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二十三 翻译
起上章涒滩(公元360年),尽著雍执徐(公元368年),凡九年。
孝宗穆皇帝下
升平四年(庚申,公元360年)
春季正月癸巳日,前燕主慕容儁在邺城进行大阅兵,想要让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骛带领大军入侵东晋。正好此时他的病情越发严重,因此便将慕容恪、阳骛以及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召来,让他们接受遗诏辅助朝政。甲午日,慕容儁离世。戊子日,太子慕容即皇帝位,当时年仅十一岁。实行大赦,将年号改为建熙。
前秦王苻坚分司、隶之地设立雍州,委任河南公苻双担任都督雍、河、凉三州各项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并改封他为赵公,驻军镇守安定。将弟弟苻忠封为河南公。
仇池公杨俊离世,他的儿子杨世继位。
二月,前燕人尊可足浑后成为皇太后。委任太原王慕容恪担任太宰,总理朝政。委任上庸王慕容评担任太傅,阳骛担任太保,慕舆根担任太师,参与辅佐政权。
慕舆根性格淳朴刚强,自恃是前朝的有功老臣,心中对慕容恪很不服气,所以举止十分傲慢。当时太后可足浑氏常常干涉朝政,慕舆根策划作乱,于是对慕容恪进言说:“现在主上年幼,母后干涉政事,殿下应当提防意外之变,考虑用来保护自我的对策。何况平定天下,是殿下的功绩。兄亡弟及,这是古今已经形成的规定,等到先帝的陵墓完成之后,就应当废黜主上为王,殿下则自己登上帝位,进而给大燕带来无穷之福。”慕容恪说:“你是喝醉了吗?为何说这样的忤逆之言!我与你共同接受先帝的遗诏,你怎么忽然提出这样的提议?”慕舆根面带愧色谢罪退了下去。慕容恪将这件事告诉给吴王慕容垂,慕容垂劝说慕容恪将他杀了。慕容恪说:“现在刚刚遭遇了先帝大丧,晋、秦两个邻国都在坐视灾祸,如果我们辅政大臣同室操戈,恐怕背弃远近百姓的期待,暂时还是容忍他吧。”秘书监皇甫真对慕容恪进言说:“慕舆根原本就是庸人竖子,以往承蒙先帝丰厚的恩宠,被任用参与辅佐朝政。但是小人没有远见,自从先帝驾崩以来,日益骄横,最终将制造祸端。您现在处于周公的地位,应该为国家深思熟虑,尽早处置他。”慕容恪没有理会。
慕舆根又对可足浑氏和前燕主慕容进言道:“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评即将密谋不轨,我恳请带领宫中卫士将他们消灭。”可足浑氏正要答应他的请求,慕容说:“太宰、太傅二公,是对国家亲密且又贤明的人,先帝选取了他们,把我们孤儿寡母托付给他们,他们肯定不会做那样的事情。怎么能够知道不是太师你想谋反呢!”因此并没有答应慕舆根的请求。慕舆根又怀念东土龙城,于是对可足浑氏及慕容进言说:“现在天下衰败凋敝,外敌不仅仅一家,国家越大,忧患越严重,不如东还龙城。”慕容恪得知后,就和太傅慕容评商议,偷偷地上奏慕舆根的罪行。派右卫将军傅颜在宫中杀死慕舆根,连同他的妻子、儿子、党羽也一起杀掉。实行大赦。这个时候前燕刚刚经受了大丧,又杀了一大批人,宫廷内外都受到震动感到恐惧。但是太宰慕容恪举止如同往常一样,人们见不到他的脸上有担忧的神色,每当进出宫廷的时候,只有一个随从。有人劝他应当自己加强防范,慕容恪说:“人心正逢恐慌,应该安之若素以使他们镇定,为何还要自我惊恐,那样百姓将要仰仗什么!”自此人心慢慢稳定了下来。
尽管慕容恪掌握大权,但是关于朝廷的礼法,小心恭谨,谨慎遵守,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与司徒慕容评研究,从来不会专横跋扈。对待读书人也很虚心,跟他们征询治国良方,依照才干授以官职,让每个人各当其位。要是官属、朝臣出现过错,也不会公开宣布,只是按照情况进行调动,并且不使他们丧失之前的等级次第,只是以此彰显贬责。当时的人都以遭受这样的处置而深感惭愧,没有人敢轻易冒犯。有人犯下小的过失,也都自己彼此责备说:“你又打算让宰公慕容恪调整你的职位啦!”东晋朝廷最初得知前燕主慕容儁去世的消息,都觉得可以收复中原。桓温说:“慕容恪还在,这是很大的忧患!”
