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十八 翻译 第2节
后赵军像蚂蚁一样从四面攀登城墙,慕舆根等昼夜全力备战,共十余日,后赵军无法取胜。壬辰日,后赵退兵。慕容皝派儿子慕容恪统率骑兵二千追袭,大败后赵军,斩获首级超过三万。后赵各路军队都丢盔弃甲溃败而逃,仅游击将军石闵率领的一支军队没有遭到创伤。石闵的父亲名叫石瞻,是内黄人,原本姓冉。昔日后赵国主石勒攻占陈午,将石瞻掳获,命石虎将他收养为自己的儿子。石闵骁勇善战,多计策谋略。石虎很喜爱他,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们一样对待他。
石虎返回邺,以刘群担任中书令,以卢谌担任中书侍郎。根据功劳任命蒲洪为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赐爵西平郡公。石闵对石虎说:“蒲洪雄伟俊逸,将士们为他拼死效命,他的各个儿子又都有非凡的才干,而且拥有五万强兵,在都城的近处驻扎,应当秘密将他们除掉,以使国家获得安定。”石虎说:“我正要倚仗他们父子把东吴和巴蜀攻打下来,为什么要将他们杀死!”给他的待遇更为优厚。
前燕王慕容皝派军队分别对各个反叛的城镇加以讨伐,全都获胜,把领土拓展到了凡城。崔焘、常霸往邺逃去,封抽、宋晃、游泓向高句丽逃去。慕容皝对鞠彭、慕舆根等人加以奖赏,对背叛的人则依法治罪,很多人被诛杀。功曹刘翔替他们申辩,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后赵攻打棘城的时候,前燕国右司马李洪的弟弟李普觉得棘城一定会失守,劝李洪逃跑躲避灾祸。李洪说:“天道幽冥遥远,人事难以预料。何况身上担负着重任,不可轻易行动,自己酿成悔恨。”然而李普坚定地请求,不肯停止。李洪说:“你觉得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就应当按自己的想法做。我受到慕容氏的大恩,按道义没有别的选择,应当留在这里以死报效。”便流着眼泪与李普诀别。李普随即向后赵投降,跟随后赵军队南归,后来在丧乱中死去;李洪于是以忠信笃行闻名于世。
后赵王石虎命令渡辽将军曹伏率领青州的军民守卫海岛,运送三百万斛谷物供他们食用;又用三百艘船把三十万斛谷物运到高句丽,派典农中郎将王典带领部众一万余人在海滨垦荒屯田;又命令青州修造一千艘战船,准备攻打前燕国。
后赵太子石宣率领两万步、骑兵攻打朔方的鲜卑部斛摩头,将其打败,斩首四万余人。
冀州八郡的蝗灾十分严重,后赵司隶请求处分州郡长官。后赵王石虎说:“这是我施政有过失导致的,却要将罪责归于地方长官,这如何与自己知罪的心意相符呢!司隶不进正直之言,以辅助我纠正失误的地方,却要随便陷害无辜的人,应当将其爵位品秩革除,让他以平民的身份行使司隶的职责。”
石虎派襄城公石涉归和上庸公石日归率领士众在长安戍守。二人告发镇西将军石广为自己树立恩泽,秘谋行不轨之事;石虎追石广到邺城,将其杀掉。
乙未日,朝廷让司徒王导担任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以郗鉴担任太尉,庾亮担任司空。六月,命王导担任丞相,将司徒的官职取消,其职能并入丞相府。
王导性情宽和仁厚,所委任的众多将领,如赵胤、贾宁等人,多数不遵守法令,大臣们为此忧虑。庾亮写信给郗鉴说:“皇上自八九岁起到如今长大成人,入内则在宫女守护之下,外出则只有武官和小人们随侍,读书时不知道向谁学习音句,顾询时则不曾遇到君子。秦始皇想让百姓愚昧,天下人还知道那是不正确的,更何况有人想让皇帝愚昧呢!皇帝既然正处于茂盛的年华,应当将政务归还贤明的主上。王导不恭敬地将大权归还,却开始把自己放在太师太傅的尊位上,豢养了大量无赖的人;您和我都受到先帝佐政的重托,不把这样的大奸之人除掉,有什么脸面到地下与先帝相见呢!”于是想要共同发兵废黜王导,但郗鉴不答应。南蛮校尉陶称是陶侃之子,把庾亮的谋议对王导说了。有人劝王导暗中进行防备,王导说:“我同庾亮休戚相关,像这样庸俗的传言,不应该在有智慧的人口中传播。就算正如你所说的,如果庾亮来到这里,我就头戴方巾,回乡归隐,又惧怕什么呢!”王导又写信给陶称说:“庾公是皇帝的大舅,你应当把他侍奉好。”征西参军孙盛偷偷地对庾亮劝道:“王公经常希望能辞绝政务、于尘世之外优游,怎么会做俗人才会做的事情呢!这必然是奸佞邪恶之徒妄图离间内廷与百官的关系罢了。”庾亮这才罢休。孙盛就是孙楚的孙子。这时庾亮虽然在外镇驻守,却在远方控制着朝廷的大权,权势极为显赫,统率的军队又很强大,趋炎附势的人多数前往归附。王导心中感到不平,常遇西风扬起尘土,他就会举着扇子遮蔽自己,语速缓慢地说:“庾亮沾污人!”
