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宋纪 » 宋纪十五 > 宋纪十五 翻译 > 第2节

宋纪十五 翻译 第2节

丁未日,北魏主前往河西。

秋季七月,巴陵哀王刘休若来到建康。乙丑日,明帝派人前往巴陵王府,下令让刘休若自尽。将刘休若追赠为侍中、司空。再命令桂阳王刘休范返回江州出任刺史。当时,明帝清除了他所有的兄弟,唯独刘休范由于人品低劣,才能平庸,不被明帝忌惮,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沈约评论说:圣人制定法律,创立制度,务必称引古代明圣的君主。这是因为古代明君圣王遗留下来的教训与风范,完全能够成为后世的榜样。太祖文帝虽然有宏大的整治国家的规划,然而使家族兴隆的办法却存在不足。彭城王刘义康不了解历史,所以看到的只有兄弟之情,却不懂得君臣的礼节,想在治国时运用家族中的亲情。人主已经起了疑心,他还要冒犯;宠信已经用尽,他还不醒悟。以致仅仅犯了只需斥责训诫的小错误,却将杀身灭门的大祸招来。开创猜忌的先例,警示了后人。太宗明帝因袭猜忌的情绪,根据先例,残杀兄弟,毫无顾忌。随后,朝廷的根本得不到保护,幼主孤零,坐在宝座上,国家的威严和权柄由于皇帝的势弱而发生变化,皇室的命运也随着人心而发生变化。这就像降霜结冰一样,逐渐形成,起因在很久以前。

裴子野评论说:吞食猛虎的猛兽,懂得疼爱自己的儿子;与狸猫搏斗的飞鸟,不保护其他鸟类的巢穴。太宗明帝为了保护自己的养子,却对一母同胞兄弟进行屠杀,昏庸无道到了极点,自然不懂得兄弟和父子的伦常。宋朝的灭亡,并不是上天的意愿。亡国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先将本枝砍断,而对旁枝进行培育的。与邪恶却信任的人推心置腹,对父亲或兄弟却深为厌恶。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还在并驾齐驱。若是兄弟继承帝位,祖先的灵位还是会配享上天,但他人占据宝座,七座祖庙的祭祀将全部断绝。不将这件事挂怀,情愿把本枝一一剪落。晋武帝不遵从母亲王元姬的嘱托,结果贾后令中原沦陷。太祖文帝不遵守初宁陵誓言,使得元凶刘劭登上宝座。祸福无门,怎么能事先选择!兄弟互相亲爱,怎会不平安!

丙寅日,北魏主到达阴山。

起初,吴喜征讨寻阳政权的会稽郡时,向明帝报告说:“若是抓住寻阳王刘子房和贼寇的将领,就在东部当场杀掉。”后来将刘子房活捉,押至建康,并将吴郡太守顾琛等释放。明帝因吴喜刚刚立下大功,并未追究,但心中十分痛恨。等到将荆州攻克后,吴喜肆意掠夺,贪赃以万计。寿寂之被杀时,吴喜担任淮陵太守,统管豫州诸军事,得到消息,很是恐惧,向明帝上奏请求调任中散大夫,明帝疑心大起。这时,有人暗中揭发萧道成在淮阴与北魏私通。明帝把酒装银壶里,加上封条,派吴喜亲自给萧道成送去。萧道成害怕,准备逃走,吴喜对萧道成说出实情,并且先喝下了一些,萧道成这才敢喝。吴喜返回京师,在皇帝面前担保萧道成的忠贞。然而,有人暗中检举,明帝认为吴喜有太多的谋略,而又一向有人缘,担心他不能侍奉幼主,于是将吴喜召到后宫内殿,随意闲谈,偶尔打趣开开玩笑,非常密切。吴喜告辞出来,明帝又给他赏赐名菜。然后命他自杀,但依然下诏颁发丧葬费用。

明帝又给刘勔等人下诏,对杀吴喜的原因解释说:“吴喜轻浮狡诈,变化多端,很会收买人心。曾经,在大明年间,黟县与歙县有数千亡命徒,进攻县城,杀害官员,刘子尚派三千精锐士卒前去征讨,但两次都被打败。孝武帝派吴喜带领数十人抵达县城,对群贼游说诱降,群贼当即投降。诡秘蛊惑的人,才会这样。等到泰始初年,派吴喜东征,他仅仅带了三百人,竟可以长驱直入三吴,小小地奋战两次,从破冈向东,直到大海,一共十郡,全都得以平定。百姓得知吴喜到来,全部望风自退,要不是多年以来赢得三吴人士的感情,怎么可以令他们如此心服!探查吴喜的心迹,一定不会尊奉正统君主,而放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好比吃药,在人发冷的时候,应当服热身的药;在人发热的时候,应当服退热的药。并不是忘记了他的功劳,而是被形势逼迫罢了。”