三月己卯日,将前燕主慕容儁埋葬在龙陵,谥号是景昭皇帝,庙号是烈祖。从各个郡国调集的士兵,由于燕朝遭遇很多灾难,彼此惊扰骚乱,往往私自逃散返乡,以至于自邺城往南,道路堵塞。太宰慕容恪委任吴王慕容垂担任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各项军事、兖州牧、荆州刺史,在梁国的蠡台镇守。委任孙希担任并州刺史,傅颜担任护军将军,带领骑兵二万人,在河南出兵,到淮水才返回,境内因此安定下来。孙希,是孙泳的弟弟。
匈奴刘卫辰派使者投降前秦,请求在内地给他们划分农田从事农业生产,春天来秋天走,前秦王苻坚答应了。夏季四月,云中护军贾雍派司马徐赟带领骑兵攻击刘卫辰,满载而归。苻坚生气地说:“我正在用恩信镇抚戎狄,可你却图谋小利而破坏大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因此罢免贾雍,让他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兼任职务,派使者把他所劫掠的财物都还给了刘卫辰,同时对他进行安抚。刘卫辰自此进入关内定居,常常向前秦进献贡奉。
夏季六月,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妃子慕容氏离世。秋季七月,刘卫辰到代国来参加丧礼,顺带求婚,拓跋什翼犍将女儿嫁与他。
八月辛丑朔日,发生了日食,是日全食。
谢安自小就很有名望,朝廷先后数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去就任。他在会稽闲居,以山水、文献书籍为乐。尽管身为普通百姓,但是当时的人都对他抱以三公和相辅的厚望,士大夫们在一块儿讨论说:“谢安不出任官职,让民众怎么办!”每一次谢安游览东山的时候,总是让歌伎舞女跟从。司徒司马昱得知后说:“既然谢安可以与人同乐,就肯定不会不和人同忧,征召他必定能就任。”谢安的妻子,是刘惔的妹妹。她见到谢家门庭显赫,但是谢安却甘愿寂寞不愿入仕,就对谢安说:“大丈夫不应该这样!”谢安用手捂着鼻子回答说:“我怕难逃兄弟们的命运。”等到弟弟谢万被罢黜后,谢安才存了仕途之志,当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征西大将军桓温对朝廷请求任命他做司马,谢安就应召就职,桓温非常高兴,以礼对待,特别重视他。
冬季十月,乌桓的独孤部、鲜卑的没奕干分别带领几万部众归顺前秦,前秦王苻坚将他们安置到塞南地区。阳平公苻融劝谏苻坚说:“戎狄狼心狗肺,不懂得仁义。他们叩首归顺,事实上是图谋地利,并非倾慕仁德。他们不敢入侵边境,事实上是畏惧军队的威势,并非是感激恩德。现在将他们安置在塞内地区和我们的百姓混杂居住,等到探清郡县的虚实之后,必定会变成边境之地的灾祸,不如将他们迁至塞外,防患于未然。”苻坚听从劝谏。
十一月,东晋将桓温封为南郡公,将桓温的弟弟桓冲封为丰城县公,桓温的儿子桓济封为临贺县公。
前燕太宰慕容恪打算委任李绩担任右仆射,前燕主慕容没有批准。慕容恪数次请求,慕容说:“国家种种事务,全部交由叔父处理,只是李绩这个人的事情,我请求独自裁决。”因此将李绩调出朝廷,担任章武太守,李绩郁郁而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