王导任命江夏人李充为丞相佐吏。李充由于当时风俗对浮华空虚很推崇,便撰著《学箴》。他觉得老子所说的“将仁义弃绝,百姓恢复孝敬慈爱”,怎么会是指断绝崇尚仁义的道路,然后孝敬慈爱才能产生呢?或许是担忧真心推崇仁义的少,以仁义的名义谋私利的多,所以想将责任归结为圣人的提倡,把问题归咎于从前的事情。平庸的人大多只看到外表,很少能切实达到大道,越是虔诚地追求圣人的业绩,就会越远离圣人的本质。因此他作《学箴》,用以祛除当时的时弊,文中说:“名声的彰显,道德的废弃;只有将显赫的虚名减损,才能将被弃废的道德提高。没有仁不能令万物生长,没有义不能令羞耻观念统一,仁义固然不能丢弃,只是要将危害仁义的东西除掉而已。”
成汉国李奕的堂兄、广汉太守李乾告发有的大臣阴谋废立君主。秋季七月,成汉国主李寿派儿子李广与众大臣在前殿起誓结盟,改派李乾担任汉嘉太守,任命李闳为荆州刺史,到巴郡驻守。李闳就是李恭的儿子。
八月,蜀地雨水不断,人民遭受饥荒和疫病,李寿下令让众臣尽情上奏朝政的得失。龚壮在呈上的密奏中说:“陛下起初兴兵时,向上指着星辰,明确地向天地求告,与士众歃血盟誓,将举国称臣于晋室,上天感应,百姓高兴,这才得以成功。但讨论的人不明白其中道理,以至陛下顺应形势即位称制。如今淫雨百日不停,饥荒与疫病一起发生,这或许是上天希望以此警戒陛下的缘故。我觉得应当按从前的盟誓行事,对建康的晋王室加以推重和尊奉,他们一定不会舍不得高厚的爵位、重要的职位以回报您的大功。虽然地位比现在还降了一等,但可以世世代代地永保福祚,不也是很好的吗!论议的人里有人说梁州、益州向晋室归附能够得到荣宠,其余六郡的人事安排有许多不便。从前公孙述在蜀地,以羁留客居的身份担任职务;刘备在蜀地,楚国的士人显贵者居多。及至吴汉、邓艾向西征付,蜀汉全国遭到屠灭,又如何区分客与主?论议的人不懂安定稳固的基本,舍不得已得到的名位,认为刘备的守令都在州郡任职,竟然不知晓他们的国家被灭掉、君主变更,怎及今天的义举,能荣耀君主、显贵臣下呢!论议的人又觉得我应当以法正为榜样。我受到陛下的厚恩,听任、放纵我于世外安居,至于荣耀和俸禄,无论在汉在晋,都不是我想得到的,又为什么要学习法正呢!”李寿读完奏章后心中感到惭愧,暗中扣下不予宣示。
九月,成汉仆射任颜密谋反叛,被诛杀。任颜就是任太后的弟弟。成汉国主李寿于是将成汉旧主李雄的子嗣全数诛杀。
冬季十月,光禄勋颜含由于年纪大而退位。朝廷中论议的人认为“王导是皇帝的老师,位高名重,众官员应当向他行拜礼”。太常冯怀就此事咨询颜含。颜含说:“虽然王公有尊贵的名位,但按情理不应有特殊的示敬方式。至于行拜礼,可能只与你们有关。鄙人年纪大了,对时务不懂。”不久,颜含对别人说:“我听说攻打别国不应向仁人询问,方才冯怀问我谄佞的事情,我怎么可以有奸邪的德行!”郭璞曾与颜含相遇,想替他占卜。颜含说:“寿命由天定,职位由人定。自我修炼却得不到上天的帮助,这是命;谨守道德而不为他人所知,这是性。人都有自己的性命,不需麻烦占筮卜龟。”颜含离职后过了二十多年,在九十三岁的时候故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