戊寅日,朝廷把淮阴划归北兖州,将萧道成征召回京城。萧道成的心腹觉得,朝廷正对大臣进行诛杀,劝萧道成不服从征召。萧道成说:“你们对当前的局势还没有看透,皇上只是由于太子年纪太小,因此把兄弟一一翦除,与别人无关。现在一定要立即出发,稍有迟疑观望,必然受到猜疑。而且,骨肉互相残害,政权定会难以长久,大祸即将到来,各位要和我齐心协力。”返回京师后,明帝将萧道成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八月丁亥日,北魏主回到平城。

戊子日,明帝把皇子刘跻过继到江夏文献王刘义恭名下。

庚寅日,明帝病情好转,实行大赦。

戊戌日,明帝将皇子刘准封为安成王。刘准其实上是桂阳王刘休范之子。

北魏献文帝很小的时候就聪明睿智,刚毅果敢,对黄老哲学和佛学十分爱好,每当接见朝廷官员与和尚僧侣,一起谈玄论理,很是淡泊和鄙薄世俗的荣华富贵,经常想要离家修行。觉得叔父中都大官、京兆王拓跋子推稳重文雅仁德,向来声誉较高,想要把帝位禅让给他。当时,大尉源贺统率各军在漠南驻防,献文帝快速将他传召回京。源贺到达时,遇到公卿会议正在举行,没有一个人有胆量率先发言。任城王拓跋云是拓跋子推之弟,他说:“陛下恰逢太平盛世,君临海内,怎么可以对上不遵从祖宗,对下将百姓抛弃。并且,父子相传,是已经存在很久的规矩。陛下一心放弃尘世的俗务,那么理应由皇太子继承大统。天下为祖先所有,陛下若是把天下传给旁支,恐怕与明圣祖先的本意不一致,将要使奸人产生乱心,这是灾祸的起因,一定要格外谨慎。”源贺说:“陛下现在想要禅位给皇叔,我深恐会将皇家祖庙祭祀的顺序扰乱,后世将对我们逆祀有所嘲讽。请对任城王的话三思。”东阳公拓跋丕等说:“皇太子的神圣恩德虽然早已彰显,但实在年幼,而陛下正处于壮年,刚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为什么只顾独善其身,心中没有天下?如果那样,皇家祖庙将会如何,亿万百姓将怎么办!”尚书陆馛说:“陛下如果弃太子,传位亲王,我宁可自刎于金銮殿,也不敢接受诏书。”献文帝很生气,脸色一下子改变了,转过头向宦官选部尚书酒泉人赵黑询问,赵黑说:“我以死向皇太子效忠,不懂其他。”献文帝沉默不说话。这一年,皇太子拓跋宏只有五岁。献文帝由于他太小,因此准备传位给拓跋子推。中书令高允说:“我不敢多说,愿陛下不要把祖先托付之重忘记,而对周公辅佐幼主成王的故事有所追念。”献文帝说:“那么,让皇太子继位,由各位辅佐,有什么不可以!”又说:“陆馛是忠直的大臣,一定可以保护我的儿子。”于是将陆馛任命为太保,和源贺共同把皇帝的王玺呈献给皇太子拓跋宏。丙午日,高祖孝文帝即位,实行大赦,将年号改为延兴。

孝文帝年纪很小时就有丰富的感情,两年前,献文帝生病长疮,孝文帝亲自用嘴为父亲吮脓。等接受父亲禅让时,伤心哭泣,不能自已。献文帝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代替父亲的位置,心中十分痛切。”

丁未日,献文帝颁布诏书说:“朕对太古生活十分向往,有淡泊的志向,不追求名利,特命太子即皇帝位,朕只希望悠闲自得,修养身心。”

文武官员奏报说:“从前,汉高祖刘邦成为皇帝,将他的父亲尊称为太上皇,表示并不是自己统治天下。如今,皇上尚且年幼,朝廷大政仍然应当由陛下掌管,谨恭上太上皇帝尊号。”献文帝同意了。

己酉日,太上皇帝迁居崇光宫,用刚刚采来没有经过砍伐的木材作房椽,台阶还是土质,朝廷要务,仍请示于他。崇光宫位于北苑,又在苑中西山兴建佛教寺庙,命名为鹿野浮图,给和尚僧侣居住。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