,不能阻止敌军攻势。苏峻借风势放火,将朝廷的台省及诸营寺官署焚毁,一时间全部烧光。卞壸背部的痈肿刚有好转,伤口还没有愈合,勉强支撑着率领身边侍卫苦战而死;其二子卞眕与卞盱在父亲身后相随,同样赴敌战死。他们的母亲抚摸着尸体哭着说:“父亲是忠臣,儿子是孝子,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丹杨尹羊曼带兵在云龙门守卫,与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全部牺牲。庾亮率士众将要结阵于宣阳门内,还来不及排列成队,士众全都弃甲逃走,庾亮和弟弟庾怿、庾条、庾翼以及郭默、赵胤等人一起逃往寻阳。将离开时回头对钟雅说:“后面的事情就全部托付您了。”钟雅说:“户梁断折,屋椽毁坏,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庾亮说:“今天的事情,不要再提起。”庾亮坐在小船上,乱兵相互劫掠;庾亮身边的侍从用箭射杀敌人,结果误把船上的舵手射中,那人应声倒下。船上的人都十分惊恐,准备四散奔逃。庾亮坐着没有动,平缓地说:“这样的手法如何能让他射中叛贼呢!”众人这才安定下来。

苏峻的兵众进入台城,司徒王导对侍中褚说:“皇帝应当身居正殿,你可发布号令让他尽快出来。”褚生僻字_古文自编13603号即刻到内室中,亲自将皇帝抱到太极前殿。王导和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闿等人一起登上御床,保护皇帝。任命刘超为右卫将军,让他与钟雅、褚在左右侍立,太常孔愉则身穿朝服在宗庙守护。当时众官员奔离逃散,宫殿、朝省一片萧条。苏峻的军队进来后,呵斥褚命令他退开。褚正立不动,斥责他们说:“苏峻前来参拜皇上,军人怎么能侵犯逼迫!”苏峻的士兵于是不敢到殿上,冲进了后宫,宫女及太后身边的侍从都遭到劫掠。苏峻的兵士驱赶官员们服劳役,光禄勋王彬等人都遭到棍捶鞭挞,被命令挑着担子登蒋山。又把成年男女的衣物剥光,于是这些人都用破席或苫草遮掩自己,没有草席的人只能坐在地上用土把身体盖住,哀号之声在京城内外震荡。

起初,姑孰陷落,尚书左丞孔坦对别人说:“观察苏峻的势头,一定会攻占台城,我并不是士兵,无需穿军服。”等到台城陷落,穿军服的人大部分都死了,不穿军服的人反而没什么事。

当时的官府中布匹有二十万匹,金银有五千斤,钱有亿万,绢有几万匹,另有价值与此相当的其他物品,苏峻将其全部耗费;负责皇帝饮食的太官只能用被火焚烧后剩下的数石粮米,为皇帝供给御膳。

有人对钟雅说:“你性情诚实坦直,寇仇一定容不下你,为什么不早作打算?”钟雅说:“不能匡正国家的祸乱,不能挽救君王于危殆,各自逃走以求免遭祸患,这还如何作人臣!”

丁巳日,苏峻假传诏令实行大赦,只有庾亮兄弟不被赦免。他觉得王导的德行和名望一向很高,还保留他的原职,位居自己之上。祖约担任侍中、太尉、尚书令,苏峻亲自担任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担任丹杨尹,马雄担任左卫将军,祖涣担任骁骑将军。弋阳王司马羕参拜苏峻,对他的功德大加称颂,苏峻恢复司马羕的爵位、官职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

苏峻起兵攻打吴国内史庾冰,庾冰不能抵挡,弃守郡国逃往会稽。到浙江时,苏峻重赏对他进行搜捕,情况十分危险。吴国的侍从、门卒带着庾冰到船中,用芦席把他盖住,吟啸着摇动船浆,逆流向上驶去。每当遇到巡查的哨所,就拿杖敲打船身说:“到哪里寻找庾冰?庾冰就在这里。”人们都以为他喝醉了,也不怀疑他,庾冰于是幸免。苏峻任命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得知建康失守,悲恸号哭。有人前往问候,也以悲泣相对。庾亮到达寻阳后宣布太后的诏令,命温峤担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命徐州刺史郗鉴担任司空。温峤说:“如今应当首先将叛贼消灭,尚未立功却先封官,将如何示范天下!”于是不接受官职。温峤一向敬重庾亮,庾亮虽然兵败奔逃,温峤却越发推崇他,将部分兵力分给庾亮。

后赵实行大赦,将年号改为太和。

三月丙子日,庾太后由于忧思过度而驾崩。

苏峻向南到于湖屯兵。

夏季四月,后赵将领石堪攻打宛地,南阳太守王国投降;石堪随即向驻守在淮水岸边的祖约发动进攻。祖约的部将陈光领兵攻打祖约,祖约的侍卫阎秃与祖约相貌相似,陈光误认为是祖约,将其擒获。祖约翻墙逃走,陈光往后赵逃去。

壬申日,将明穆皇后安葬于武平陵。

庾亮、温峤准备发兵征讨苏峻,可是道路断绝,不能得到建康的消息。刚好南阳人范汪来到寻阳,说:“苏峻政令不统一,贪婪暴虐,无所忌惮,已显现败亡的预兆,虽然短时间强大,但很容易衰弱,朝廷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危急时刻,应当及时发兵征讨。”温峤非常赞同。庾亮征召范汪担任参护军事。

庾亮、温峤互相推荐对方出任盟主,温峤的堂弟温充说:“陶侃身居要职,拥有强大的兵力,应当将他一并推举为盟主。”温峤就派督护王愆期前往荆州,邀请陶侃与自己一同救援国难。陶侃还在因没能参与接受遗诏的事心存怨念,回答说:“我是守卫边疆的将领,不敢做超出职分的事。”温峤多次相劝,无法使他改变想法。温峤于是按照陶侃的想法,派使者告诉他:“仁公暂时驻兵守卫,我当先行发兵。”使者出发两天后,平南参军、荥阳人毛宝从外地出使归来,得知此事,对温峤劝说道:“凡是发起大事,应当让天下人一起参与。军队获胜是因为和同,不应当有所差别。即使有应当怀疑的地方,对外面也应当表现得无所察觉,何况是自己一方就显得不是一条心呢!应当尽快将信使追回,改写书信,说明务必要相互呼应,同时进发;如果不能追上前一位信使,应当重新派出一位使者。”温峤醒悟,立即将使者追回改写书信;陶侃果然同意了,派督护龚登领兵去见温峤。温峤的部众有七千人,于是列名呈交尚书,列举祖约、苏峻的罪行,通知各地方长官,流着泪登上战船。

陶侃又将龚登召了回去。温峤写信给陶侃说:“军队可以前进却不可以后退,可以增加而不可以减少。近日已传檄文于远近各地,呈告您的盟府,约定在下个月月半时大举起兵,各郡的大军都已经在路上了,只等您的军队来到,就一起进发了。您现在召回军队,令远近的人感到疑惑,成败将由此决定。我才能浅薄却担负重任,真的需要倚仗您的厚爱,遥遵您的成规;至于率先发兵,我不敢有什么说的,我与您好比首尾相顾、唇齿相依。只怕有人对您的大意高旨不能理解,将会以为您不急于对叛贼施加讨伐,这样的舆论一旦形成便很难弥补。我和您都是负职责的地方统帅,安危休戚,照理当一起承担。何况自从近期开始交往,往来繁多,情义深重,一旦遇到急难,也希望您能发兵救助,何况是国家遇到危急呢!如今的忧患,怎能说只是我这一州,文武官员没有不对您翘首以盼的。如果此州没能保住,祖约、苏峻在这里设置官长,荆楚西部与强大的胡寇接近,东部与叛逆为邻,再加上连续几年的饥馑,未来的险境,就会比此州今天所面临的大得多。您前进,当会成为晋朝的忠臣,功绩可以比照齐桓公、晋文公;退,则应以慈父的心情,去雪爱子被杀之痛。现在祖约、苏峻凶逆无道,罪孽令天地震动,人心一致,全部切齿痛恨。如今的进攻征讨,好比以石投卵而已。如果再将军队召回,这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自己制造失败。希望您能深切地体察我的这些话。”王愆期劝陶侃说:“苏峻就像豺狼,如果他能得志,即使天下再大,您难道还有立足之地吗!”陶侃深刻醒悟,立即身穿作战的服装登船。其子陶瞻的丧礼也不出席,日夜兼行前进。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